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汉灵帝

第75章 流民成军

  雒阳,马市。

  清晨,一处书店刚刚开店,便有人前来卖书。

  随着客人进进出出,每个人手里都拿了各色书籍。

  司隶校尉部官差身穿便衣,在书店外打探。

  据说这家店卖禁书,但见这些人买的书籍都是正常书籍,没什么可疑。

  官差试着进店买书,选了一本寻常书籍,结账时伙计问道。

  “这位客官,是平价买书,还是高价买书?”

  官差愣了愣。

  伙计笑了笑:“诚惠这本书一千二百钱。”

  此时书籍价值不菲。

  官差不会在身上带那么多铜钱,拿出相应数量的一小块金子,递给伙计。

  就这样,官差拿到一本书,仔细看了看,也没什么,还白花了一千二百钱。

  过了一会儿,官差又转了回去,这次没有急着买,而是在一旁一边找书,一边观察。

  见有一人买了一本书,直接花了三十金,官差心里吃惊无比。

  那人留下地址,随后离去。

  官差放下手中书籍,在后面跟上高价买书者。

  同僚见这官差在跟踪,一起跟上。

  众人一路跟着,见这人进入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后门。

  虽然外边十分寒凉,官差们也不惧怕,蹲在巷口观察。

  过了一会儿,有一人提着食盒走来,神色匆匆。

  官差察觉不对,立即跳了出来,亮出司隶校尉部照身帖,要求检查食盒。

  提食盒者见被官差包围,只好打开食盒,里面竟然是三本精装书籍。

  “《养生秘籍》第二卷!”

  官差如获至宝,眼看就要查获大案。

  忽然后面传来脚步声。

  一大波廷尉署官差到来,反包围了司隶校尉部官差。

  “你们为何无故盘查百姓。”廷尉署官差问道。

  司隶校尉部官差昂首道:“我们要查处禁书。”

  廷尉署官差朗声道:“尚书台有命令,禁书一事,由我廷尉署调查,你们岂能越权做事?”

  廷尉署官差使了一个眼色,拿食盒者立即合上食盒,匆匆离去。

  司隶校尉部官差想阻拦,廷尉署官差直接把佩刀拔出一寸。

  “你们……你们就这么把人放了?”

  “你懂什么,这叫放长线钓大鱼,司隶校尉的职责是监察京畿官员,没事不要扰民。”

  “我们司隶校尉部做事,不需要你教。”

  “那我就把你们带到廷尉署,让你们司隶校尉亲自来领人。”

  “你给我等着……”

  眼看廷尉署官差强硬,司隶校尉部官差愤愤离去。

  同样是府寺,待遇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廷尉署入冬发了三次补贴了,什么车补、房补、炭补,各种名义发放福利。

  反观司隶校尉部,粮贵时发钱,钱贵时发粮,各种变着法儿克扣。

  基层官员一年俸禄一百石,也就是两万四千钱。

  禁书一本卖十万钱。

  这就是为什么司隶校尉部官差费尽心思,也要掺和查处禁书之事。

  “头儿,算了,这事儿已经被廷尉署包了。”

  “谁叫廷尉署背靠尚书台,尚书令桓典是皇帝的宠臣,司隶校尉部就好像是后娘养的,他娘的处处受欺负。”

  ……

  函谷关,广成御马苑。

  不到半个月,御马苑就招收了三万多奴仆。

  这些奴仆聚在广成苑外,搭建起简易房屋,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城镇。

  刘宏和刘备一起骑马巡视,感叹道:“朕存了一批粮食,本来想收购马匹,看来要先顾着流民了。”

  刘备面露愁容:“有时候国计民生相冲突,陛下也有难处。”

  “朕不后悔。”

  刘宏笑着说道:“儒家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虽然这都是胡说,但作为君王,朕不是心如铁石的祖龙,还是有怜悯之心的。”

  刘备表情略显震惊,瞪大眼睛问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说的不对吗?”

  刘备从心里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是对的。

  民心如水,载舟覆舟,这是荀子讲的道理。

  刘宏笑道:“自古以来,从来都是得兵马者得天下。”

  “高帝诛灭暴秦,不是人心所向吗?”

  “那暴秦又如何横扫八荒,一匡天下?”

  刘宏的反问,深深震撼了刘备的内心。

  刘备细细思索起来,感觉自己的观念在崩塌。

  刘宏笑道:“如果有一天,胡人南下,占据了天下,你还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吗?”

  “这……这不可能。”

  刘备坚定道:“我大汉岂惧胡人。”

  “你不要这样说。”

  刘宏指着西南道:“西南方的天竺,也是农耕立国,遭胡人入侵后,本地文脉断绝,国人沦为奴隶,一直无力反抗,那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天竺?”

  刘备生在幽州,活动区域不过是关东,天竺这个国家听着有印象,却也没有研究过。

  刘宏却很清楚,因为西南的羌人受天竺国一定影响。

  作为大汉一直挥之不去的梦魇。

  羌人这个族群,刘宏还是研究过的。

  羌人制度是奴隶制度,野蛮无比,贵族对下层百姓极尽欺压。

  下层百姓的妻子,结婚当夜要献给贵族。

  为了防止给别人养孩子,对于妻子生下的首个儿子,羌人要杀而食之。

  至于下层百姓犯点什么错,断手断脚这种残酷肉刑是常有的。

  要说羌人贵族得人心,显然是不对的,如果真的得人心,下层百姓就不会把有贵族血脉的孩子吃掉了。

  即便羌人这种社会状态,依然不改他们战斗力的强悍,数十年来不断消耗大汉的力量。

  稍有不慎,他们就会出西南,断掉凉州大路。

  因为对付不了羌人,历代朝臣多次提议朝廷放弃凉州、西域。

  如果不是大汉不停往西垂输血,潼关以西,恐怕早已是羌人的天下了。

  羌人强盛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调动所有资源,供养贵族战士,又以贵族战士维持统治。

  所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一说,值得商榷。

  刘宏对刘备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更多是已经得了天下之人装点门面的说法,手中没有兵马,天下就不是你的。”

  刘备提醒道:“是陛下的。”

  刘宏笑了笑,叹息道:“汉人若给百姓晋升机会,能从广大人口中选拔人才,这是朝廷制度的优势。

  “但如果人才选拔全部被门阀控制,优秀人才无出头之日,以汉人的体格,没有制度优势,能打得过胡人吗?”

  刘备若有所思。

  刘宏催了催马,朗声道:“玄德,若是有一天,大汉交到了你的手里,你能扫清门阀,为百姓求一个公平吗?”

  刘备骑马跟上刘宏。

  “陛下,听你这么说,臣已知门阀之害,若有机会,当不遗余力。”

  刘备也是自命不凡之人,年轻气盛,并没有隐瞒自己的心意。

  刘宏提醒道:“仅仅有决心还不够,和世家门阀斗,要的是权谋,你还嫩点。”

  “是。”

  刘宏看向流民城镇。

  “你说三万流民,能练出多少兵马?”

  刘备道:“三万流民,以五口一户,合计六千户,三户抽一丁,能出士兵两千人。

  “两千人中,能选拔出弓手两百人,骑士二十人,弓手、骑士可作为常备兵马,其余士卒轮换训练。

  “如此,紧急动员之下,每户一丁,可成军六千人,千人为一部,五部为一军,中军以千人护军,正好是一个军的兵马。”

  刘宏一愣:“你说什么,禁军才一个军,你从三万流民这里就能拉一个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