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同人衍生 雾都与魔都之间,憨憨问路

  大年十一,学校宿舍开放的第一天,韩焓就返校了。楚華铎明明早上十点不到就到上海站了,但是晚上七点多,他说还没到学校。

  “妈妈,我现在行李都收拾好了。不用担心了。”

  “韩焓,你是在上海南站下车的吧?”

  “对啊,怎么了?”

  “你爸爸刚才看到新闻,说上海火车站那儿查出了一个阳性。隔离了好几个车厢的人。所以我们又给你打了电话来。”

  “哦,我要是在那儿下车中午就肯定到不了学校了呀。别担心了啊,学校里面很安全。”

  这些人那么早来上海干嘛?忙着来上班挣钱?年都没过完结果却被隔离了,也真是值得同情。

  到点了,该睡了。明天还得确定抽样样本,说不定下午就能发放问卷了呢。

  新年新气象,新起点。也跑了一天了,今晚肯定睡得好。

  脑子里随意想着明天抽样的步骤,睡前催眠开始:先是有理有序地展开,慢慢想不出下一步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是——

  “韩焓,在吗?”唉,宿管阿姨查房查得也太是时候了吧,明明上眼皮和下眼皮之间刚才就差一毫米不到了。

  “阿姨,我在。你等等啊,我下来给你开门。”

  看来那个新闻已经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了,阿姨还让韩焓填了自己回来时的车次,是否从车站直接返校,若否,在校外逗留的路线和区域也要写。

  “谢谢阿姨啊。”人家阿姨也是年没过完就来上班,尽职尽责。大不了重新想一遍抽样步骤,睡前想这种伤脑筋的问题最容易催眠。

  我要跟他一起去发放问卷现场的吧,虽然他主要负责这块儿,至少我得在旁边帮忙收发一下。那我们还得申请出校,差点忘了。多亏我想起来,不然明天两个走到校门口只能傻站着。唉,还是女生细心。不知道有啥花花世界把他绊住了,现在一个信息也没有。

  有上海同学接风?在火车上跟人聊天聊成了访谈,然后有了新灵感非要在上海站写下来才走?

  天呐!“上海站啊!”

  四年下床没这么急过,几乎是劈了个竖叉一步到地的。韩焓拔掉充电线赶紧点开网页查看那个检测出一例阳性的车次。

  宁愿他是去跟同学吃火锅,宁愿他是忘了任务在外面继续逗留,最好是错过了上车时间,不好意思直接告诉韩焓,他还要再等一天才能到学校;宁愿——可是那一班从河北路过烟台开往上海站的火车,就是上午十点左右到的。

  如果他被隔离了,为什么不告诉她?没有道理对不对,所以他肯定没有被隔离。可是这个“肯定”怎么这么没有说服力,这么不值得相信啊。

  “你到学校了吗?”她不敢直接问他。

  “咦,你不是该睡了吗?”

  这个语气不像是被隔离的心情能说得出来的。

  “我是担心你明天起不来,忘了正事。”

  “真是操心的园丁命啊,我在南京西路吃烤肉呢。睡你的吧。”

  谁操心你,我是操心论文进度。韩焓把充电线连上,放下手机慢条斯理地爬回床上去。就在她关闭手机数据流量的后一秒,辅导员在班级群里发了几条通知:

  1.请准备在元宵节之前返校的同学推迟返校,在学校返校申请系统上认真填写近一周行踪信息;2.请近期有过济南旅居史的同学私聊我;3.请大家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只要涉及到需要外出调查,必须先告诉导师,经由学院批示后,方可执行。一切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请大家积极配合。

  于老师给她打了三个电话。韩焓已经在数步骤中睡着了。

  幸亏昨晚韩焓睡得好,醒来之后才有力气去承受心理的惊慌,行为的失措,才有力气让自己冷静。

  下床后手机提示灯使劲闪使劲闪。看到于老师的未接电话,韩焓知道,楚華铎就是在隔离的心情下说出来那些话的。

  你说祖国的花朵这么懂事贴心,园丁不是该高兴吗?还是要先好好的洗脸刷牙再出门的。

  以前室友在的时候,早上起来不开灯也轻手轻脚地把牙膏挤好,把洗脸盆从桌子下面拿出来。现在开着灯,韩焓把牙膏挤到了地上,盆拿到一半也咚咚咣咣掉到了地上去。

  别慌啊,你慌什么啊,慌你也不能把他从隔离区拉回来不是吗?你要像他一样乐观啊,你是他老师呢,还得把他的任务扛下来呢。韩焓好像听进去了自己的话,端着洗漱用品做好了该做的日常。不过就是把盆和杯子放回去之后,不知道该继续干嘛。

  手机还在闪,先回老师电话吧。也没考虑老师这么早醒没醒。

  “喂,于老师,对不起,我昨晚睡着了。”

  “没事啊,我就是问问你是不是安全到学校了。后来你们辅导员给宿管阿姨打电话确认过了。”

  “老师,”韩焓欲言又止。

  “没事的,学校已经派了老师过去看了。昨晚楚華铎同学的核酸报告出来了,是阴性。只是还需要在指定的区域隔离十四天。

  不担心啊,你们的论文一样可以继续做啊,我们三个随时可以在线交流啊,而且有你这么负责的队员在学校里查文献,跟我当面讨论进度,进行修改,说不定等他隔离结束,你们论文的雏形就出来了。别担心,不会有事的。”

  虽然开了春,早上没开空调,坐在寝室还是很冷。韩焓擤了一把鼻涕。

  “老师,他隔离的这段时间,我可以去看他吗?”

  “最好不去。因为出校就意味着不可控的风险增大了,对不对?他这么大个人,身强体壮的。不要有心理负担好不好?”

  “谢谢老师,我会尽快调整好的。”

  对,身强体壮脸皮厚的,怎么可能有什么事呢?那可是祖国的未来呢。园丁要打起牛年的精神来。

  她知道出门后要去做什么了。

  倒是楚華铎,除了知道要让家人放心,让战友韩焓放心,他其实才不知道,在接下来的十四天里,应该做什么;他在这隔离的十四天里,能做些什么。昨天楚華铎算着大概从上海火车站回学校的时间,下午一两点的时候给家里打了电话,说已经到学校了。

  女生在一天天的日子里成熟起来,男孩子,懂事长大,常常在倏忽之间。

  韩焓把于老师给他们问卷设计的修改建议全都记在了本子上,再把她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拍照后传给了楚華铎。按部就班地做事,是让战友安心最好的方式,韩焓知道,楚華铎也接收到了这个信号。

  一周后,学生在学校安排下分批次陆续返校。家庭住址在中高风险区和返校必须途径这些地区的同学延迟返校。韩焓到浦东新区平安村981弄进行问卷调查的离校申请得到了批准。

  “还是挺不好意思的,本来该我做的。现在结果全都要你一个人去做。”

  “别担心你做不了贡献啊,后面的问卷分析和总结我可不管了。”韩焓靠着扶手,鼓励着战友,也用这种责任感鼓励着自己。

  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有七个地铁站。花在交通上面的时间长了,还没开始干活,人就已经疲乏。但待在房间里什么忙也帮不上的滋味,也不好受。

  到抽样调查地点的时候,已经是中午。跟社区居委会主任约的是下午一点,韩焓到路边的便利店里就着热牛奶吃了一个面包,背着36份问卷和一袋笔,提上准备用来感谢被访者的一袋小礼品,向三百米远的社区走去。

  主任很友好地把韩焓迎进了办公室,说还差三个人没到,其他居民都在隔壁会议室坐下了。于老师提前和社区居委会的几位负责人沟通过,他们表示很愿意支持和配合青年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所以按照韩焓提前设计好的抽样方法,周末,将选中的样本居民组织在了居委会会议室。

  “首先,我在这里非常感谢在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与这个问卷调查。您们的参与,将是我和我的队员,研究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我们毕业论文的重要数据资料。我们保证决不向他人泄露您们的个人信息。您们的问卷回答将只作为我们本次学术研究资料使用......”

  也不知道她在那儿遇到什么困难没。会不会有人刁难她?忙得过来吗?

  韩焓让楚華铎在房子里好好查后面内容分析要用的媒体材料,始终如坐针毡。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半个多小时了,书桌到床角那两块地板明显比旁边亮了些。

  幸亏韩焓多准备了几份备用问卷。一个在妈妈怀里,上蹿下跳的牙牙学语的活力宝宝,小手刮翻了妈妈手边的茶杯,茶水把妈妈填了差不多一半的问卷浸湿淋漓。

  回收好问卷跟被调查者再次道谢后,下午三点左右,韩焓往回赶。口罩遮挡住了那些善良热心的面孔,但韩焓一定会记得她在这里遇到的美丽心灵。

  一个多小时没看手机,楚華铎和于老师都给韩焓发了好几条信息。

  “于老师,我刚结束。现在在回学校的路上了。整个过程很顺利,你不用担心。”

  “很好。回校一定注意安全。有事情及时跟我联系。”

  再把发给老师的信息粘贴给楚華铎,去掉称呼,把“你不用担心”改成“你就坐等回填的问卷吧。”

  “这战友给牛的啊。靠谱儿!”

  “放心啊,后边的分析我一定‘鞠躬尽瘁’。”虽然一天在青浦和浦东之间往返很疲惫,但是背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还能得到别人即刻的分享和支持,功不唐捐的道理印证得那么快,这些,足以抵消所有需要承受的东西。

  “把这么重要的资料全都交给你,要是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就浪费了吗?可别想一个人揽这个好活儿。”

  “嘿,你这个人,我就这么一说,你可别飘了啊。还怀疑我的实力了。”

  都是在为对方着想,都是在主动分担。都不说破。

  同一届的同学们明天才开始交论文提纲。韩焓看见自己的进度比大家快一截,松了一口大气。到校门口时是六点多,“35.9”,“同学你这个体温有点偏低啊。”门卫大叔拿着体温测量仪说。

  “嘿,没吃晚饭,刚在外面吹了风,冻着了。”

  能在自己的生物钟滴答到九点之前回校,才是最重要的事。吃不吃晚饭,韩焓都无所谓。而且肚子今天下午,是好像有点奇奇怪怪的。洗衣服,洗漱,整理整理问卷,再喝个牛奶。该上床看看几页小说催眠了。

  “你看看我今天确定下来的十家抽中的媒体样本,有没有什么问题?”

  半个小时没回应。楚華铎知道,有问题也得明天再说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