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书人物大全

第264章 14.是命运之神的眷顾还是捉弄

汉书人物大全 以叶知秋1 1954 2025-09-05 16:18

  刘贺被废黜后,群臣又上奏说:“古代被废黜的人都要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使他不能干扰国家政令,我们请求把昌邑王刘贺流放到汉中房陵县。”还好太后下诏让刘贺回到昌邑,但撤销昌邑国,改为山阳郡。赐给刘贺汤沐邑两千户,昌邑王原来的家产、财物交还刘贺。昌邑哀王刘髆的四个女儿,每人赐汤沐邑一千户。那些跟随刘贺到长安的昌邑国群臣,由于没有尽到辅导刘贺的责任,使刘贺误入歧途而获罪,霍光将他们全部杀了,共有两百多人。在刑场上,这些人哭泣呼喊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就这样,刘贺又从长安回到了封国昌邑,不过他已经没有昌邑王的身份,而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宗室,往后余生,都要在监视中度过。刘贺从登基到被废仅27天,竟做出1127件错事,这些记载显然是经过后人加工渲染以证明刘贺的昏庸无道。拨开迷雾就会发现,从命运之神眷顾到失去一切,其实都是政治角逐的结果。从霍光列举的刘贺罪状来看,刘贺作为一个皇帝,虽然是过于年少轻狂,过于荒唐,被废是咎由自取。然而我们细看刘贺的种种荒唐事迹,却可以看到他试图向霍光夺权的痕迹。

  霍光是汉武帝亲自任命的托孤大臣之首,已经大权在握13年。他在斗倒了其他托孤大臣之后,更是独揽朝纲。汉昭帝连宠幸后宫的妃子都要受到他管束,一生未亲政。19岁的刘贺,自然不甘心成为霍光的傀儡,他还没到长安城就表现得不尊礼法,该哭丧的时候不哭,该遵守的丧期规定不遵守,一是要给霍光一个下马威,二是表明他才是天下的主人;刘贺在短期之内大量封赏、提拔从封国跟随他来长安的大臣,就是为了尽快提升自己心腹的地位,在长安打造自己的势力,和霍光抗衡;刘贺登基不久,便亲自撰写玺书,并派遣使者用三副太牢的礼节,去祭祀生父刘髆的陵园宗庙,自称为“嗣子皇帝”。按照“小宗继大宗”的原则,藩王是小宗,承袭皇位时,必须认先皇(大宗)为父亲,而不能再称呼生父为父亲。刘贺之所以这样做,其实也是向霍光示威,表明自己不想做傀儡的志向;还有刘贺被废后,他从昌邑带来的两百多名群臣临死前哭喊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也表明了刘贺和这些群臣曾有过夺权的谋划…

  对刘贺的这些指控的真实性,如今已蒙上历史的迷雾,但后世学者推测,“荒淫”更可能是政治斗争的借口。刘贺试图集权的举动,触犯了霍光集团的核心利益。当皇权与权臣矛盾激化,年轻的帝王注定成为牺牲品。

  刘贺虽然当了13年的藩王,但是从小快乐成长的他并没有接受多少帝王训练,对权力运行方式的认识并不全面,而且之前也没有觊觎帝位的野心,对朝野局势也没有清晰的认识,这给日后的废立埋下了后患。而他那点青涩的计谋在老谋深算的霍光面前,实在不值一提,也加速了自己悲惨的结局。他本可以远离朝政,逍遥快乐、随心所欲过完自己的一生,然而昭帝早逝,无嗣继位,权臣当道,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让一个从未想过要承接大統的人继承了帝位。然而刘贺不愿意拿着别人的剧本,出演自己不喜欢的角色,最终被导演霍光撤下角色,不知道回到封地的刘贺有没有后悔踏上长安之路?

  当初刘贺在封国时,多次看到异象。他曾看到白色的狗,身高三尺,没有尾巴,脖子以下长得像人,戴着方山冠(汉代祭宗庙时乐舞人所带的帽子)。又看到熊,可是他的左右随从却都说没看到。又有成群的大乌飞集宫中。刘贺知道这不是好事,心里厌恶,就询问郎中令龚遂。龚遂解释说:“这是天帝的告诫,告诉您,在您身边的那些人都是不识礼的小人,就像戴帽子的狗一样。把他们赶走,您的王位可以保持,否则就会失去。”刘贺仰天长叹说:“不祥之物为什么总是降临!”龚遂叩头说:“臣不敢隐瞒,多次向大王提示危亡,大王不高兴。封国的存亡,岂是几句话就能应验?愿大王反省。大王读过《诗经》305篇,其中讲如何为人处事讲得很透彻,关于治国之道也齐全完备,而大王的所作所为符合《诗经》中哪一篇呢?大王贵为诸侯王,行为却比庶民还污浊,这样下去想长存久安很困难,亡国却很容易,愿大王反省!”后来又发生血污刘贺的王座之事,刘贺又问龚遂。龚遂痛哭说:“这预示王宫将会无人居住,异象才会显现。血污是阴郁、忧患的表象。大王要谨慎,要反思!”但刘贺仍不思悔改。

  没过多久,刘贺应征入朝。刘贺即位,梦到苍蝇屎堆积在西阶的东面,约五六石,用屋瓦覆盖,揭开一看,都是苍蝇屎。就又去问龚遂,龚遂说:“陛下读过的《诗经》说:‘营营青蝇,落在藩篱;恺悌君子,勿信谗言’陛下身边进谗言的小人很多,就像苍蝇一样可恶。应该多亲近先帝留下的贤臣,还有他们的子孙作为辅弼。如果不能疏远昌邑国的旧人,继续听信谄媚阿谀小人,必然会带来灾祸。臣希望陛下转祸为福,把这些小人放逐,臣愿意首先被放逐。”刘贺听不进去劝告,终于被废。那刘贺被废后过得怎样呢?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