第790章 酿酒
只是酿酒制糖辛苦,工人们闲暇时总爱用甜糯的麻糖下酒解乏。
相传有一回生意太好,酒厂的存酒卖得一滴不剩,梅普看着大家馋酒的模样,灵机一动,把锅里的热水倒进了装满酒糟的大缸。
没想到热水一泡,酒糟竟渗出了清甜的酒液,大家围坐缸边,用竹管一吸,竟是从未有过的甘爽。
就这样,梅普带着工人们不断改良,才有了如今的梅咂酒。
梅普年老后,儿孙分家,有的迁去了外地,梅家场只留下老大和老幺两兄弟。
哥哥守着酒厂,把咂酒的手艺一代代传下去;弟弟继续经营麻糖,让甜香与酒香在小镇上交织了百年,直到新ZG成立前,这两种味道都是梅家场最鲜明的记忆。
梅咂酒的醇香,藏在每一道考究的工序里。
它以垫江盛产的高粱为主料,有时也会加入稻谷、玉米、大麦、小麦、毛稗等杂粮,搭配本地甘洌的山泉水,再用梅氏家族秘传的“窖中窖”复式发酵工艺酿造。
这工艺是梅家的骄傲,配方独特,步骤更是半点马虎不得。
酿酒的程序像一场漫长的修行:先是精挑细选原料,颗粒饱满的粮食才能酿出好酒。
接着用泉水浸泡,让粮食吸足水分。
然后上灶蒸煮,蒸汽弥漫间,粮食的香气渐渐释放。
蒸好的原料要摊开晾凉,温度得恰到好处。
随后加入特制的酒曲,均匀搅拌,让微生物开始施展魔法。
接下来是关键的发酵环节,“窖中窖”的复式发酵让酒香在时光里慢慢沉淀。
发酵完成后再次摊凉,去除多余水汽。
而后入缸密封,让酒在黑暗中静静生长。
最后是漫长的储存,陶罐里的酒液在岁月里愈发醇厚。
十二道工序,一步都不能少,才酿出这一口独特的甘醇。
从最初的民间自饮小酌,到后来成为远近闻名的商品,梅咂酒的每一步跨越,都藏着匠人的用心。
2008年4月,“梅咂酒”商标注册成功的消息传来,这瓶带着家族印记的酒,终于有了正式的“身份名片”。
2016年6月,更令人振奋的消息传遍垫江:永安梅咂酒传统酿造技艺被列入CQ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门传承了四百年的手艺,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与保护。
守护这份酒香的,是一代代梅氏传人。
第十三代传人梅天万,自幼便跟着父亲梅永琴在酒厂打转,看父亲选料、发酵、封缸,闻着酒香长大。
1961年中学毕业后,他毅然接过祖业,在先辈的基础上不断琢磨改进工艺,让一度沉寂的梅咂酒重新焕发活力,迎来了复兴的曙光。
如今,第十四代传人梅亮接过了接力棒。
他不仅全盘继承了父亲梅天万的手艺,更潜心钻研,将“窖中窖”复式发酵工艺系统化、理论化。
2004年,他成立了垫江县永安镇梅咂酒厂,让梅咂酒从家庭作坊走向批量生产,系列产品一经推出便深受消费者喜爱,多次在CQ市商务委员会、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斩获“消费者喜爱产品”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