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书人物大全

第278章 3.终军请缨

汉书人物大全 以叶知秋1 1465 2025-09-28 23:24

  终军不光文章写得好,还是一位善辩之士。博士徐偃出使郡国考察风俗教化,矫诏让胶东、鲁国铸铁晒盐,破坏了国家的盐铁专卖政策。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矫诏,按律当判死罪。徐偃搬出儒家经典《春秋》大义为自己辩解:“大丈夫出疆,有安抚万民的良策,可以见机行事。”出身刀笔吏的张汤竟然无言以对,但他坚持应该维护法律,不能按照义理妄为。武帝尊崇儒学,别人以《春秋》做挡箭牌,他也难以做出决定,便把徐偃交给终军审理。

  于是,终军当了一回刀笔吏,他诘问徐偃的主要有三点:“第一,古时诸侯风俗迥异,百里之外,消息不通,安危形势瞬息万变,才有大臣不受诏命擅自处理的道理。现在天下一统,万里风俗相同,《春秋》讲王者无外。徐偃你是在汉朝的国境内巡视,怎么能说‘大丈夫出疆’。第二,胶东和鲁国并不缺盐铁,徐偃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让他们铸铁晒盐,怎么解释?第三,徐偃矫诏只为沽名钓誉,罪重而利小,当予以严惩。”当终军将徐偃所犯的罪一一列明,徐偃理屈词穷、心悦诚服,只能服罪等死。终军完美结案,将徐偃交还给张汤惩治。武帝很欣赏终军的诘难文章,还把文章转送给张汤,让他好好学习。

  后来终军在郡国巡视,遇上可以处理的事情,便先处理,同时上书。返回后再奏报,武帝对终军的巡视很满意。

  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终军自告奋勇说:“臣从未建立过尺寸功劳,在宫中宿卫,享受了五年俸禄。现在边境有事,作为皇帝近臣,应该披坚执锐,甘冒矢石,杀敌立功。臣虽然不谙军务,但听说有出使匈奴的机会,臣愿意竭力辅助使者,向单于讲明朝廷的对外政策。臣虽年轻,才能不足,但很怨恨自己不能担当重任。”武帝让终军谈一下在单于面前如何应对,终军谈了想法,武帝体察到终军拳拳报国之心,深受感动,提拔他为谏议大夫。

  最考验终军的是出使南越国,也是他一生的绝唱。当时的南越国与大汉关系若即若离,一会归降,一会又叛逆。为安定边疆,实现国家统一,元鼎四年,武帝听说南越国王赵婴齐去世,他与汉朝女子樛jiu氏所生之子赵兴继位,便派樛氏在汉朝的情夫安国少季出使南越。当时南越局势混乱,出使十分危险,终军挺身而出,主动请求说:“请赐给我一根长缨(也就是长绳),一定能将南越王捆绑到汉朝的阙门下。”武帝赞赏他的勇气,就同意了。

  终军于是跟随安国少季前往南越,负责具体交涉事务,此外还有勇士魏臣等辅助决策。在樛氏的协助下,终军一行成功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约定每三年入朝一次,并撤除防范汉朝的边关。武帝闻讯后大喜,赐给南越大臣印绶,废除南越国原有的酷刑,统一应用汉朝法律,培育新的风俗。又命汉朝的使节留下,进行震慑安抚。

  南越丞相吕嘉在南越国资历最老,历任三代丞相,权势甚至超过了南越王。吕嘉不愿意归附汉朝,一再劝阻南越王不要听汉使之言,南越王不听。于是,就在南越王和太后整理行装,携带贵重礼物,准备进京朝见时,吕嘉发动叛乱,杀害了南越王、太后和汉朝使者。终军遇害时,年仅20多岁,所以世人称之为“终童”,以纪念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一方面,才情满满的终军生命的长度太短,让后人充满了天妒英才式的遗憾和叹息;另一方面,终军的生命又具备足够的厚度和韧性,他有“大丈夫西游不复还”的壮志,也有“请缨傅王而归”的气魄。他的“请缨”精神,永远激励着华夏儿女为保家卫国,为民族之复兴,不惜奉献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我国抗战时期,一首著名的抗战歌曲《知识青年从军歌》当中更是如此写道:“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