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道衍,你是不是佛道双修
李增枝的目光落在燕王朱棣身上,既有对这位亲王威仪的敬畏,又藏着几分难以言喻的亲近与理解。
他嘴角缓缓勾起,发出一阵呵呵的低笑,那笑声里藏着无数未尽之言。
最终化作一句简单而诚恳的话语:“咱也不是那种人。”
燕王朱棣闻言,眼神微动,他转过身,目光穿过窗棂,投向那渐渐沉下的天色。
窗外,晚风轻拂,带来一丝凉意,在预示着时间的流逝。
他轻轻叹了口气。
“时候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
李增枝闻言,连忙站起身来。
“殿下慢走,改日再聚。”
他边说边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引领着朱棣向门外走去。
在两人即将分别之际,朱棣突然停下脚步,转身看向李增枝。
“明日我带着那个僧人一同再来拜访,你和他应该有共同的语言。”
李增枝闻言,心中不禁微微一动。
他深知朱棣口中的“那个僧人”绝非等闲之辈——大名鼎鼎的黑衣宰相。
尽管李增枝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但心中却早已翻江倒海。
他开始猜测朱棣此次来访的真正目的以及那个僧人的来意。
若是自己身处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那么任何一步都需谨慎行事。
自己这三个月的富家翁生活就得宣告结束了。
因此,他决定在明日朱棣带着僧人再次来访之前。
先做好万全的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李增枝的脚步在空旷的厅堂中回荡,心中忽地涌起一股莫名的焦躁。
总觉得自己忘了点什么。
一拍脑门,这才想起来。
尚未有着落的牛皮。
暗自懊恼。
自己怎能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将如此重要之事抛诸脑后。
恰逢自己的肚皮不争气的咕咕叫了几声。
步伐匆匆地朝厨房所在的方向行去。
这个平日里充满烟火气的地方,此刻在月光的映照下,竟也显得几分静谧。
在厨房门口,李增枝听见几声咯吱咯吱偷吃东西的声音。
推开门扉。
一股混合着饭菜余香与柴火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让李增枝不禁深吸了一口,试图平复心中的急躁。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不由得哑然失笑。
只见李管家正猫着腰,偷偷摸摸地在灶台上抓着一块刚出锅的点心往嘴里塞,一脸享受却又生怕被人发现的模样,活脱脱像极了一个偷吃糖果的孩子。
“哎呀,这可真是巧了。”李增枝故意清了清嗓子,嘴角挂着一抹玩味的笑容。
李管家闻声,吓得手一哆嗦,点心差点掉在地上,连忙转过身来,见是李增枝,这才松了口气,但脸上依旧挂着几分尴尬。
“少爷,您怎么来了?”
李管家边说边用手背胡乱擦了擦嘴角的残渣,试图掩饰自己的尴尬。
李增枝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反问道:“怎么在厨房吃起来了?咱没给你吃饱饭?”
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
李管家闻言,更是羞愧难当。
支支吾吾地说道:“不...不是,老爷,今儿这事儿可真是吓死我了。您带来的那个年轻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啊?我看他气势不凡,难不成真的是少爷您的旧友?”
李增枝轻轻点了点头。
“的确是旧友,从南京来的。以后啊,咱们这府上,怕是要热闹起来了。”
李管家闻言,心中虽有诸多疑问,但见李增枝不愿多谈,也便识趣地没有再问。
他低下头,继续整理着手中的碗筷。
“别光顾你自己,倒是也给我来一份啊。”
李增枝说道。
李管家脸色一囧,重新拿了一副碗筷。
将蒸笼里的几块点心放入其中。
夜色渐深,厨房内的灯火摇曳,映照出两人一高一矮的身影。
李增枝站在门边,望着李管家忙碌的背影,出声说道:“牛,还没有着落吗?”
李管家猛的一抖,说道:“尚未,本来今儿能下手的,但是您那个旧友破坏了好事儿。”
随之,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明儿我挑个冷僻的地方,将牛处理了吧。”
“行,到时候给官府报备的时候,记得说咱家的这头耕牛是病亡的,至于什么病你自己想去。”
李增枝边吃边说道。
李管家默默地点点头。
晨光初破晓,李增枝轻轻推开房门,一缕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淡淡的花香拂面而来。
让他不禁精神为之一振。
他步出房门,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院中那张突兀而显眼的牛皮之上。
那牛皮色泽鲜亮,纹理清晰,显然已经被处理过了。
转身望向一旁,只见李管家正打着哈欠,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屏风,显然是为了遮掩这张引人注目的牛皮而来。
李管家年岁已高,但做事依旧细致周到。
“爷,牛皮有了。”
李管家轻声说道
“牛肉已经放在了厨房,都是信得过的人做的,您放心,断然不会有半点风声透出去。”
李增枝闻言。
轻轻拍了拍李管家的肩膀,以示感激:“辛苦你了,李管家。你总是能在我需要的时候,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李管家憨厚一笑,摇了摇头:“爷言重了,这是老奴分内之事。”
说完,他便开始忙碌起来,将屏风小心翼翼地放置在牛皮周围。
李增枝站在院中,目光紧锁在那张展平的牛皮上,脑海中如同翻涌的云海,快速搜寻着关于如何将这天然之物转化为精致沙发蒙皮的每一个细腻步骤。
思维仿佛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在虚空中勾勒、剪裁、缝合,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首先,得进行清洗与软化。”他心中暗想,这牛皮虽好,但未经处理前难免带着些许野性与不羁,需得用以温水浸泡,使其恢复柔软而又不失韧性。
考虑起了剪裁的问题。
“得根据沙发的尺寸,精确量取所需的牛皮面积。”
李增枝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古朴而典雅的沙发轮廓,每一处凹凸,每一分尺寸,都需与他手中的牛皮相匹配,方能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
“然后,便是缝合了。”
他继续思考着,这一步尤为关键,不仅要求针脚细密,更需考虑到牛皮的伸缩性,确保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依然能保持平整与美观。
他想象着自己手握锋利的针头,穿梭于牛皮之间,每一次下针都如同艺术家在画布上留下的笔触。
正当李增枝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他突然回过神来,意识到眼前的任务还需实际行动来完成。
转身对李管家说道:“李叔,麻烦给我找几个细密的针头和坚韧的绳线来,我要开始工作了。”
李管家闻言,心中嘀咕着:“好么,没事儿就是李管家,有事儿就是李叔”。
但手上却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应声而去,准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而李增枝则开始指挥着下人将屏风撤去,让牛皮更加完整地暴露在晨光之中。
他亲自上前,小心翼翼地卷起牛皮,仿佛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将这张承载着希望的牛皮送往了自己的书房。
牛皮在书桌上铺展开来,占据了整个桌面的大部分空间,其长度与宽度都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书房的尺度,仿佛是为这个空间量身定制的一般。
李增枝站在一旁,凝视着这张即将成为沙发蒙皮的牛皮。
随着裁皮刀的起落,牛皮在书桌上逐渐展现出新的形态,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适中的皮料被整齐地码放在一旁,等待着下一步的处理。
李增枝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这是他多年匠人精神的体现,也是他对完美追求的执着。
从桌上拿起一根细密的针线,那线是用上好的麻绳制成,坚韧而不易断裂。
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开始将一块块裁剪好的牛皮缝合在一起。
针线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穿梭于牛皮之间,每一次穿过都留下了一个个细密而整齐的针脚。
他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生怕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影响到最终成品的品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牛皮在李增枝的手中逐渐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沙发蒙皮。
那蒙皮色泽均匀,纹理清晰,每一处缝合都显得那么自然流畅,仿佛是天生的一体。
李增枝满意地打量着自己的作品,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与自豪感。
再次拿起针线,开始小心翼翼地将蒙皮固定在沙发的框架上。
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观察,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
经过一番细致的工作后,沙发完成了它的蜕变。
那沙发不仅外观精美、线条流畅,更有着难以言喻的舒适感。
正当他准备稍作休憩,整理思绪之时。
一阵轻柔而有节奏的敲门声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少爷,您的旧友又来了,这次还带来了一位秃驴和尚。”
李管家的声音透过门板,带着几分谨慎与不解。
李增枝闻言,手中的动作不由得一滞,眼神中闪过一抹复杂之色。
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脸上重新挂上了那抹惯有的淡然微笑,轻轻放下手中的物件,缓步走向房门。
李管家心中虽有诸多疑问,但见李增枝神色如常,便也识趣地没有多问。
“去寻几个手艺最好的厨子来,将厨房里的那块上等牛肉细细料理了,切成薄如蝉翼的肉片,再备上些吃锅子所需的时令蔬菜与鲜美的汤底。”
李增枝吩咐道。
李管家闻言,心中虽有些诧异,但更多的是对少爷安排的服从与执行。
深知少爷行事自有其道理,便不再多言,躬身应承后,便匆匆离去,准备按照少爷的吩咐去安排一切。
李增枝则是站在原地,望着李管家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量。
转身回到书房,开始整理自己的衣物与仪容。
午后的阳光下,李增枝的院落显得格外宁静,青砖灰瓦间透出一股古朴而雅致的气息。
院门前,一位身着华服、气度不凡的男子静静地伫立着,他的目光不时地穿过那扇半掩的院门,望向院内深处。
这位男子,正是当朝赫赫有名的燕王朱棣,他此行并非为了公务,而是带着几分私交之情,前来拜访故友李增枝。
然而,时间似乎在这一刻放慢了脚步,朱棣已经在院门前等待了许久,却仍未见到李增枝的身影。
他身旁,一位身着袈裟、面容清癯的和尚显得有些焦躁不安,不时地侧头看向朱棣,眼中带着几分不解与不耐。
“殿下……”和尚终于忍不住开口。
但话刚出口,他便察觉到自己的失言,连忙闭上了嘴,目光中闪过一丝懊悔。
朱棣闻言,微微侧头,瞪了和尚一眼。
那眼神中既有责备也有警告,在说:“你忘记了我们的约定吗?”
和尚被这一瞪,心中一凛,连忙低下了头,不敢再言语。
“不要叫我殿下。”朱棣沉声说道,“在这里,我只是王焱,一个普通的访客。”
和尚闻言,心中虽有疑惑,但也只好默默点头,将“殿下”二字咽回了肚子里。
他知朱棣的性格与脾性,知道在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保持沉默,静待事态的发展。
朱棣收回目光,再次望向那扇半掩的院门。
随着时间的推移,院内的声音渐渐清晰起来。
就在此时,院门缓缓打开,一位身着儒衫、风度翩翩的男子出现在了门口。
正是李增枝,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王焱兄!”李增枝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惊喜与亲切,“你终于来了!快请进!”
他边说边伸手邀请朱棣入内。
李增枝领着燕王朱棣与那位神秘的和尚,缓缓步入大厅之中。
一口硕大的铁锅置于厅中一角,锅内的汤底正翻滚着,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三人各自落座,李增枝轻轻挥手,示意周围的侍从退下。
“李兄,你可见过此人?”朱棣开口打破了沉默。
手指轻轻指向身旁的和尚。
李增枝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嘴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
“哈哈,这不是我那狱中的老友吗?”
李增枝笑着说道,话语中带着几分调侃与亲切。
他的话语让在场的两人都忍不住笑了出来,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和尚闻言,也微微一笑,双手合十,口诵佛号:“阿弥陀佛,贫僧道衍,见过施主。”
李增枝忍住笑意,说道:“怎么?你现在是佛道双修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