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同人衍生 雾都与魔都之间,憨憨问路

  既然进了牛年,就该铆足了牛劲儿。

  即便是在教师资格证面试之前,韩焓写论文的进度也是一天都没有落下。她想试试,自己一个人在新年之前能不能把研究的第一步,问卷调查做好。不过上天好像挺垂怜她,在她综述写到三分之一的时候,于老师约她去办公室,确认最后的题目。

  “嗯——很不错,有理论视角,综述的对话也言简意赅,改引的地方引得恰到好处。看来课没白上啊。”韩焓站在门口准备敲门之前,就听到了于老师难得的这么直接的溢美之词。

  究竟是何方神圣有这般修为。“咚咚。”清脆有力的敲门声。

  “请进。”

  怎么是他?

  刚才于老师表扬的是他?

  “有理论视角”,“恰到好处”,都是对他说的?

  心里三连问,脸上得先承认。“韩焓,楚華铎同学和你的选题方向是一样的,之前建议你两个人一起完成你的题目,不知道你现在怎么想的呢?”

  楚華铎拿着自己的综述初稿背着手,专心崇拜地听着于老师的每一句话。不管老师是不是对他说的。“我现在还是一个人在尝试推进,综述只写了几百字。争取新年之前能做到研究的第一个步骤。”

  “来,你坐着。”老师递给韩焓一张木凳。

  “是这样啊,楚華铎同学和你的思路其实有很多可以共通的,相互补充的地方,我建议你们两个合作一个题目,你们的思路相对于很多同学来讲,已经非常清晰了。来,你们看。”老师把韩焓手中的初稿也拿过去。

  “在综述部分,这里,还有这里。你们很多驳斥的观点都是一样,然后你们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韩焓花在内容分析法上的功夫会多一些,楚華铎你侧重在了问卷调查,韩焓也有,但是她没有列为重点操作的部分。”像去年冬天上课时一样,坐在一个方向的韩焓和楚華铎,眼珠跟着台上于老师的指尖转。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考虑到疫情,你们资料数据的搜集,都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多一个合作的队员,多一种新逻辑,这样你们在资料、数据的呈现上,目的是一样的,但是会有不一样的风格,这也是一个亮点。”

  两个学生都陷入了沉思。

  “那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是一个人负责一个,还是每个方法两个人都一起参与?”楚華铎先表示接受了老师的建议。

  “当然每一个步骤,你们两个人都要清楚,这个步骤是为了解决哪一个问题,然后要保持讨论和交流,只是在实施操作的时候,可以主要由一个人负责,另一个辅助。”

  韩焓还在和自己对白。楚華铎和于老师都停了下来,韩焓知道自己该说话了。

  “那综述部分,我们两个人都写了,是要重新整理,然后讨论,一人写一半吗?”

  “这个没有固定的要求,其实合作一个论文,只要每个成员,明确自己负责的部分,在操作中遵循学术规范,并且最后在论文中注明就可以了。”

  那就冤家路窄吧。

  离开办公室之前,两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拟定了研究计划表。年前完成综述,大年初十过后开始问卷调查,自然初十之前得完成问卷设计。之后就是媒体内容分析。虽然两人都对这个进度计划表无任何异议,但他们似乎对对方那股暗自较劲的力量心知肚明:我会提前完成我负责的部分的。

  现在是战友,也是对手。人手一份共同为之奋斗的计划书,还有彼此脑电波发来的挑战书。

  韩焓的爸爸从XJ飞回重庆后,居家隔离了两个礼拜。隔离一结束就跟韩焓打电话说,他可以到机场去接她回家了。2020年的春运,要开始了。

  新年的第二个周末,韩焓面试。考点在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一所中学。那天很冷,气温只有零下三度。天生体寒的韩焓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但偶然一个人从她面前加速跑过留给她的风,还是会让她嘴里“嘶”的凉一下。

  在公交站等了二十多分钟,韩焓“嘶”了差不多十下。车要再不来,她的门牙估计要因为冷刺激过敏了。“等一下,等一下师傅。”后门外边有同学喊。衣服穿得太厚,把书包从背后取下来的动作像是用了电影里的升格。可算是把书包抱住了。韩焓转过去瞧刚才追上车的同学。“同学把口罩戴好啊,到地铁站哇?”

  脖子因为戴了围巾,实在不能再往上伸,头没法往后放了。算了不看了,他自己拖着箱子过来了。“你回家啦?”

  “嘿,对啊。哦你今天考试是吧,园丁加油。”韩焓觉得这句鼓励并不真诚。嬉皮笑脸的。公交车上的那根手扶柱子被他靠着,一厘米也没浪费。不过也没给别人使用的机会。

  “你几点考试啊?”

  “不确定,得抽题排队,大概是在九点半到十一点半之间。”

  “嘿——”师傅转弯估计减速减得不够,楚華铎的行李箱差点滑到了后门去,韩焓一手抓住了拉杆。

  “长那么高,反应不也没我快吗。”

  楚華铎鼻子不屑地“嗤”了一声,“要是反应还没我快,你还想当我老师?更别说以后对付现在那些机灵学生了。”

  “知道我是你老师就行。站好啊。”韩焓看他老老实实把脚尖并拢,转过头看向窗外,准备悄悄地笑话他时,又看到窗上楚華铎露着几颗白牙朝她憨憨地笑。

  平时十个站的距离,今天似乎只用了四五个站的时间就到了。韩焓忘了提前把书包背起来,所以一边把书包甩到背上一边往车门走。

  帽子压在了书包下面,楚華铎看韩焓扯了两次都没扯出来,他把行李箱立放在人行道最里面,“别动。”他先把韩焓的书包往上拎,然后把她下面的头发提起来,再把帽子给翻了出来,最后故意猛地把书包一放。

  韩焓为自己刚才感恩戴德的心情悔恨。

  “走啦!”她在原地继续咬牙切齿。一阵冷风让她想明白不能在路上消耗精力。韩焓四年里,鲜少有在上海的九号线找到位置坐的时候。这次楚華铎找到了一个,他让韩焓坐下。不过韩焓看两边都是男士,还是宁愿在车门那儿站着。

  “你坐你的呀。”

  “老师站着我也不好意思坐啊。”他站到了韩焓对面。

  韩焓看了看时间,一本正经地开始捧着资料看。楚華铎拿出手机改签了下一趟回家的高铁。楚華铎过完马路的时候,公交车刚进站,他本来是打算坐出租车的,时间来不及了。当他从公交后门看到韩焓的侧脸时,他才赶了过去。

  还有五个站,楚華铎就要下车去换乘4号线了。“你的综述写得怎么样?”

  “挺顺利啊,你嘞?”

  “快了,等考试完了我就可以全身心写了。”韩焓昨天没有花时间写,有点心虚。但是绝对不会让对手刺探到这个“军情”。

  楚華铎回到家,按照前几年的习惯,是要大睡大玩一星期才会回到他自己形容的“像个人一样的生活”的。但是这次,他像没有过这个习惯一般,第二天睡饱之后,就坐在书桌前凝神或写或思。

  父母虽然不知道他具体在做什么,也没走近问他,但他专注的状态已经把“请勿打扰”写在了门上。一向气势逼人,掌握家中乾坤、运筹帷幄的妈妈,也没有了对着儿子耳提面命去看书、去拖地的理由。可她不知道心里是喜是忧。

  一月下旬,带着已经拿到的四个从英国发来的offer和一个从厦门高校发来的预录取通知,韩焓回到了重庆。山城无恙,雾都里的龙门阵,还是热闹隆昌。

  一家人都在等着这个独自在魔都求学问路的姑娘。爷爷喜欢听她讲她遇到的难事,然后会对韩焓的处理方式加以点评,“要能吃点亏”,“没得事,大度点儿嘛”。韩焓总会很快的点头表示同意,有道理,支持这个老兵的建议。

  爷爷会非常自豪地把手放到背后,说一句:“哦——对了嘛。”韩焓喜欢看见家里的老人矍铄的样子。除了钓鱼,爷爷最爱的就是韩焓这个孙女。老人觉得韩焓像极了年轻时候的他,韩焓也努力地让自己更懂这个要强了一辈子,而这几年因为住了几次院,渐渐没了锐气的老顽童。

  爸爸会因为韩焓跟他主动分享取得的进步和对未来的规划而欣慰。韩焓父亲虽然嘴上从来不说韩焓好,但在单位和自己的同事或者合作伙伴聊起孩子的时候,总要先抬抬眼镜框,清清嗓子,嘴巴里“嘡”呷一声,再挺着腰杆,开口从韩焓最近取得的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成绩讲起。

  然而韩焓因为父亲基本上没有告诉过他对女儿的赞许,本来父女之间的沟通就少,一交流还常是不欢而散,所以韩焓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让父亲失望的女儿。即便圣贤书告诉她真正的“宠辱不惊”是不为任何人的訾励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不轻易动摇自己所珍视的价值。但从父亲那里去领悟、实践这一点,似乎是有些可悲的。韩焓觉得自己好像真的除了努力,什么都没有。“要不咱俩换一天试试?”韩焓想起来楚華铎之前跟她聊起自己父亲时打趣到。

  如果足够宽容和慈悲,也就不存在计较了。韩焓读书笔记里有这句话,她知道,她现在还做不到。

  妈妈从去年九月份,韩焓离开家参加雅思考试时,就担心自己的大女儿会从此越飞越远。所以韩焓回家后,出门买菜,如果韩焓不去,她就让韩焓爸爸去,她在家守着韩焓。妈妈很想问韩焓下学期的安排,但韩焓除了吃饭跑步,就没离开过那个书案。爸爸和一大家人说过:这一年对韩焓很关键,不要去打扰她。

  韩焓不说,家人就不问。高考那一年,一家人也是这样迁就着她的情绪。

  在离校前,甚至在飞机上,韩焓都想到了,回家后第二天就要跟父母好好讨论一下留学去向的事情。可是第二天一起来,满脑子都是前两天落下的“综述”。不能拖后腿,不能被楚華铎看笑话。就连一月底,韩子淇领了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成绩单,春风满面地冲到她身边说“姐姐,我数学考了98语文99”,她也只是敷衍地说“我弟弟真厉害,等两天悄悄带你去吃冰淇淋。”

  小朋友的情感感知力并不比成年人迟钝,韩子淇之前告诉姐姐成绩时,韩焓都会很仔细问他知不知道大概在哪里错了,自己对自己的表现满不满意。“洋摆儿啥子嘛,别个都没得空甩你。”韩子虹看弟弟有些小失落,赶紧抓住机会快乐一下。

  “韩焓同学,你现在可以和家人商量一下offer的事情了,不然到了四五月份,那个时候还要办签证、公寓等手续,心里可能会有点慌哦。”晚上睡觉前,韩焓收到了史老师的提示消息。

  是啊,说回来就跟爸妈商量的来着。

  对了,楚華铎拿到offer了吗?他申请的哪几个学校都还不知道。这段时间写个综述,搞得跟科学家做实验一样。韩焓才反应过来,自己还在家里的年味儿之外。不过既然是战友,这种兴奋剂,肯定也分享给了楚華铎一针。

  “你咋不问他呀?”楚華铎姐姐推开了他的门。

  “你怎么不敲门啊姐。”

  “咚咚。”姐姐靠在门上瞪着他敲了两声。不过楚華铎这样严肃有底气的跟她说话,也是第一次。亏得姐姐在家里叱咤了三十多年,不然还真让他给唬着了。

  “你怎么不跟爸妈好好说说,你到底申请了哪些学校,有啥眉目了呀?”

  他合上了电脑。边挠后脑勺一边往客厅走。竟然有两个家里最强势的人耐心地看着他喝了口热水,把杯子放下,等着他发言的一天。

  “别慌啊,肯定有学上。”姐姐抿着嘴巴,歪了一下脖子,意思是“你这不是废话吗!”

  不过他现在不知道哪来那么敦实的自信,又坐了回去,打开电脑,手指继续在键盘上飞舞。确实又是值得信任的样子。“这崽子啥时候这么稳了?!”妈妈把他的门关上,拉着双手在胸前交叉的女儿去卧室看连续剧。

  立春了。

  离计划表上交综述初稿的时间还有五天。“憨憨,写得怎么样啊?可别玩儿得忘记任务了。”

  “呵。”韩焓一早醒来就想着今天什么时候催他交稿子呢。也不想想,我可是辛勤的园丁,你以为跟你一样啊,小学生,还“别玩儿得忘记任务了”。可能两个人在大家都忙着尝年味儿的腊月里,走火入魔般在成为学士的路上闭关修炼,就是为了等这一天。等这一天,能以这样“善意”又骄傲的语气提醒战友:别忘了任务。潜台词就是,我已经提前完成了,就等你了。

  在发给于老师之前,俩人先互相修改。这是作为对手,第一次正面交锋。

  修改,既要见出自己意见的独到之处,又要注意以帮助、提高战友的综述质量为目的的语气。过招很重要,但是最终是为了合作共赢,交出满意的论文答卷。这一点,两人倒是都心中有数。不过年轻气盛,骄傲总会胜过理性。过招的时候难免太较真,个性张扬过度。

  “其实这一点,‘沃斯将传播作为共识形成的结果,将共识视为由一种条件转换为一个过程’,我在后面引用了,而且我觉得把这句修改后,引在后面,会更合适。”

  “但是你如果在前面一句都没有提及,解释沃斯的这个‘共识’和‘传播’指的是什么,后面直接引用,会容易让人误读。前面直接引用,你在后面引用的时候,也是以自己的话表述的,所以,前后都提到这两个概念,不仅没有问题,还很有逻辑。”

  “可是你前面引用得跟前后句的关系并不紧密,好像是硬塞了一句沃斯的话,即便要用,也应该出现在必要的地方啊。”

  想必作为老师,和看到学生交上来的现成作业相比,看到自己的学生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掌握批判性学习方法,应该会更有成就感。

  不过现在的“两家争鸣”时最好请个裁判,或者说请一个比争鸣的两家更冷静的人。尤其是像这种血气方刚的“两家”争鸣的时候。

  及时打住。看来,在争辩把“共识”放在哪儿的这个问题上达不成共识。那就找调和的渠道,人家伍德.沃斯提醒的是:传播是为了让人们保持持续理性商议的状态。两人理性地把经过讨论后,少有修改的初稿发给了于老师。至少,在及时寻找于老师调和指点这个问题上,韩焓和楚華铎达成了共识。

  没等于老师的回信,两个人转而立即开始下一步。去年的年过得闹心,望着今年春节。今年本来可以放心舒坦地过年了,这两人似乎又恨不得快点过完年返校。

  “这样子,现在春节,于老师人家也要过年,我们就不催老师回复了。问卷设计我做好之后给你修改。然后你可以在你山东做个预调查,我们根据预调查结果再调整问卷内容,你觉得怎么样?”

  “我完全同意。那咱加油干活儿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