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阴差(求追读)
季允会心一笑,难怪自己行遍全村,都未看见姜欣儿的身影,原来她早就在学堂中接受着高级知识文化的熏陶了。
村里的学堂叫莲心书屋,取了个颇应村景的名儿,没有刻意地去用冷僻词语来雕琢推敲什么雅意,亦不用斋、堂、居等命名,保留了那股子中庸内敛的劲。
季允当然晓得,姜欣儿只是来凑个热闹,她这样“零基础”的、年纪又比别人小的孩子,是听不懂书上的许多内容的,所以只能跟着笑笑。
但她确实跟她父亲认过字,也确实乖巧的跟着念,尽管她手上还没有竹简,没有册本,却也能按照瞬时的记忆,跟上同窗背诵的节奏不掉队,别人说一句,她也说一句。
这倒是显出一种厉害的读书天赋,这般耳听六路的能力,能让姜欣儿学到许多东西。
季允看得出来,姜欣儿是有想念书的心的——以后白松村里的少年娃娃也会越来越多,包括其他村民也该识文认字,所以,未来或许真有必要也建个学堂了。
送来玉莲村读读书?
四五里的山路不算太远,但三四个月下来,总会烦躁的,堆积起来的崎岖坎坷会影响求学的心。
太多的人挤在这间小书屋,也是个耽误。
“薛老先生的课分作两堂,一堂是清晨,领娃娃们诵书习字,绕院子格物学礼,一堂在申时,则是给不容易犯困的更大的娃娃们上课,教看经文、歌赋。”
“大孩子们白天要干活,所以上不了白天的习。”
玉莲河神站在树下,面色柔正地向季允阐述着学堂情况。
“上三天,歇一天,这般轮着来的,薛老先生不希望他们能成多大的气候,他不算严厉,对蒙生们也无太大的愿景,只希望他们能知礼数,知道什么是规律,什么是天地日月,草木鱼虫,知道万物与哪些文字对应。”
“未来——如果真的有那么个未来,会有个娃娃能靠着识文断字进城谋生,一步步往大了学,兴许能在那谋个职位,做个主簿也好,功曹也罢,都是个极好的归宿。”
季允心领神会的点着头,他当然也希望如此,鸟鸣风啸间,他听见薛庭芝用镇纸敲了五下桌子,道一声课毕,孩子们一窝蜂的冲了出去,往雪地里跑。
他和玉莲站在隐蔽处,没人发现他们,不然也容易让孩子们分心,影响他们后半截课堂的学习。
姜欣儿跟着薛庭芝一块出来的,她离开白松时裹了件厚袄子,现在缩着脖子,像小鸭子一样摆着步子跨出来,唇间呵出白气,呼噜呼噜的念叨着刚学的东西。
季允激了一下水德令牌的灵气,姜欣儿抬头四下望去,然后领着薛庭芝往一个方向走。
……
“季河神、玉莲河神。”
老者向树下的两位见礼,看得出来,他的头发胡须昨夜都打理过,也换了一身不染泥的厚袍子,颜色更深些,季允现在才发现,老人清瘦如劲草,比自己见过的许多老人都板正。
年轻时,他定是位长身玉立的墨客。
纵是出了这么大的事,薛庭芝仍以最好的状态面见学子们,是治学严谨之表现,他拜谢昨夜季允以雷法疏通邪妖祟气的功绩,又与玉莲互道了些问候,夸赞姜欣儿心思聪敏,着实是个读书的料子。
姜欣儿嘿嘿笑着,像一坨雪嫩的团子。
……
“我日后也准备在村里办个学堂,建个供观阅文墨的书舍也行,到时,还要扫舍迎薛先生履踏。”
“季河神相请,老夫怎能不从。”薛庭芝躬身允诺,他祝季允能请到良师雅客,为白松增添一分文道气运。
四人各自聊了许多,直到季允说自己今日便要离开,村中还有许多事未尽,薛庭芝没有故作客套,往怀中取出份纸稿来,呈递到季允手中。
季允摊开来,粗略一扫,却见鹅黄色的宣纸上写着的竟是一篇祭神文,赋中是对白松气象和他昨夜驱雷掣电的描写,言辞诚烈昂然,颇有风骨。
“这是……薛老连夜为我写的?”
“哈哈,耗不了多少时间。”
季允心中大喜,连忙谢过。
“我身无长物,但您驱邪救灾,我不能真的什么也不给,这点糊涂话,便全当心意,不知能派个什么用处,留给季河神做消遣也好。”
“也是些一叶障目,坐井观天的文字,勾勒不出季河神万分之一神采,还望见谅。”
季允自然是爱不释手的拿着的,他感受到越来越深的尊崇,心底泛起浓烈如山潮般的喜悦,他让姜欣儿认真揣起这份墨宝,回到村里后,会想办法刻出一份,当个碑拓。
见季河神对此物如此珍重,薛庭芝自然心中欢喜,又聊过半晌,他观学堂日晷影迹已有变化,便只能遗憾告退。
“日后有时间,定要多多来往。”
“一定——一定。”
一声珍重之后,季允牵着依依不舍的姜欣儿,同玉莲离开了莲心书屋,过了许久,他要离开的消息传遍开来,有许多村民聚过来,拿来许多吃食物件,眼里闪着淳朴的光,让季允收下。
“季河神,这是俺家娘摊的饼子,您带回去,让白松的乡亲们尝尝。”
“季河神,俺蒸的荞糕,您拿回去让乡亲吃点儿,来,欣儿姑娘,这些你拿着。”
“季河神,俺给您烧了香,祭了鸭子!”
“季河神,您明年夏天还得来啊,俺请您带我们的莲花糕回去!”
“季河神,以后多来啊!”
直到姜欣儿身上拴着一堆东西,拉了个小车推着,村民们才恋恋不舍的放他们离开,季允无奈的笑笑,虽再想看看民风民情,却也真的要走了。
“往后,或许该把两村间修路的事提上日程,我会放在心上,玉莲乡亲们也想念我白松父老,不能辜负彼此的情谊。”
莲池边,季允迎风而立,许下个诺言,他今日没见到宝明,这位老村长听说是到另一头村子慰问几个吓坏的人,他们也不便打扰,这倒是个遗憾。
“自然,玉莲村也永远恭候小友光临。”
季允心念一动,沉入莲池中,片刻后,一尊泥胎破水而出,携姜欣儿升起。
“前辈,愿玉莲村香火鼎旺,百姓福寿安康,季允去也!”
“嗯,保重。”
村中,李宝明抬头,见一流光远走,他露出笑意,轻念了一声平平安安。
——
回到白松时,季允让姜欣儿分发谢礼,恰好遇上送粮归来的余顺安和长贵。
小麦肤色的少年气吁吁的跟他讲,他们遇到城隍座下的监亡断罪的阴差了,居然都不是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