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真不想当侯爷啊

第8章 狱中交谈

  朱棣端坐于地,目光深邃,凝视着李增枝,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与考量:“增枝,咱闻你对锦衣卫颇有见地,不妨细细道来,你对这锦衣卫究竟有何看法?”

  李增枝闻言,心中暗自思量一番。

  随即恭敬地答道:“朝廷设立锦衣卫以来,确为国家之利器,其功用非凡。锦衣卫擅长打探情报,耳目遍布朝野,能够为朝廷洞察秋毫,监察百官之言行举止,确保朝廷纲纪严明,无有懈怠。”

  “再者,锦衣卫作为天子亲军,直接对朝廷负责,其忠诚与效率皆无可挑剔。每当国家遭遇天灾人祸,锦衣卫便能迅速行动,替朝廷监察赈灾事宜,确保每一粒粮食、每一文钱都能准确无误地送达灾民手中,以解民困,安定民心。”

  “此外,地方官员若有贪赃枉法之行,锦衣卫亦能迅速察觉,上达天听,使朝廷得以洞悉地方实情,及时惩治奸佞,有效防止地方贪腐之风蔓延,维护国家法纪之尊严。”

  说到这里,李增枝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抹深思之色,继续说道:“而更为深远者,锦衣卫还可成立专门衙门,负责渗透附属国与北元等边疆之地,派遣精锐之士长期潜伏,搜集情报,以防异变突生,使朝廷能够未雨绸缪,掌握主动。”

  “至于防间保密,更是锦衣卫之重任。在这乱世之中,敌国探子无孔不入,企图颠覆我大明江山。锦衣卫需时刻警惕,严查细作,确保朝廷内部纯净无垢,国家安全无忧。”

  然而,话锋一转,李增枝的语气变得凝重起来:“然则,锦衣卫之权柄虽重,却也需有制衡之道。若权力失去监督,难免滋生腐败,祸国殃民。因此,臣以为,锦衣卫之权利不可过于庞大,必须设立相应机制,以防其滥用职权,违背法纪。”

  “再者,锦衣卫虽可监察百官,却不可擅自行使刑罚之权。对于违法乱纪之徒,锦衣卫当搜集确凿证据,交由刑部核准处理。不得私设公堂,更不可刑讯逼供,以免屈打成招,冤假错案频生。”

  “当然,对于敌国细作等危害国家安全之敌,锦衣卫自可擒拿审讯。但若涉及地位较高之内奸,则需谨慎行事,监视其动向,并及时请旨缉拿,以免打草惊蛇,反受其害。”

  李增枝一番话毕,一时之间,静寂无声,只余下朱棣那深邃的目光在他身上徘徊。

  片刻之后,朱棣缓缓点头,语气中既有赞许也有深思:“增枝所言极是,锦衣卫之利弊,咱已了然于胸。咱当权衡利弊,妥善用之,以安社稷,保万民。”

  言语间透露出不凡的气度与见识,让旁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然而,这份动容并未持续太久,便被一旁狱卒的嗤笑声所打断。

  那狱卒,一脸不屑地瞥了“朱棣”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意,仿佛在看什么可笑的把戏。

  “还真当自己是燕王朱棣啊,”他轻蔑地说道,声音中带着几分不屑与嘲弄。

  “我家县令说了,你这就是个冒牌货。”这句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熄了牢房内刚刚升起的微妙气氛。

  面对狱卒的嘲讽,朱棣并未表现出丝毫的愤怒或愠色,他的面容依旧平静如水,仿佛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待遇。

  他的眼神深邃,在这样的注视下,狱卒的不屑与嘲弄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此时,一旁的道衍和尚也开口了。

  他双手合十,口诵佛号,声音平和而慈祥,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舒适。

  他笑眯眯地看着狱卒,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你家县令说啥你就信啥?”他问道,语气中既有对狱卒的提醒,也有对世间万物的一种超脱与淡然。

  狱卒闻言,顿时觉得脸上无光,他哼了一声,以此来掩饰自己的尴尬与不安。

  “那可不,”他强词夺理道,“县令可是我舅舅!自然说啥信啥。”

  这句话中既有对权力的盲目崇拜,也有对亲情的依赖与信任,但却在无形中暴露了他的浅薄与无知。

  朱棣缓缓从怀中取出一叠整齐叠放的大明宝钞,这些宝钞虽非真金白银,却也是朝廷发行的法定货币,承载着大明的权威与信用。

  抬头望向不远处正低头忙碌的狱卒。

  “狱卒兄弟,”朱棣的声音温和,穿透了牢房内的沉闷。

  “能否劳烦你,拿着这些宝钞,去城中的鸿雁楼买些吃食回来?我们在这牢中,对外面的食物甚是想念。”

  狱卒闻言,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抬头望向朱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未曾料到这位囚犯会提出这样的请求,更未料到对方会如此直接地以宝钞相托。

  然而,短暂的惊讶之后,狱卒的脸上很快便恢复了冷漠,他摇了摇头,拒绝道:“这宝钞在外面可不好使,店家多半不愿收。”

  朱棣闻言,眉头微皱,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这大明宝钞虽为朝廷所发,但在民间流通中却常遭冷遇,尤其是在这偏远之地,更是难以流通。

  正当他思索如何是好之时,一旁的道衍和尚轻轻一笑,从自己的僧袍中摸出了几块碎银和一块沉甸甸的银元宝。

  “狱卒施主,”道衍和尚的声音慈悲,他双手捧着银两,缓缓走向狱卒,“贫僧这里有些碎银和一块银元宝,你且拿去鸿雁楼,为我们买些吃食回来。若是买得妥当,这些银子便都归你所有。”

  狱卒见状,眼中顿时闪过一抹贪婪之色。

  他伸手接过银两,指尖轻轻摩挲着那冰冷的金属表面,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

  他抬头望向道衍和尚和朱棣,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

  “等着,”狱卒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得意与迫不及待,“我这就去为你们买来好酒好菜。”

  说罢,狱卒便转身离开牢房,脚步轻快而急切。

  他心中盘算着如何用这些银两为自己换取更多的好处,或许还能在鸿雁楼中享受一番酒肉之欢。

  而留在牢房中的朱棣和道衍和尚则相视一笑。

  狱卒踏着步伐,穿过喧嚣的街道,心中盘算着如何将那和尚的银子据为己有。

  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他的身上,却未能驱散他心中的阴霾。

  他的思绪纷飞,一边回忆着牢中那位神秘囚犯与和尚的对话,一边加快脚步,直奔城中有名的鸿雁楼而去。

  鸿雁楼坐落在繁华的市集中央,三层木楼高耸入云,雕梁画栋,显得格外气派。

  门口的招牌迎风招展,上书“鸿雁楼”三个大字,笔力遒劲,仿佛能吸引过往行人的目光。

  狱卒推门而入,一股浓郁的饭菜香扑鼻而来,让他不禁咽了咽口水。

  店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食客们或高谈阔论,或低声细语,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狱卒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找到一处角落的座位坐下,然后大声喊道:“小二,过来点菜!”

  一位机灵的店小二闻声而来,脸上挂着职业性的微笑,手中拿着一块抹布,不停地擦拭着桌面。

  “客官,您要点些什么?”店小二热情地问道。

  狱卒看了看墙上的菜单,随口报了几样自己平日里难得一尝的佳肴,心中却在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点完菜后,他从怀中掏出那几张大明宝钞,放在桌上,故作镇定地说道:“小二,用这些宝钞结账。”

  店小二拿起宝钞,对着光线仔细看了看,眉头微微一皱,似乎在辨别真伪。

  狱卒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生怕小二会拒绝收下这些宝钞。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小二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将宝钞收入怀中,转身去准备饭菜了。

  狱卒心中一喜,暗自得意。

  他本以为这些宝钞在民间难以流通,会被小二拒收,没想到竟然如此顺利。

  看来自己的运气不错,今天可以轻松地将和尚的银子据为己有了。

  想到这里,他的嘴角不禁勾起了一抹笑容。

  不久之后,饭菜上桌,狱卒大快朵颐起来。

  他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暗自计划着如何巧妙地处理那些银子。

  他打算等回到牢中后,先以宝钞无法使用为由欺骗和尚和那位囚犯,然后再将银子偷偷藏起来。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银子据为己有了。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自己的计划中时,一个意外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客官,您的宝钞有点问题。”店小二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脸色凝重地说道。

  狱卒的心猛地一紧,连忙问道:“什么问题?”

  店小二将手中的宝钞递给他看,指着上面的一个细微之处说道:“您看这里,字迹有些模糊不清,而且水印也不太对劲。我怀疑这可能是假钞。”

  狱卒接过宝钞仔细一看,果然发现了店小二所说的问题。他顿时如坠冰窖,浑身冰凉。

  他万万没想到这些宝钞竟然会是假的!

  他连忙解释道:“这些宝钞是我从别人那里换来的,我真的不知道它们是假的!”

  店小二并不为所动他冷冷地说道:“客官您这么说我也没办法但按照规定我们必须没收这些假钞并通知官府处理。”

  狱卒并未立即回答,而是从腰间解下一块沉甸甸的腰牌,那腰牌由精木打造,上面刻有繁复的图案和“衙役”二字,在阳光下泛着冷冷的光泽。

  他故意将腰牌高高举起,让周围的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才“啪”的一声将其重重地放在桌子上,震得桌面又是一阵颤抖。

  “这是我衙役的身份腰牌,”狱卒傲慢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对周围人的不屑,“你可知道,这腰牌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权力,是地位,是你们这些平民百姓无法企及的存在!”

  店小二闻言,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了。

  他低头看了看桌上的腰牌,又抬头看了看狱卒那张写满嚣张跋扈的脸庞,心中虽有不满,却也只好忍气吞声。

  “客官,小店虽小,但也是有规矩的地方。您若想用餐,自是需要付账的。”

  他尽量保持着语气的平和,以免激怒这位衙役大人。

  然而狱卒却像是没听到他的话一般。

  自顾自地继续说道:“我在你们这里白吃白喝又何妨?你以为我这腰牌是摆设吗?告诉你,只要我亮出这腰牌,整个城里的人都要对我毕恭毕敬。别说是在你这小小的酒楼里吃顿饭了,就算是把你们整个酒楼都搬空了,也没人敢多说半个不字!”

  店小二见状,心中虽然愤怒,但也知道此时不宜与这位衙役大人硬碰硬。

  他只好强压下心头的怒火,低声下气地说道:“客官,您别生气。小店开门做生意,自然是要讲规矩的。这样吧,您今天这顿饭的钱,我给您打个折,算是给您赔罪了。您看如何?”

  狱卒闻言,轻蔑地看了店小二一眼,仿佛是在说:“你早就该这么做了。”

  小二快步穿过繁忙的堂厅,目光在熙熙攘攘的食客间穿梭,最终停在了那扇雕花木门之前。

  他轻轻叩响门扉,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嘎声。

  门内,掌柜正埋头于账本之中,眉宇间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当家的,”小二压低了声音,显得格外谨慎,“有紧急事情需向您禀报。”

  掌柜闻言,抬头望向小二,那双阅尽人间烟火的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随即被专注所取代。

  “何事如此慌张?”他轻声问道,同时将手中的毛笔搁在了砚台上,以免墨汁沾染了即将听到的秘密。

  小二深吸一口气。

  他缓缓从怀中掏出那几张被仔细折叠起来的大明宝钞,双手递到掌柜面前。

  说道:“当家的,燕王发来信号,这宝钞就是凭证。”

  掌柜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他接过宝钞,手指轻轻摩挲过那熟悉的质感,每一个细节都似乎在诉说着不凡的来历。

  他凑近烛光,仔细端详着宝钞上的图案与文字,嘴角渐渐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这么久了,”掌柜喃喃自语,似乎在回忆往昔的岁月,“燕王可算用到我们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