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发生在我身边的小故事

第14章 工地的精神(下)

  在工地上。

  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很渺小。

  尤其是在水坝底部面对那遮天蔽日足有278米的堤坝、高峡出平湖的碧绿库区以及一千多吨转子(发电机的零件之一)的时候。

  顿时就会产生一种宇宙万千,沧海一粟的震撼感。

  所以骆远在地面作业的时候,总是得把头仰得很高。

  大型工程,总之就是一个大字。

  所有的零件都大,就连一个蓄电池,都有近百斤。

  巨大的吊车,就像是吞云吐雾的巨兽一般,每天不间歇的将无数的设备从大坝表面,吊入电站的内部。

  然后无数的工人,就像是工蚁一般,一点点的将这些设备分开,一一的搬运到这些设备该去的地方。

  搬运的方式,有叉车,有汽车,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靠人力,这点说起来,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十三万年前,皮洛遗址的原始人们,用粗糙的双手敲打出一块块精美的石器

  四千年前,大禹带领着无数的人,将积水挖水渠排走,以疏治堵。

  两千年前,有一群无名的工匠,按照正常人的大小烧制陶俑,那五彩的陶俑上,发髻、胡须、盔甲都做到精益求精。

  六百年前,在BJ有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正在慢慢成型,规模宏大、气象雄伟,其中的最具代表的宫殿,以《道德经》:“天得一以清”为名乾清。

  。。。。。。

  千万年以来,工匠们总是靠着双手创造奇迹。

  2012年的工地同样如此,无数像骆远这样的公路,默默的做着自己应做的工作。

  唯一不同的是,自古以来,工匠们为了生存,为极小的一部分领主服务,而骆远所作的工作,是为了万千大众,是为了国家强大!

  千人围绕一个基坑,其中哪怕是简单的一根电线,都明确了是谁在负责。

  几百人放一根电缆,大家要得牙齿咯咯作响,汗流浃背,抱着那大腿粗的电缆,向前挪动着。

  一百多人拖一台变压器,那沉重的变压器压得作为履带的钢管直接变形,喷出来的冷却油深深的没过了脚踝。

  还有小型的设备,在运输的机械到不了的地方,骆远和大家一起手抬、肩扛、背驼,比如说之前说过的近百斤的蓄电池,骆远一早上就扛了几十个,每一个都得爬四层楼,其中一个还直接砸在了他的指甲上。

  那种感觉,是先肿胀、然后发麻、刺痛、最后是随着呼吸的起伏钻心的痛,骆远还得庆幸,还好没有砸在脚上,不然就惨了——当然,这并不影响他干活。

  这样昏天黑地的工作环境里,抛开高大上的目标,在这里一干就是几年,大家留下来的理由里,必然有一个是为了养家糊口。

  按理来说,这里可能会有一群利己主义的人,只管干完自己的活之后,就会悄悄开始划水等着拿工资。

  但是骆远却很少看到这样的情况。

  作为年轻的新人,他感受到了老鸟们的满满善意。

  累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总有同样汗流浃背的老师傅们,在后面帮上一把。

  难得有一月休息的那一天,总会有同样疲惫的哥哥姐姐,忍着身体的倦意,坐上一桌好菜,邀请这些年轻人们去喝酒,骆远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慢慢的学会了几个拿手菜,湖南腊鱼、长沙清炖水鱼、毛氏红烧肉、遵义辣子鸡、滑肉汤、太安鱼。

  中午大家在破棚屋里吃饭,由于隧道里温度高,饭菜稍微没保存好,中午就会馊掉,这个时候去排队打饭,那个凶巴巴的打饭阿姨,总会给年轻人们多打上一勺,然后还会念念叨叨的道:“快去吃,吃了就找地方休息,下午还要干活,可别偷懒!”。

  这个时候,谁还会在意那些各种成长环境差异所带来的细节?

  这本来就是一个高度讲究团队协作,要不断淡化个性的环境。

  而团结,本来就是所有人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行啊!

  多年以后,骆远已经离开了工地,但是工地给他的带来的那些淬炼,却一直深深的影响着他。

  团结友爱、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

  正是吃了比别人更多的苦,所以才更珍惜当下。

  正是在苦痛的折磨里,感受到了那千金难换的真情,才会把这种善意放在心里,把感恩放进行动里。

  工地和部队是一样的,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这里是熔炉,是学堂,也是金字塔结构的建筑。

  但,当你骂骂咧咧走进这里之后,到你离开的那天,总会行囊满满,步履轻快。

  最终迈向那美好的明天。

  这就是工地人。

  这就是工地的精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