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初唐逍遥王爷

第218章 高句丽战争完结

初唐逍遥王爷 花垂死 4230 2024-11-15 07:26

  唐太宗亲征之时,与隋炀帝的亲征,有一点最大的不同。唐太宗正是利用盖苏文失德一事,对高句丽人进行一次完整的心理战,一次正规的儒家,跟非专业的儒家文化,一次完美的教育课。

  唐太宗与将士同甘共苦。自从发兵之日起,他便一直穿着一件褐袍,以至于回师之时他的那件长袍已被数十次洞穿;而盖苏文每次上马下马,常令贵人与武将伏地,作为马蹬。

  为了避免劳烦大众,唐太宗亲征时一直没吃蔬菜,其食品是与士兵差不多的干粮;而盖苏文则身藏五把利刃,经常滥杀无辜,所有人都不敢抬他。与此同时,盖苏文则大修庙宇道观,奢侈腐败,以至于在654年,高句丽灭亡前的14年,有高句人自称在马岭上看到神人,发出如此的诅咒,“你们君臣奢侈无度,这个国家也该灭亡了。”

  跟到士兵砍伐树木,修筑临时的通道时,唐太宗还用自己的座驾,亲自当一名运输转运工人;而盖苏文出行之时,所有的人必须回避,高句丽人为了避免被他看到,甚至会纵身跳入山谷;如果遇到将士负伤,唐太宗便亲自慰问,甚至他亲自为李思摩将军吮血,为他的伤口消毒。而盖苏文,正忙着给他认为是敌人的高句丽人绑起来,让士兵们用火炬炙烧他的身体,当尸体焦烂的时候,再将脑袋砍掉。当唐太宗率领大军渡过辽河时,让士兵们掩埋了几十年前隋朝军队的尸骨,大战之后,亲自为战死的士兵写出祭文,痛哭祭拜。甚至死亡士兵的父母都表示,“吾儿死而天子哭之,死何所恨!”

  当唐军攻陷今本溪一带的白岩城后,唐太宗在河边设立临时帐篷,赐给城中男女以食物,并赐给每位80岁以上的老人以帛。对于刚刚战胜的士兵,则放送粮食任其离去。在辽阳,按照规定本该将抵抗的士兵充为奴隶,但唐太宗怜悯其父母妻子分离,赦免他们成为平民,一时间,辽阳城里的欢呼声音三日未绝。“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唐太宗在诗中写道,“驻骅俯丸都,停观妖氛灭。”看来,他已完成了自己的政治-军事企图,高句丽这个中国的少数民族,像众多古老的少数民族一样,在中原王朝军事与文化的双重进攻下被彻底消灭了。

  ............

  大唐水师战船上安装的最早的火炮,无疑成为了高句丽人的噩梦,当得知大唐拥有如此武器的时候,高句丽朝廷震惊,主战派与主和派吵成了一团。不过,大唐水师的新式火炮确实让他们心惊肉跳,惶恐不已。

  这时候高句丽将军渊盖苏文见有机可趁,一举夺取了高句丽王的宝座,并宣布了与大唐的全面战争。当然,高句丽一早便打算与大唐开战了,只不过大唐的水师之强大出乎意料罢了。

  高句丽人有着自己的自信,隋朝三征高句丽,尚且以失败告终,大唐不过就有些新式武器,又能如何?大唐的主力自然是通过陆路进攻了,只要我们高句丽依仗山地,权利防守要赛重城,大唐惟有失败退兵。至于海战?那不过是吓唬吓唬人罢了,大唐的主要进攻路线便是陆上,海上的不过是辅助罢了,骚扰骚扰而已。至于进攻的新罗,他们则是没放在心上,这新罗要的,无非就是利益罢了,如同跳梁小丑般不足为虑。

  但是,结果却出乎高句丽人的意料。

  陆路的确还是大唐的主力,但海路也同样聚集了强大的兵力。当大唐的水师登陆高句丽作战之后,高句丽方面才意识到此次战争的不同!

  大唐水师全歼高句丽水师,联合新罗大军,于高句丽南方长驱直入。而在北方,大唐两面开战,一方面是针对东突厥叛乱部与铁勒部的大战,一方面是征战高句丽的征服之战。

  对于天可汗如此大胆的战术,所有人都忍不住惊叹,好大的手笔!

  然而,在大唐东方和北方战线全面开花的同时,大唐西南方向也没有停下。

  夹带着强大的新式武器火炮,西南军队在与吐蕃的边境地区进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军事演习,此举一出,顿时震动了吐蕃高层。

  于是乎,大唐在东部与北部开疆阔土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阻碍。

  对付北方草原的真正,那便要比这攻打高句丽更要简单许多了,毕竟,早宽敞的草原之上,强者为王,这便是真理。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你人多,你马多,你强壮,比便可以做老大。

  相反的,有着城池的高句丽,这一直很是令隋、唐二朝头疼,被视为心腹大患。尽管有“天下无不破之城”一说法,但是,攻城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如今,有着强大的火炮做辅助,虽然无法真个轰掉城墙,但这巨大的威吓力还是可以达到的,心理战也是战争的一个重要部分,甚至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铁勒薛驼延部落被大唐击垮,只得拼命向北逃亡。被他欺负的阿史那思摩东突厥部也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天可汗也听了李泰的提议,不需要每每战争都将东突厥各部拉上,否则,长此以往,只怕会引起东突厥各部的不满和反抗。

  高句丽死守城池,却终是无法抵挡大唐的犀利进攻,被灭国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水到渠成。

  此次东征战役,天可汗出人意料地带上了刚从中东回来的吴王李恪,这到底是为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高句丽朝廷是吵闹不断,总之,是被大唐的巨大声势和战力给吓破了胆。

  “大王,臣等认为,我高句丽不是如今大唐的对手,死守不是万全之策,大唐来势汹汹,显然是有备而来,其新式武器于海战,攻城俱有大用,不是我高句丽可以抵挡的。”高句丽超堂之上,一位显然是到了“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年纪的老大爷颤颤巍巍着身子说道。

  才刚刚篡位不久的渊盖苏文不由眉头一皱,概因,这老人家不是别人,却是帝师,当然,不是他渊盖苏文的老师,而是整个高句丽的,是前任国王的。不过,或许正是因为老而怕死的缘故,老人家可谓是真的害怕得要命。在渊盖苏文篡位之后,这老帝师却是第一个臣服并承认他地位的。

  面对这位老大爷,渊盖苏文却也无奈,对方可是高句丽文人代表啊,文官是杀不得的,也不易得罪。秉着如此的想法,渊盖苏文和颜阅色道,“金大人,此事还是交由军方商议才是,您身体不适,还是多多休养为妙,不若本王派几个御医给你调理调理身子吧……”

  最终,老大爷气得浑身发抖,却是无可奈何,摇了摇头,终于离开了朝堂,并且还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告老还乡。

  对于这样的结果,渊盖苏文高兴不已,为此,还特赐告老费——真金白银……

  走了个顽固派的老大爷,其余的自然是辈分越小也越好对付。渊盖苏文满脸阴笑地盯着朝堂上的大臣们,那表情活像是要找猎物的狼,似乎就怕对方不站出来一样。

  事实上,渊盖苏文匆匆上位,还真没闲下来清洗旧朝廷呢,如今,大唐的到来,却也刚好顺了他的意了。

  而那些主和派的官员们则纷纷缩了缩脑袋,额头微感发凉,这疯子大将军又要发彪了吧。为了以防枪打出头鸟,突然成为众失之地,所有人都乖巧地闭上了嘴巴。

  但是,这却不是以暴君在历史中出名的渊盖苏文想要见的到,眯着细小的眼睛,渊盖苏文大将军冷冷道,“诸位卿家,不知还有哪位是要反对的呢?”

  主战派官员纷纷满脸得意地瞟着一干以保持缄默来显示自己最后民主权利的主和派官员们,那表情,当真是淫荡得很啊,大有逼迫良家妇女为娼的快感。

  那帮子怕死希望求和的官员们惟有屈服于渊盖苏文的淫威之下,于是,这朝议之事也就无可非议地结束了。

  “不管如何,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们都要死战到底,这是为了我们高句丽和我们民族而战,我们绝不能求和。我们也绝对不可以失败,这是为了我们国家、民族,还有我们的子民,我们的亲人,试想,如果让大唐打败了我们,我们的亲人会有什么下场?因此……”渊盖苏文就如同那煽情的演说家,最成功的政治家,引发追星潮流的天王巨星一般,令整个高句丽都陪同他的野心一起继续坚持下去,与大唐不死不休。

  但同时,高句丽民族也就像那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一样愚蠢,战争,是可以光以“为荣誉而战”,或者后世的“重在参与”为目标和口号的吗?这恐怕就是欺骗欺骗三岁小孩子还来得无知啊!

  渊盖苏文的愚蠢行径,正是在葬送高句丽的整个未来。

  .............

  于是,大唐与高句丽的战争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打了下去。高句丽方面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人反对。

  既然如此,先解决了北方大草原问题的李世民父子,自然是不会让渊盖苏文失望了。

  “打,给我将高句丽往死里打,一定要抓到渊盖苏文,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另外,安抚并优待所有高句丽人民,我们大唐,是来拯救这些无辜的百姓们的,严禁任何人伤害无辜百姓!我们大唐是仁义之师!我们是来还高句丽百姓们一个理想的国家的。”天可汗语中心长地召告下属们,大唐是仁义之师,而大唐的将士们,他们也全都做到了。

  对于大唐士兵们的到来,高句丽百姓们没有想象中的太多排斥,相反却有着一种冷眼旁观的冷淡。这于大唐与高句丽双方,都是互有利弊的。

  人心!这是多么神圣而重要的名词啊!难道不是吗?

  高句丽王室本于民心得失并不强烈体会,隋朝三征高丽,那也是数十前之前的事了,如今,安居乐业的高句丽民族在就忘记了战争的可怕。

  而近年来掌握实权的又是大将军渊盖苏文,此人于民间完全是被人唾弃的残暴的统治者!为高句丽百姓们所不耻!

  这种情形,倒让人想起了夏桀时期的百姓们痛恨他时发的诅咒,“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渊盖苏文失德,这是他最大的错误,也是整个高句丽的最大错误。渊盖苏文身藏五把利刃,经常滥杀无辜,所有人都不敢抬头看他。同时,渊盖苏文大修庙宇道观,奢侈腐败,于民心之上,他失得太多,从高句丽大权在控,高句丽王成为傀儡开始,整个高句丽民族便恨透了此人。

  渊盖苏文的暴行,最终是会为他带来恶果的,最终,他的下场是不会好受的!

  大唐征战高句丽之前,便有高句丽百姓声称见到神人,言渊盖苏文等人昏庸无道,高句丽一国也差不多走到尽头了。

  如此可见,大唐平定高句丽,这完全就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关键就在于时间、供给、民心,当然,是指两国的民心上。

  幸好,有了新式的火炮武器,大唐讨伐高句丽变得轻易简单了许多,根本就不用像往常战争那样的麻烦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