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发生在我身边的小故事

第5章 火把节的故事

  “哥哥,我敬你哦。”

  黑黑瘦瘦高高的小马,捧着满满一大碗啤酒,对我说道:“这次到这么远的地方来上班,就我们两兄弟,这是第一个火把节,都则嘿萨,孜莫格涅。(彝语:火把节快乐,吉祥如意。)”

  我揉揉眼睛,醒来了。

  这下就有些睡不着了,我坐在床头喝了杯水,胃中似乎还有一种啤酒胀鼓的感觉,实际上,因为痛风的原因,我已有三年多没有喝啤酒了。

  而陪我喝啤酒的小马,也早就调回家乡,一家人团聚了。

  他走的那晚上,面对着众多为他送别的朋友同事,尿遁得无影无踪。

  我陷入了回忆。

  ······

  之所以,要把喝酒都作为一个故事来写,不是想鼓吹什么凉山人民凶得很,川W有两个杯子,彝族娃儿喝啤酒像喝水,喝白酒当漱口,红酒不算酒是果汁,全省市州酒量排名名列前茅坐一望二之类的话。

  而是,在你孤独的时候,你总会想起一些人和故事。

  这个故事是《亚丁爱情故事》没有写的,因为那关于爱情,这是关于亲情、友亲,与子同袍的战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是一个从地图上看,和我们的家乡相邻不过区区三两县,偏偏就道路不便,硬是要绕上九百多公里的地方。

  距离和海拔上的巨大差异,让我们这些长期在两千米以下生活,习惯超高的森林覆盖率和充沛氧离子人,生出一种错觉:这个地方已经不是省内,而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家人自然是要送的,车上自然也会有行李。

  情景和当年我们读大学时差不多。

  但是家人对我们的陪伴,却是有限的。

  不管多不舍,他们总是要回去的,毕竟,这就是生活。

  幸运的是,我和小马,在来这个地方之前,已是相识。

  老乡也好,同族也好,总之,我们哥俩彼此之间还是有依靠。

  不幸的是,我们两个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高原小城,并没有其他的朋友,至少暂时从生活习惯、饮食环境上,还不能做到快速的融入。

  所以,才有了开头的这一幕。

  哥俩在这个地方过的第一个火把节。

  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虽然我们都是糙老爷们,不在乎细节,但是那是个周末,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工作。

  大清早的去买菜,在买不到小猪儿煮坨坨肉的情况下,硬是在菜市场挑了些肥瘦均匀的肉来煮坨坨肉。

  杀了鸡,粗犷的砍成块,煮熟之后,用鸡汤来煮酸菜。

  没有冰箱,把啤酒早早的丢在装满了冷水的桶里——我必须要说明,这是洗衣服的桶子,绝对不是洗脚的。

  坨坨鸡、坨坨肉,都是由小马在简陋的出租屋亲自操刀。

  而我主要负责做一些配菜,比如说,没有烧烤架,硬是用电磁炉半炸半炕的做出了烧烤。

  生活总是能给大家带来无穷的创造力。

  就像是丝袜奶茶必须要有丝袜一样。

  客人自然是有的,是我们一起到这个地方打拼的同事们。

  这是我和小马在异地他乡的第一个火把节。

  也是我们的这些汉族兄弟姐妹们,过的第一个火把节。

  各个民族之间,生活习俗不近相同。

  但是感情相通、血脉相连、唇齿相依。

  我在喝酒的时候,小马唱歌助兴。

  小马喝酒的时候,我们起哄倒酒。

  酒足饭饱之后,大家却是悲从心来。

  我们都离家太远,离父母太远了。

  不知是小马还是我,起了调子,唱了一首彝人制造的《妈妈》。

  妈妈古拉得索啊莫(彝语:亲爱的妈妈)

  孩儿让你牵挂了妈妈

  孩儿让你受累了妈妈

  是你擦干我第一滴眼泪妈妈

  是你让我学会飞翔妈妈

  只是一个心愿未了妈妈

  我真的不想让你失望妈妈

  因为我的梦想在远方啊

  永远慈祥美丽的妈妈

  你是我心中永远不灭的火把

  黑夜里我不会迷失方向

  ······

  那天,我们从中午十二点,喝到晚上十二点。

  喝了很多酒,流了很多泪,唱了很多歌,笑了很多次。

  我后来在这个地方又过了7个火把节,每一次都有很多人,很多欢乐和歌声,但,我印象最深的,绝对是这一个。

  因为孤独、因为想家、还有不适应。

  要磨合环境、磨合性格,这些都是很痛苦的事情,虽然都知道,迈过这个坎,是人生的必然经历,是成长的基础。

  但处于那个环境,还是忍不住生出彷徨来。

  后来我是怎么战胜这些负面情绪的?

  可不是靠酒杯、酒碗、酒桶。

  也不是勇闯天涯、五彩凉山、更不是纯生和330。

  是我身边的伙伴们,在艰难的时刻,我们不分民族,在陌生的环境里偎依取暖。

  是我经历的贵人们,他们有汉族、藏族、羌族、蒙古族、回族、纳西族、普米族·····

  他们身处各行各业,但是对于我这个远方来的新人,释放出了最大的善意。

  工作上手把手的带我,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但逢节日,总有人要将我拖到家里一醉方休,偶尔生病住院,他们硬是把我的病房挤得满满当当。

  所以,在后面的火把节也好,彝族年也好,都是很热闹,因为我和我的伙伴们在一起。

  能回家的人,我们为他们送去祝福,不能回家的人,我们在一起抵御思乡的痛楚。

  “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亲”。

  很多人觉得民族团结是一个遥远的概念,因为少数民族确实很少,少到大部分人没有直观的接触机会。

  但是我所处的环境里,确实是各族齐聚,不分彼此。

  任何民族,要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善良、拼搏、奋斗、诚恳、勇敢、友善····等等美德,是大家共同的世界观认同。

  没有这些共识,所谓小范围的“团结”,不能叫做团结,更不能叫做民族团结一家亲。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爱自己,也爱我的兄弟姐妹!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暂时没有组织火把节。

  但是大雨磅礴浇不灭燃烧的火把。

  团结之火、友爱之火、感恩之火。

  在我们的心中从未熄灭!

  (因为疫情原因,全民核酸,各种事情比较多,这几天更新较少,请大家见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