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里,一切看似风平浪静——直到一个周五下午,意识边疆的全体成员收到了竹心发起的召开共识会议的邮件。
和传统的互联网公司不同,意识边疆的考核制度既不KPI(别人画饼自己烙),也不OKR(自己画饼自己烙),而是任务配给制。这是种近乎原始的任务配给,一个萝卜一个坑。首先由竹心提出计划,由对应部门的主管进行审核讨论,之后形成计划和任务下发,由对应人员落地执行。
这套体系下,上下层级都需要对任务负责:上峰对计划负责,下行对执行结果负责。在讨论阶段,上下方会平等地对接计划和任务。无论是撕逼、质疑还是诘问,无所不用其极。但无论是计划方还是执行方,对应人数都会被严格控制——以小队的方式执行。
在执行期间,无论任务是否完成,结果都会被执行方和专委会记录在案。任务评审非常简单,只有完成/未完成,原因及备注。对于人员和任务的惩奖机制,意识边疆也和商业公司有所不同。能够进入这里的人,广义上来讲是适合的人选而非特别的人才。人才当然存在,但意识边疆并不以此为恒定标准。在这里,人的适任性比其他因素更重要,它意味着更高的任务成功率、更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更有效的风险控制。
和其他公司类似,意识边疆的资源倾斜也是存在的。不仅存在,而且很重要,只不过这里的资源倾斜取决于当前任务的权重。任务的权重与组织的目标高度吻合,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当然,资本依旧会无孔不入,只不过收效有限。在一个资方不甚熟悉、知方无甚勇气的领域,他们能做的不多——大抵是观望和投注,所以才有了先前会议中投资人妥协的一幕。
这里是真正的前沿领域。前沿领域不是觥筹交错,不是立人设,不是利益输送,不能那样双标,一边优雅做人,一边贪婪吃人。真正的前沿领域是战场,一个头会秃,人会扑的战场。
集结号吹响的时候,没有一个意识边疆的成员是能够置身事外的——包括临时工在内。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收到邮件后的第二天下午,在意识边疆会客厅里,身穿黑白制服的人群鱼贯而入,川流不息,向着会议中心走去。不时还能看到几名身穿白色大褂的外部研究人员。
会场是一个被银色流光墙面包裹的巨大阶梯教室。天花板上设置了三处可移动的大屏幕。屏幕上,安逸混沌的群鼠聚落和暴戾狂热的监狱内的人们交织闪现。大屏幕下方的会场被分割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都配有五六十张固定位置桌椅,每个人的桌子上都立着一张没有姓名的数字牌、一只黑色水笔和一瓶未拆封的纯净水。
一些身穿黑白制服的人对投屏内容显得津津有味,有人不知从哪拿出了私藏已久的辣条,任凭口腔中浓郁的刺激和留于齿间的吸吮声微妙地交织。在他的后排,一个西装革履,隔席而坐的参观者正低头凝视着手机,指尖在屏幕上熟练地腾转挪移。大多数人的目光聚焦在讲台上。他们的眼神像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在晚餐临近时守在饭桌前,等待着大吃一顿的指令。
下午四点,会场上座无虚席。在众人的目视下,竹心缓步入场。他的目光在前排一位戴着茶色墨镜的古稀老者上停留了几秒,继而转向会场中央,面对人群。
“相信在座各位都看了昨天的群组邮件。这是我们本年度的第一次共识会议,讨论的议题是【双星计划】。鉴于今年以来我们的人员变动和调整,在进入正题前,我会对我们的组织——意识边疆做一个简述......”
虽然郑武已经了解意识边疆从0到1的基本过程,但他还是认真地听着竹心略显平淡的演讲。当对方说到‘我们已经通过了为期六年的理论研究和为期两年的【意识梦】实验’时,郑武下意识将身子摆正,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竹心口中的每一个字和它们串联起来的意义。
“在此期间,共计八名测试者通过【梦镜】进入【意识梦】探索,其中六人留了下来,两人已完成两次【意识梦】测试。”
会场传来阵阵延绵不绝的掌声。
“竟然真走到这一步了!”
“就是!本以为是来镀个金,想不到这种事竟然让咱们赶上了。”
“小点声,我们还只是新人。”
听到台下的窃窃私语,郑武警觉地抬起头,用余光检索着声音的主人。这些人身穿价格不菲的行头,坐在距离自己不远的角落里。他们看起来既没有何诗言那样的专业性,也不像003号引导员那般有谦逊有礼,更像是尚未经历过社会化却想来分一杯羹的群体,神情中透着一种贪婪的狡黠。
“这些是真正的新人,对核心业务没什么概念。”看到郑武的犹疑,高唯干脆把话挑明。
果然哪里都有正态分布。虽然高唯的回答并没有说服自己,但郑武还是能用环境的必然性说服自己接受看起来并不完美的现状。
“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他们还没长出翅膀就飞起来了。”何诗言从旁说道。
“风口是爹妈选的,翅膀是爹妈给的,就差和爹妈一起上路了。”不知谁在身后冷笑了一声。
这话听着过瘾,大家不约而同把头转了过去,略有倦意的边疆正翘着二郎腿坐在后排养神。透镜下的瞳孔里布满条条血丝,整个头搭在椅背上的靠垫上,全然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这是放出来了?”郑武揶揄了一句。
“开完会就走。”边疆不知从哪掏出一个眼罩,戴上就仰头睡去了。
郑武看他一副缺觉的样子,也就不再说话了。
这时,讲台方向再次传来竹心的声音。
“下一阶段,我们将致力于攻克多人共梦的实践课题,争取早日开展双人组【意识梦】测试,也就是所谓的【双星计划】。”
此言一出,引来场下阵阵议论,心潮澎湃者有之,惴惴不安者有之,还有人直接开始现场直播,在被安保人员发现后及时制止。竹心看在眼里,并没发作,继续演讲。
“有些人也许会问,同样努力了许久,为什么别的小组能取得成绩,我的小组却毫无进展。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各位,只有少部分成员能够参与这次的双星测试。并且,这些幸运的测试者将会面临极大的身心风险——诸如各种意义上的死亡。希望在我公布入选条件前,你们能想清楚自己为何而来,又该向何处去。”
此话一出,会场进入全局静默。大概过了一分钟,竹心公布了有关双星测试的遴选规则。
“我们会在入选的六名候选人中选出两名候选人组成两人小队,每个小队都会配备四名协助队员。除了以往的测试成绩,还会参考各位在现场问题中的表现。”
听到双人测试的名额与即将到来的问题相关,台下众人一个个都来了精神,目光炯炯地盯着演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