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本书序
《虞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
太祖高皇帝,大舜之正裔,姓姚氏,讳光裕,字弘烈,世居江宁。
前明末年袭镇宁伯,谋为金陵守备,兼管金陵中军都督府,节制江南诸镇。
奉诏拣练武勇,选贤任能,得精锐三万。
时明思宗遽薨,太祖迎立潞王,晋爵国公,北拒清兵,西平流寇。
二年封虞王,拜监国。
六年督师北进,翌年还于旧都。
越明年,受禅称帝,定国号虞,改元大同。
诏以虞舜正朔纳蒙古、女真入华夏,又敕命四王八公征讨不臣。
三年,蒙古乞降,五年,女真入觐。
大同六年夏,太祖会盟诸部于漠南,受“天可汗”印,封二十四王,纳三十六妃,选贤臣良将入朝为官,并分设部、盟、旗以治两地。
另编内附之满蒙族人为皇室八旗,镶黄、正黄二旗为天子亲领,余者六旗分赐王公。
旗人一应待遇全同于汉地民众。
......
------
大同四十年,皇太子病逝,谥“怀文太子”,太祖哀恸不胜,辍朝百日。
时皇太子遗有侧妃爱新觉罗氏所生之独子,时年十三,天表奇伟,神采焕发,为太祖所钟爱,尝养于膝前,甫一除孝,即受金册金宝,正位皇太孙,即太宗皇帝。
大同五十一年,太祖殡天,太宗皇帝时年廿四,奉大行皇帝遗诏即皇帝位。
太宗在位十一载,册吐蕃活佛,败准噶尔国,改满蒙归流,定宗室诸王。
值太宗病重,只昭妃博尔济吉特氏(时已亡故)所生之皇太子已冠(二十岁),余子皆幼,终仿明宪宗故事,仍传位于皇太子,即高宗皇帝(原著中的太上皇,本书开篇时的皇帝)。
【明宪宗故事:朱见深早期没有儿子,为了稳固朝政和皇位,册封了苗族宫女纪氏女之子朱佑樘为皇太子。
临终的时候虽然有十一个活着的儿子,但只有朱佑樘成年了,所以仍然把皇位传给了他,即后来的明孝宗,在位十八年。
因此文人士大夫是能够接受拥有异族血脉的皇帝的,哪怕还有其他适格的皇子。】
------
背景设定来源:
1.原著中第五十三回,“凡(慧娘)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可见红楼背景里也有这些王朝,且当时已在明朝之后。
2.《红楼梦》中处处可见满人的风俗礼仪,比如打千、未出嫁的姑娘是娇客这些,还有满人麀皮小靴、箭袖之类的服饰,以及“落草”、“听哈”、“劳什子”、“嬷嬷”、“奴才”这些口语词汇。
非得是与满族的文化交融之后,才会发生如此情况。
3.至于为什么不直接是满清,那是因为曹公在第六十三回又长篇累牍地扬汉贬戎,言说当朝是“大舜之正裔”,历代王朝的戎狄之患,到了今朝“再不用一干一戈,皆拱手俛头缘远来降”。
因此红楼梦的背景仍然是汉人王朝无疑。
综上,红楼梦的背景王朝是一个受到满族文化影响极深的汉人王朝。
而汉人王朝愿意接受满族文化的影响,至少是作为胜利者完全将其纳入了版图,主动开启了大融合的进程,最后在将其汉化的过程中互相影响的结果。
一家之言,姑妄言之,欢迎诸公一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