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拯救红楼?我亲手埋葬贾府

第72章 皇帝心意

  “周兄,此次会试,真有如此大的改变?”

  孙绍祖发出疑问。

  此刻,他正在周庭家拜访。

  周庭下意识扫视一眼书房,这才低声说道:“不假,此事已在上层流传。”

  听到“上层”这个词,孙绍祖心中一动:“他父便是翰林学士,下一步就是内阁大臣,这样的消息,自然假不了。”

  又将周庭刚才说的话,在心里过了一遍。

  最后起身拱手道谢:“多谢周兄告知,我心感激不尽。”

  原来今天他寻周庭,本就是打探一下会试的情况。

  结果对方跟他说了一则隐秘。

  原来这次的会试,在皇帝的心意中,准备不落俗套,大加提拔。

  所谓不落俗套,便是不会按照历届的成例,安排中式的进士们。

  尤其是前三名。

  根据周庭的说法:“皇帝有意超擢任用,很可能不再按照以前的定例,安排到翰林院,坐几年冷板凳,再行重用,而是直接提拔任用。”

  当然,具体如何任用,周庭也不知道。

  但只是知道了这点,孙绍祖就感觉今天没有白来。

  “为了中举,我跟贾府绑在一起,速速败亡的命运压在头上,虽然日后我若是中了进士,可能不再被牵连到杀头抄家,但若是能彻底反转,才合我的心意。”

  林黛玉薛宝钗,他见过了,真正是绝顶的美人,虽然现在年纪尚幼,不能完全展现出绝顶的风姿,但他心里,早就生出了占据之心。

  那他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她们随着贾府的败亡身陨。

  当然:“这只是顺带的,若是威胁了我的性命前程,再好的女人,也不过是骷髅一具。”

  对于孙绍祖,周庭十分看好,不然不可能几次告知他这等隐秘。

  “孙兄不可客气,你的历史推演高论,令我受益匪浅,这些小道消息,哪里及得上孙兄的点化之恩。”

  孙绍祖连连摆手:

  “周兄客气。”

  “这次来,我还要谢过上次的传信之恩。”

  “如此三番两次的搅扰周兄,我心实在愧疚。”

  这话周庭听不明白了:“传信?”

  他皱着眉头,不知孙绍祖在说什么。

  刚要细问,门外闯进一人。

  “兄长,我有一问不解......”

  一个清秀的公子,闯到两人面前。

  还不等周庭赶人,来人一脸惊喜的看着孙绍祖

  “孙公子,你来了?”

  “上次你跟我说了周边各国,我细细查了,可是并无许多记载,有些记录,还是汉唐之时的外域通商。”

  说到这里叹息一声:“我倒是查到,前朝有一位姓郑的太监,几次带人乘船前往外域,可惜此事记录不详。”

  抬头看着孙绍祖:“孙公子,你知道这事吗?”

  一脸的好奇。

  这一位,自然是周庭亲妹,周香凝了。

  “原来是宁公子。”

  上次周庭说此人是他的弟弟周宁,孙绍祖便也如此称呼。

  他看了一眼周庭,等待对方的意见。

  周庭心里嘀咕:“你冒冒失失的闯进来,谁看不出你是奔着孙兄来的?”

  关于她的女扮男装被识破,是他和孙绍祖的默契。

  这时见了对方的眼神,知道孙的为难:“她毕竟是周府小姐,孙兄自然不好冒失交往。”

  想到这里,递给孙绍祖一个眼神。

  “此事我略知一二。”

  “郑太监,又叫三宝太监。”

  “曾奉前朝成祖皇帝令,七下西洋,不知见了多少国度,最远甚至到了新的一块名叫非洲的大陆,见识了无数风土人情......”

  孙绍祖简略描述了一番越南、印度,以及索马里、肯尼亚等地的风貌特点,种族信仰等等。

  听得两人大开眼界。

  “孙兄果然见识广博。”

  周庭站起来行了一礼。

  一旁的周香凝急忙问:“那为何后世再不去了呢?既有这么多国度,年年来往,以物易物,岂不是一件好事?”

  孙绍祖摇了摇头:

  “不去自有原因。”

  “只因这些地方,大多都是贫困之地,虽然原材料丰富,但当时的水路条件恶劣,出行耗费巨大,几次下来,前朝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加上后期的皇帝都是守成之主,国力空虚,不再有远行的条件了。”

  两人恍然大悟。

  见孙绍祖不再吭声,周香凝还想追问,被周庭打断:“好了,宁弟,我跟孙兄还有正事,你先退下吧。”

  他不愿妹妹陷的太深。

  看到周香凝一步三回头的离开,最后甚至给他打眼色,周庭瞬间悟了:“刚才孙兄说的传信,莫不是妹妹做的?”

  果然孙绍祖把传信那一晚的事,简单一说,他就知道,定是周香凝所为。

  “唉,上次劝告了,她怎么就不听呢?”

  心里嘀咕了两句。

  在孙绍祖告辞前,周庭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出了另一件隐秘。

  “孙兄,可知一条关于会试的传闻?”

  孙绍祖哪有多的信息源,很多要害消息,不是贾雨村传来,就是来自周庭。

  周庭靠近一点,低声说:“据说这次的会试主考官,很有可能是内阁次辅。”

  “内阁次辅?”

  “卢太初。”

  周庭看向孙绍祖。

  此人显然是个名人,但是孙绍祖连官场都没入,认识最大的官,不过是贾雨村。

  所以他一脸疑惑的问:“此人可有关隘?”

  周庭见他真不知道,简单介绍了一番。

  “卢次辅出身贫寒,性格坚毅,对于朝廷大政,秉持改革之心。”

  这些话,自然不是周庭能知道的。

  而这个人选,其实根本不是传闻,而是皇帝立志改革,在内阁中,只能选择这一位次辅。

  这个判断,正是来自他的父亲,当朝翰林学士,周墉。

  “次辅既是改革之人,这次的科举又有改革之举,孙兄答文时,可盯着这个方向。”

  主考倾向。

  这是贾雨村告诫他的会试三要点之一。

  第一条的行文尺度,他已经通过贾惜春,拿到了贾敬的笔记,这些日子细细揣摩。

  现在得知了主考的倾向,日后会试的成功,岂非更进一层?

  想到这里,他连忙站起,深深鞠躬行礼:“周兄大恩,此生难报。”

  周庭扶起他,哈哈笑道:“孙兄,这次会试,你的机会,是真的来了。”

  孙绍祖一怔。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