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同人衍生 宁同学,我对你心动了

第794章 米花糖

  匠人眼疾手快,用漏勺将油酥米捞起,沥尽余油,再用细筛筛去未泡开的饭干,留下的油酥米,轻捏即碎,满是油香与米香。

  熬糖是关键,直接定了米花糖的甜润度。

  将川白糖与饴糖倒入铜锅,加适量清水,灶火转为中火。

  匠人手持长勺,顺时针不停搅拌,糖块渐渐融化,糖水从浑浊转为清亮,又慢慢变得浓稠。

  这时需紧盯火候,不时用勺舀起糖浆,观察其滴落的形态——待糖浆滴入冷水中能凝成软块,且温度计显示达一百三十摄氏度时,立即关火,这便是“挂旗”的火候,熬好的糖浆,甜香醇厚,不焦不糊。

  熬好的糖浆仍在铜锅中冒着热气,匠人迅速将油酥过的花生仁、桃仁倒入,再加入油酥米,手持长铲快速翻拌。

  铁铲与铜锅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花生仁的脆香、桃仁的醇厚、油酥米的米香,裹着糖浆的甜香,瞬间弥漫了整个作坊。

  拌至每一粒油酥米、每一块果仁都均匀裹上糖浆,立即起锅,倒入铺了油纸的木盆中。

  接着撒上冰糖碎与熟芝麻,用木压板轻轻抹平、压实,让食材紧密粘连,不留空隙。

  待糖浆稍凉,用长刀沿着木盆边缘划开,再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每一块都厚薄一致,边缘齐整。

  最后将切好的米花糖取出,放在案板上晾凉,再用油纸逐个包裹,或是装入印着花纹的纸盒中,一盒盒江津米花糖便成了成品。

  剥开油纸,雪白的米花糖上,芝麻与冰糖碎清晰可见,咬一口,先是脆响,而后在口中化开,酥而不碎,甜而不腻,米香、油香、果仁香与糖香交织,余味悠长。

  这一道道工序,从选米到包装,步步精心,才酿出了这百年不变的江津风味。

  这般美味,不仅口感绝佳,还藏着几分滋养,常食可有滋阴补肾、开胃健脾之效,既是闲时茶点,又能补身体,一举两得。

  更妙的是,它形制精巧,每一块都方方正正,装在油纸或礼盒中,不占空间,携带方便,无论是野餐时垫饥,还是走亲访友时馈赠,都是极佳的选择,且物美价廉,寻常百姓也能轻松享用。

  回溯这米花糖的过往,更藏着一段匠心传承的故事。

  早在1910年,江津便已有米花糖的雏形,那时的米花还是用砂石翻炒而成,口感虽香,却少了几分酥脆。

  直到1917年,江津城内“太和斋”的陈汉卿、陈丽泉兄弟,在售卖传统炒米糖的过程中,察觉了工艺的不足,便一心想改良。

  他们反复试验,终于在工艺上迈出了两大步:一是将砂炒阴米改为油酥,经热油一炸,米花愈发蓬松酥脆,入口即化;二是在原料上精挑细选,只取优质糯米、饱满桃仁、香脆花生,舍弃劣质食材,让米花糖的口感与风味更上一层楼。

  历经十七载打磨,到了1934年,江津油酥米花糖终于创制成功,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