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有六个儿子:卫皇后生戾太子刘据;王夫人生齐怀王刘闳;李姬生燕刺王刘旦,广陵厉王刘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刘髆;赵婕妤生汉昭帝刘弗陵。
刘据是汉武帝与歌伎卫子夫的儿子,这段灰姑娘式的恋情一向被视为传奇。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长子刘据的出生更是让武帝欣喜不已,母以子贵,卫子夫在这一年被册封为皇后。武帝29岁才有这第一个儿子,非常高兴,命令枚皋与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立皇子禖祝》,同时为感谢上苍赐予他第一位皇子,修建了婚育之神高禖(句芒)神祠庙。元朔元年,汉武帝将七岁的刘据立为皇太子。
太子刘据稍稍长大后,武帝便派德高望重的文学之士辅导刘据学习《公羊春秋》,刘据又向当时著名学者瑕丘江公学习《谷梁传》。刘据成年后,按礼制迁往太子宫。武帝专程为刘据修建了一座苑囿,取广博观望之意,称为博望苑,作为太子行加冠礼的礼物。虽然武帝不喜欢臣子结交宾客,却专修博望苑赐给刘据,让他结交宾客,并允许他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行事。因此有很多与当时主流政见不同的各类“异端”,前来归附于刘据门下。
在汉朝,太子的女人大致分为妃、良娣、孺子三等。元鼎四年,刘据娶鲁国姓史的女子为良娣,简称史良娣,并生下儿子刘进,号称史皇孙。刘据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概是其他姬妾所生,史书没有留下姓名。后来史皇孙刘进娶良家女子王翁须(后来追封为王夫人)为妻,并生下儿子刘病已,即后来的汉宣帝刘询。
也许是由于母亲出身平民的原因,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武帝一方面欣赏刘据这种沉稳安详的性格,认为这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好儿子,另一方面却嫌他有些优柔之气,不像自己勇武刚强。刘据舅舅卫青和表兄霍去病都为汉朝北拒匈奴立下了汗马功劳,卫氏家族显赫一时,成为朝廷一支强大的外戚力量。这种力量在确保刘据太子地位的同时,也使他成为朝野政治派别斗争的标靶。
后来武帝宠幸的王夫人生了刘闳,李姬生了刘旦、刘胥,李夫人生了刘髆,加上时光流逝,卫皇后逐渐老去,武帝对皇后的宠爱逐渐衰退,因此,皇后和太子经常有不安的感觉。武帝也察觉了,就对大将军卫青说:“汉王朝百业待兴,一切都在草创,四方的夷人又不断地侵犯,我如果不变更制度,后世就没有行动的准则;如果不兴师出征,天下就不会安定,因此才不得不劳苦天下的民众。但倘若后代也这样做,就等于重蹈了秦朝灭亡的覆辙。皇太子敦厚安静,相信他一定能安定天下,不会让我感到忧虑。所以想要寻求守成的国君,谁能比太子更贤明呢?听说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心情,难道真是如此吗?请转告我的心意。”卫青叩头道谢,并转告卫皇后。皇后为自己的疑心惶恐,特意摘掉首饰向武帝请罪。后来每当太子劝阻武帝不要征伐四方时,武帝就笑着说:“由我来担当艰苦重任,而将安逸的事情留给你,不是更好吗?”
汉武帝晚年常游幸天下,每次出游便把朝廷的事交付给刘据,宫中的事托付给皇后卫子夫。凡有要决断的大事,等汉武帝回京,刘据便把主要的向他禀报,汉武帝没有不同意的,有时甚至不过问。汉武帝用法严厉,任用的多是严苛残酷的酷吏;刘据仁义宽厚,经常将一些他认为处罚过重的案子进行平反。这样做虽然深得民心,但那些执法大臣却都不满意。皇后担心这样下去会引来灾祸,被权臣陷害,每每告诫刘据应注意顺从武帝的意思,不应擅自有所纵容而宽赦罪人。汉武帝听说此事后,称赞刘据的做法,责备皇后的担心。
朝廷中宽厚的官员都依附刘据,而那些残酷的官员却都诋毁刘据。由于邪恶的权臣们多结成同党,所以在武帝身边称誉太子的人少,诋毁他的人却很多。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在刘据的舅父卫青去世后,正邪的交锋便白热化了。那些奸邪之臣认为刘据不再有外家的靠山,因害怕刘据即位后对自己不利,于是开始竞相陷害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