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书人物大全

第277章 2.终军弃繻

汉书人物大全 以叶知秋1 1542 2025-09-27 03:08

  古往今来,凡是有理想、有志向、有作为的人,总会令人仰慕欣羨,甚至被记录在册,名留青史,流芳百世,终军就是这么一个传奇式的青年英雄人物。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说的是终军请缨的故事,终军20岁请缨出使南越,王勃也到了终军的年龄,却没有门路获得报国的绳索,空有报国之志却无实现途径,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感慨。终军是汉武帝时期来自济南的一位少年名士,他在短暂的人生中,留下了诸如终军弃繻、主动请缨等诸多典故。

  终军,字子云,出生于现今的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终军从小就志存高远、喜欢学习,因为善于辩论、很会写文章在郡中享有盛名。18岁时,终军被举荐为博士弟子,到郡府报道。郡太守早就听说终军有才,便和他交谈,很欣赏他的才能,与终军相交为朋友。随后终军告别生养自己的家乡,奔赴长安,踏上了报效国家的征程。

  去长安要路过函谷关,终军入关时,守关的官吏给了他一个“繻”(古代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终军问这是干什么用的,关吏说:“这是返回的凭证,回来时要拿它合符才能放行。”没想到终军慷慨激昂地说:“大丈夫西游长安,不做出一番事业,绝不返回家乡。”说完把繻丢弃,头也不回地径直向西而去。留下那个守关的官吏在风中凌乱,以至于一年之后,当终军被汉武帝任命为谒者,并以使者的身份持节东出函谷关时,那个关吏一眼就认出了终军,并骄傲地对他的同僚说:“此使者就是之前弃繻而去的儒生。”这就是终军弃繻的典故。终军弃繻明志的行为,后来成为赞颂年少志远的成语。

  到长安后,终军上书汉武帝,论述自己对治理国家的建议,果然得到武帝的赏识,任命他为谒者兼给事中。终军跟随武帝到雍县祭祀五畤,民间献上一头白麒麟,头上只有一只角,每只足有五个蹄子。还看见一棵奇树,树枝旁出,又合拢附着在主干上。武帝觉得这两样东西很奇异,向群臣询问是何征兆,终军呈上对策《白麟奇树对》:

  “臣听说《诗》颂扬君主之德,《乐》赞美帝王之功,经书不同,意思相同,都是为了歌颂圣王。南越人逃窜藏匿在芦苇丛中,与鱼鸟为伴,天子的恩德不能到达那里。于是派汉军驻扎在越人边境,东瓯归附汉朝,闽越王伏罪被杀,南越国因此获救。北部匈奴以游牧为生,与禽兽同类,包藏虎狼之心,从上古以来就难以驯服。大将军率军远征,单于逃奔到漠北荒原;骠骑将军兵锋所指,混邪王俯首称臣。这样天子恩泽沐浴南方,汉朝威势畅达北部。陛下罚不阿近,举不遗远,设官职以荐贤士,悬厚赏以待殊勋,能者进,庸者退,号令通行海内。陛下身兼诸多美德却不满足,睿智圣明却不专断,建立名堂、辟雍、灵台三处学宫,明确各自的职责,历代封禅之君都做不到。

  汉朝初建,万事草创,等到天下风俗一致,九州井然有序时,再由圣明的君王发扬光大,传于万世。所以周朝到成王时,才制定制度,于是就出现了祥瑞的征兆。陛下光明睿智,敬神明,奉祭祀,精诚上达神灵,奇异之兽自然就出现了。古时候周武王伐纣,航船行至中流,有白鱼跃入武王的船中,点燃火把取来,群臣都说:“吉祥的征兆啊!”如今陛下郊祀,还未看到神衹,却有瑞兽出现,这表明神灵赞许,赐陛下神物。应该选择吉日良辰,改变纪元,用江淮的白茅织席,登泰山封禅,以应和光明,并让史官载入史册。

  六鷁退飞是叛逆的象征,白鱼跃舟是和顺的象征。飞鸟异相、游鱼躁动暗示着吉凶祸福。如今独角麒麟象征天下一统;众多枝条在树的上部合拢,这是没有外向的表现。如果这些征兆应验,将会有域外蛮夷解开发辫,改换衣裳,戴上冠带,与中原人穿相同的服饰,接受教化。这一天指日可待!”

  武帝看了对策很高兴,改纪元为元狩。几个月后,越王与匈奴名王率领部下投降,终军的对策确实应验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