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各路诸侯们的发展(6)
襄阳城的初冬总带着些湿润的凉意,府衙堂内却暖意融融——正中的炭盆燃着上好的银骨炭,
火星子在盆底轻轻跳动,映得梁柱上的“耕读传家”匾额泛出温润的光。
刘秀披着件素色锦袍,指尖摩挲着案上的竹简,
那是各州送来的农情奏报,墨迹里还带着新米的清香。他抬眼看向堂下,
声音里带着刚听完农报的温和:“曹操在兖州设了荐贤台,
连田埂上的老农都能被请去农校当先生;刘辩更直接,在徐州的...
襄阳城的初冬总带着些湿润的凉意,府衙堂内却暖意融融——正中的炭盆燃着上好的银骨炭,
火星子在盆底轻轻跳动,映得梁柱上的“耕读传家”匾额泛出温润的光。
刘秀披着件素色锦袍,指尖摩挲着案上的竹简,
那是各州送来的农情奏报,墨迹里还带着新米的清香。他抬眼看向堂下,
声音里带着刚听完农报的温和:“曹操在兖州设了荐贤台,
连田埂上的老农都能被请去农校当先生;刘辩更直接,在徐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