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汉灵帝

第74章 穆公之贤

  雒阳北宫,骥厩丞。

  押房静谧。

  赵忠将冀州战报交给皇帝,询问下一步战略。

  刘宏没想到,赵云这么强,竟然把冀州两大门阀的家主给斩了。

  属实是用力过猛了。

  赵忠继续讲解当前局势:“赤炎军斩了耿武、刘子惠,立即退兵,进入太行山,以防豪族反扑。

  “更重要的是,战俘需要消化,这一次作战,赵云俘虏豪族私兵五千余人,都押在上艾县。”

  上艾县位于常山郡,属于深入太行山脉的一座县城,距离郡治较远,有一定纵深。

  刘宏颔首道:“如今的赤炎军,就如同悬在冀州上方的一把利剑,就看冀州豪强如何应对了。”

  此时,门外侍卫通报,尚书令桓典求见。

  刘宏让桓典进来。

  桓典手里拿着一封奏表,表情焦急,也没管赵忠在场,直言道:“冀州刺史上报,常山郡尉赵浮,命私兵劫掠州郡。”

  刘宏接过奏表,看了看内容,冀州的官员还在遮掩民乱。

  赵忠道:“尚书令,这件事你得好好查一查,是冀州别驾耿武、治中刘子惠领私兵劫掠州郡在先,赵浮派兵自卫在后。”

  “有这等事?”

  桓典问道:“耿、刘二位是冀州高官,为何劫掠治下州郡?”

  赵忠解释道:“耿、刘二人为豪强之望,豪强兼并土地,以至于大量流民逃入太行山。

  “流民一走,庄园无人劳作,耿、刘二人于是动用私兵,要把流民抓回来。”

  桓典想了想道:“流民擅自离开户籍之地是不对的,官府捉拿理所应当,可他们为何动用私兵?”

  “可说呢。”

  赵忠道:“官府去捉拿流民,流民反击,引起民乱,地方官员不敢上报,于是调私兵平乱。”

  桓典咬牙道:“这些官员简直无法无天。”

  赵忠埋怨道:“都是你弄的什么政令,哪里民乱,先惩治官员,官员这才隐瞒。”

  “赵公这话说得好没道理。”

  桓典正色道:“政令在前,官员违法在后,难道不是官员的错误吗?”

  赵忠冷声道:“推行不下去的政令,本身就有问题,你以为推行政令是过家家,顾前不顾后。”

  桓典急道:“你就说地方出现民乱,惩治官员,是不是应该吧!”

  “没有应该不应该,地方出现民乱,官员隐瞒不报,成为惯例后,朝廷以后消息会越来越闭塞。”赵忠道。

  “地方民乱了,还能说官员没有错误吗?我看查处官员,是有必要的。”桓典继续说道。

  赵忠冷笑道:“你查去吧!看看大汉有几个官员经得起查。”

  桓典暴脾气上来了,怒道:“就是有你这种人身居高位,大汉吏治才一直不能肃清。”

  赵忠拱手:“那就劳烦尚书令,把我这个大长秋裁了。”

  桓典咬牙道:“你以为我不敢,我这就召集御史台言官,弹劾你!”

  “咳!”

  刘宏清了清嗓子。

  “要吵架到外边去吵,吵完了再回来。”

  赵忠、桓典一起噤声。

  刘宏道:“冀州官员要隐瞒,就让他们隐瞒吧,看他们能瞒到几时。”

  过了一会儿,刘宏问道:“公孙瓒在做什么?”

  赵忠笑眯眯道:“自从朝廷和鲜卑恢复交战,公孙瓒彻底截断了鲜卑贸易,整日劫掠鲜卑,估摸用不了多长时间,鲜卑就得服软。”

  刘宏颔首道:“他比皇甫嵩强,皇甫嵩手握六郡兵马,只敢与鲜卑相持,都没什么斩获。”

  赵忠点头道:“皇甫将军是老成持重之人。”

  “对了,都试弄得如何了?”刘宏问道。

  不久前,刘宏让赵忠拟诏,开启都试,选拔优秀兵将。

  赵忠面露苦色。

  “陛下,臣下无能,诏书发下去了,可是各地长官纷纷上书,反对都试,实在推行不下去。”

  桓典叹息道:“各地长官习惯了举荐,改成考试,他们都有意见。”

  刘宏有气无力道:“朕累了,你们回去吧。”

  打发走赵忠、桓典。

  刘宏走出押房,在马厩逛了一圈,见到刘备,刘宏朗声道:“玄德,走,咱们一起去御马苑看看。”

  “诺!”

  刘宏命郎中令安排卫队,说走就走。

  ……

  宫外寒风凛冽。

  刘宏骑着马,感觉有些寒凉,不自觉紧了紧衣服。

  其实更让刘宏心凉的是,自己有心做事,却有诸多阻碍。

  在自己那个梦里,自己早早就不在了,皇长子少年即位,何氏临朝称制。

  就他们母子二人的智力,恐怕很难守住大汉江山。

  刘宏也不知道自己的命有五年,还是有七年,就按五年打算。

  这五年间,一定要把威胁大汉的隐患,尽力排除。

  天子卫队走了一天一夜,终于来到了函谷关广成御马苑。

  远远就能听到战马嘶鸣声。

  刘宏一阵欣喜。

  “玄德,如今马养了不少,就是缺兵,都试推行不下去,实在难啊。”

  刘备颔首道:“陛下,不如招募流民,先把人马拉起来,在慢慢选拔精锐。”

  刘宏正在想刘备的话。

  忽然,远处有烟尘升起。

  “走,看看!”

  刘宏骑马速行,卫队跟上。

  来到一处山坳,只见一群流民正在烤肉。

  刘宏骑马过去,看到眼前场景,气得差点背过去。

  烤架上是血淋淋的肉,火堆旁摆着一个马头,四个马蹄。

  这伙儿流民,八成是盗马贼。

  流民看见有人来,一个个慌乱不已,拿起烤架上的肉,四散奔逃。

  他们哪里跑得过天子卫队,不多时,全部捉拿归案。

  刘备领着关羽、张飞审问,回报刘宏。

  “他们是南阳来的流民,饿了几天了,才偷马来吃。”

  刘宏眉头一皱。

  南阳,帝乡,天下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也有吃不上饭的流民了吗?

  此时,御马苑卫兵到来,见天子卫队,赶紧来拜见天子。

  “陛下,我们追查盗马贼,来到此处,还好被陛下的卫队擒获了。”

  刘宏问道:“最近偷马之人多吗?”

  卫兵低头道:“不少。”

  刘宏摆手道:“朕不怪你,百姓无粮,被迫偷窃,是朕的过失。”

  张飞问到:“陛下,这些盗马贼如何处置?”

  刘宏有气无力道:“给他们一些粮食,让他们走吧。”

  刘备骑马上前道:“陛下,这件事交给我。”

  刘宏轻轻点了点头。

  刘备下马,来到跪在地上的流民面前。

  “都起来。”

  流民面露惊恐,颤巍巍起身。

  “你们偷盗御马,乃是重罪,陛下有穆公之贤,不愿为马杀民,你们该如何报答?”

  秦穆公也遇到野人偷马之事,当时住在城里的被称为国人,住在城外的被称为野人。

  士兵抓到偷马贼,要就地正法。

  秦穆公道,我不愿因马杀民,让士兵放走野人。

  后来这些野人投奔秦军,为秦军南征北战。

  流民看向刘备,没有答话。

  刘备朗声道:“若是我,就感念陛下之恩,鞍前马后,以死相报。

  “给你们一天时间,告知周边流民,御马苑招收奴仆,男女老少不限。

  “来御马苑,为陛下做事,上对得起国家,下可保一日三餐,尔等意下如何?”

  刘备在前边讲话,张飞疑惑道:“找奴仆为何男女老少不限,不怕这些人拖家带口混饭吃吗?”

  刘宏笑道:“益德,你不懂,以家庭为羁绊,收拢人心,玄德这招高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