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发生在我身边的小故事

第8章 风雪夜归人(三)

  卫仲村是波瓦乡最远的一个村。

  这个最远,指的是从乡到村上要花的时间,而非单纯的距离。

  由于海拔原因,这个村周围的植被里几乎没有树,只有一些低矮的灌木,大部分都是草地。

  独特的高原地形,决定了这个村的村民们。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靠畜牧业,也就是养牦牛。

  全村不到三十户,由于牦牛放养需要大量的草料,加之高原上植被恢复极慢,所以一直以来,都保留着游牧的习惯,所谓的村,在大部分的时候,只能算作是牧民定居点。

  在采挖虫草和放牧的夏季,这个村里除了留守老人,几乎看不到其他人。

  盘山路盘旋上山,过了村子,再往上走,以前只有牧民常年骑摩托车压出的车轴路,后面条件改善,修出了机耕道,但是一到雨季,松软的泥土就会塌方,有时候山上还会滚石头,非常危险。

  但这条路是大家的牧场路、虫草路,是农民找收入的致富路,乡政府每年花大力气来维护这条路,最终才保证了老百姓的正常出行,但是到了冬天,牧民陆陆续续从山上下来后,在他们身份转化为村民的同时,这条路的作用也就暂时停滞了。

  牧民下山的时候,家里的牦牛也会一并赶下山,因为一旦下雪,积雪覆盖枯草,在白天烈日的融化和夜晚的酷寒下,最终会结成坚冰,即使是高原之舟的牦牛,用蹄子和舌头,也扒不开这些冰,一旦吃不到草,这些大家伙都会冻饿而死。

  有句老话,叫“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牧民们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而老牧民益西同样也是,他没有子女,牦牛早早的就交给了侄子赶下山来,因为常年的劳作,他妻子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在自家的牧场里有一眼温泉,到了冬天,老益西心疼老伴,干脆在温泉旁建了个简陋的藏房,侄子经常送些粮食上来,就这么过冬了,这家人温泉疗养的习惯,已持续很多年了。

  却不想在今年冬天,出了事。

  。。。。。。

  汽车颠簸着,雪越来越大,路面已经看不清楚了,要不是扎西几人常年跑这些路,对于路况已经是了如指掌,换余未然来开的话,早就心惊胆战举步不前了。

  这卫仲村余未然在送医到村的时候,也来过不少次,但是在今夜的大雪遮掩下,他只觉得原本熟悉无比的窗外,变得陌生异常。

  有时候转过弯道,看着似曾相识的路标,他才能勉强和脑海中的记忆形成重合。

  偶尔感觉车轮打滑,余未然立刻胆战心惊,他知道在公路那黑黝黝的一侧,可是陡峭的悬崖,一个不慎,怕是就得整车报销。

  不开车不知道开车的辛苦,不坐车不知道坐车的舒服。

  余未然固然在车上坐得心惊胆战,但开车的扎西,后背何尝不是热汗直流。

  这条路啊,他太熟悉了,熟悉得闭着眼都知道开到了哪个弯道,前面哪个位置有坑,但是就这熟悉无比的路,某年雨季他骑着摩托车去送诊的时候,给了他一个狠狠的教训。

  摩托车直接变成了废铁。

  他的头上足足缝了十几针。

  有些寒冷的车上,他只感觉口渴燥热。

  但是他不能停,作为医生,他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

  雪越发的大了,公路的路沿已经彻底被掩盖了。

  扎西又开了一段,咬咬牙停了车。

  他回头看着余未然道:“小鱼,前面就要到村子里了,但是离着益西叔叔家,还有一段机耕道,那个路况太差了。”

  他想了想继续说道:“干脆这样,村长已经带人先上去了,上面有人帮忙,一会你和曲达在村里等着我们汇合。”

  和扎西在一起工作了小半年,余未然和他已经有了一定的默契,扎西刚一说完,他立马就反应了过来。

  这车上四个人,就他和曲达两个没有成家,余未然还是家中独苗,连女朋友都没谈。

  来报到之后,那上牧场的机耕道他自然是走过的,路况如何,他也是知道的,只不过冬天上去,他还没有亲身体会过。

  扎西哥这是担心车子上去出事啊!

  曲达是个直肠子,直接就说了:“扎西哥,你不要担心,我和你一起上去,绝不给你添乱。”

  余未然在那短短的时间里想了很多,最多的是父母逐渐老去的容颜,头上的不断增多的白发,被劳作压弯了的脊梁。

  还有出发前,父母那殷切的嘱托。

  “好好工作,做好你的事情,不要担心家里!”

  一股热血顿时冲上心头,他坚定的说道:“哥,我也是宣过誓的人,这里只有我们两个学医的,我是你的助手,我要和你上去!”

  看着扎西那紧皱的眉头,他补充道:“就算上面的路不好走,我们大不了把车停在村子里,在村里找个摩托车骑上去,只要能上去,后面就好处理了!”

  扎西也是个果断的人,他不在言语,再次发动了汽车。

  至于副驾驶的曲批,他也没有说话,而是更加仔细的观察起路况来。

  在这大雪之中,皮卡车发出了低沉的嘶吼,昏黄的车灯,将飘飞的雪夜撕得粉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