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那些年,相识的缘份

第27章 童年.下

  (四)蜻蜓

  特别喜欢夏天,最喜欢暑假。

  一般母亲都会把静搁到乡下,她工作忙,顾不上静。静会乖巧的等着母亲交代完,对亲戚的叮嘱,对静的叮嘱,等看不见母亲的身影时,立刻原形毕露,开心地又跳又叫,再也没有人会像母亲那样管她了,她自由了,她会围着亲戚房子跑很多很多圈,用她独有的方式先庆祝一番!

  然后,一会儿去猪圈给猪喂食,一会儿去牛棚看牛吃草,一会儿跟别的孩子一起打野枣,不是喉咙冒烟,人渴得厉害,静根本不舍得回来,等喝完水,人又跑了,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累!

  静特别喜欢看猪吃东西,看着一盆食物,慢慢得变少变浅,总好奇它到底是嘴在吃,还是鼻子在吃?也喜欢看牛,听母亲说,牛会哭,老想看到它的泪;枣树长得高,每次要用长长的篙子去敲,好不容易敲下来,枣子又太小,滚到草丛里,又不好找,那枣子又脆又甜又酸,可惜结的不多,可能是吃的过程太艰难,记忆里,再没吃过那样味道的枣子。

  亲戚只到吃饭时才会满村子寻静。静原有个年纪相仿的表哥,6岁时在池塘边玩,出了意外,除了池塘边,其他所有地方,静尽可以去玩。

  火辣的太阳,燥热的空气,大人们都在家里摊凉,小孩哪里知道热,静手拿着亲戚用来扫地的大竹扫帚,开启暑假最重要的大戏,捕蜻蜓。

  如果是下雨前,蜻蜓不用捕,自己都会跑进家里。蜻蜓飞得不快,喜欢盘旋着飞,在一个地方转一圈又跑到另一个地方转一圈,蜻蜓的飞行习惯,在追捕时,跑得快或慢没什么要紧,关键是要跑得轻巧。你要仔细观察它可能歇息的地方,等它停下来,要猫着腰悄然靠近,要在最后一刻有雷霆万钧的果敢,当然,落地时不能发全力,要不然,蜻蜓极有可能成了标本,也不可以犹豫,举着那么大的竹扫帚,怎么可能没动静......

  每次拍下去,寻找的时间会比较长,一般是一片一片区域慢慢排除,有时,明明看蜻蜓已经拍下,可就是找不到,等拿起扫帚,又见它从眼前飞走,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失落的了。

  不过,一天总会有一只被活捉,当然也会有受伤的,击毙的,那些静都不要,只要活蹦乱跳的。辛苦捉来的蜻蜓,静会一只手捏着它的翅膀,一只手固定它长长的身躯,生怕蜻蜓一挣扎,翅膀会断,扫帚暂时被遗弃在现场,两只腿飞快地往回跑,一边跑,一边喊,“抓到了,抓到了!”

  静会把战利品放蚊帐里。听家里人说,它会吃蚊子。也不知是不是蚊帐没关严,有时候明明看见蜻蜓还在,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了,可把静急的,再捉回来时,静会跟亲戚要一根很细的线,把它的脚系起来,另一头系在一个固定的东西上面,蜻蜓再没有跑过。被静抓获的蜻蜓一般一周内情况安好,也没见它吃什么,也看不出它是不是饿了。有时候捉到大的,更新鲜的,就会换一只,让前面那只回归自然。一只成熟的蜻蜓个头还挺大,现在,很少看见那么大个子的蜻蜓了。

  那时的静,得到的快乐都是牺牲蜻蜓的快乐换来的。

  (五)大水篇

  记得有一年发大水。老师说,你们都回家吧,今天的课不用上了。静的家里在一楼。回到家,一样着急雨水。那雨下得越来越大,没有一点歇息的意思,平时下雨,小孩子还经常满院子喊“下雨了,打雷了,爸爸妈妈都回了”,这次,不用喊了,爸爸妈妈已经在家里。眼见一共只有五步台阶就能到家的阶梯一步一步被水覆盖,真是揪心,看着大人焦急的脸,孩子们都变得很安静......

  最后,不知是谁想起来,与院子一墙之隔的母亲单位,地势比院子低很多,于是有人拿着铁锤把院墙敲了一个大洞,这边的水是下去了,隔壁的单位却淹得更厉害。

  那次大雨,整个武汉都变成了湖。

  回到学校,已是停课几天以后,看见一楼的课桌和椅子都漂到了操场里,泥沙不但在地上,墙上,甚至连桌椅腿都沾满了,为了把它们弄干净,静和同学们整整做了一天的卫生。

  那时,住在湖附近的人,家里有吃不完的鱼,东湖,南湖的水漫到哪里,鱼就跑到哪里,水退了以后,很多鱼来不及退,在一些池塘的小坝上,周围的草丛里,甚至马路上,只要是水肆虐过的地方,都能找到鲜活的鱼,甚至路过的人,也会有收获。要知道,在那时能有鱼吃,还不用花钱,很难啊!

  那次大水一直被众人津津乐道,其实静也很怀念,怀念每天都可以不上课,怀念父母亲可以天天在家,怀念像“玩具”一样的雨水,当时院子里能撑起小船,静多么希望撑船的人是她。

  98年的大水肯定比静记忆中的那场雨要大,可能是市政建设的成果,水在长江堤就停住了,远没有儿时记忆的破坏力,摧毁力。都说水火无情,但那次大水让静每次回忆时都是快乐!真是少儿不知愁滋味。后来,每逢遇到考试,总想,天为什么不下雨,要是能不停地下大雨,就有救了......

  (六)学骑车

  静的个子老不长,看见想骑的车子总在眼前晃。父亲28的车子,太大了些。每次看父亲下班快回家了,静都会跑到外面去接他,顺势摸摸那个心里一直蠢蠢欲动的车子,太高了!有时,会趁父亲高兴,在他的掌控之下,把一只脚直接伸到另一边踩着感觉一下,父亲每每过一会儿,就没兴趣了。他估计是看静太小,或者,没心思管她吧......

  终于有个绝好的机会,静到舅舅家拜年,不知是谁的车子停在那里。舅舅家后面是一个中学,里面有个大操场。静要表哥带她去学车,推着跟她差不多高的车子,有好些次,车子歪了,倒了,都是表哥在旁边护着,才没有摔跤。本来表哥想直接把静放在座椅上,先学会踩,谁知即使座板降到最低,还是够不着。最后只能先在三角架里面站着骑。表哥总跟静说要目视前方,明明也是看着前方,还是骑着骑着,车子会倒或者跑去边边......静摔了很多跤,每次起来,她都说不疼,能有个人陪,能有人教,已经机会难得。

  那天,终于找到了点平衡感,还是没学会。后来,准备回家时,发现亲戚给的压岁钱,因为总在跑啊,跳啊,摔啊,不见了。静蹲在那儿,哭了很久,不敢回去,害怕被母亲说。最后母亲来找她,看她上气不接下气的在那儿抽泣,才没责怪。

  后来,家里买了一辆26的车,就搁在静的房间,也没上牌照。当时家里住的筒子楼,跟学生宿舍很像,静一个人一间,父母一间,在静的对面,中间隔着公用走道。晚上,等父母睡了,静开始在长约五米的房间内练车,周围都是保护物,骑到哪里,手都可以摸到障碍物,很安全。就这样,每天晚上练,最后终于学会了,新车的龙头好像也被静撞偏了,以至于上路骑行时总觉得龙头不好控制,当然这些静并没有告诉父母。

  记得,静大张旗鼓的,第一次上路,是骑的父亲那辆连刹车都没有的车。骑上它,那种豪迈啊,静一下子高了很多,看周围的人被她抛在身后的爽,后来,遇到一段较急的下坡路,静趾高气扬的神情才开始变得紧张,我的妈啊,怎么停不了,也慢不来,只有靠嘴了,静一边焦急地喊“让开,让开”,一边把龙头抓的死死的,左躲右晃,最后,还是把位年纪大的老太带了一下,哪里顾得及,人和车子瞬间飞过,后面也没有人再追上来,估计是没什么大碍,一到家,静赶紧把车子往旁边一丢,人跳下来,躲进屋里。

  上高一时,静是骑车上学。一只手骑车一只手还可以打伞,总之,比较神。

  最惊险的一次,是看见有个人在她前面,踩一脚,那人的裤兜里会掉出一张钱,踩一路,掉一路。再后来,很少骑车了......

  (六)生病

  静怎么都不会想到,曾经最大的愿望是能够生病。

  记得有次,晚上睡觉时从床上滚落,在水泥地上睡了一夜也没醒,第二天,人发高烧,浑身无力。早上母亲喊静吃早饭,才发现她烧得厉害。看她这样,每天都是馒头和开水的早点肯定咽不下。母亲跟静熬了新鲜的粥,又特地跑到菜场买了开口味的榨菜,一边喂她,一边不停地用手轻抚她的头。

  睡了一天,人烧得昏沉沉的。就感觉母亲不停地跟她擦汗,不停地要她喝水,看见坐在身边一刻不离的母亲,被关怀的眼神和温柔的语言包围的静偷偷地哭了。母亲一向严厉,很少看见她脸上的笑,原来,静生病了,她也会这样......

  母亲会因为一个字没写好,而撕掉静写的所有作业,经常,第二天上学,被老师说作业没交。母亲的严厉让静有时候很怕,她从来就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会是那样。

  那天,她不停地问静,“伢,你想吃什么,你说啊!”当时,静真的什么也不想吃,就觉得生病的感觉好温暖,看见母亲失落的样子,她终于壮着胆子把心里藏着的最大的期盼说了出来,“我想看《儿童文学》,妈妈,你跟我定吧,一直定到我小学毕业好吗?”静知道,母亲非常节约,她是那种把每个星期用的钱都算得很准的人。静知道,她的要求很过分,母亲迟疑了一会儿,还是答应了。很快,静可以每个月捧着一本《儿童文学》看了,一直看到初三。

  从那以后,静才知,母亲原是爱她的。

  病好了,母亲依然严,有时候,再有什么想法时,静总会想,要是能再病一场就好了。

  童年是每个人比较无助的时期,基本都是在家长的塑造下成长。

  静童年大部分的快乐都是在农村生活中找到的,如果没有这些,回想童年,也许会很无趣吧!她曾经一直不喜欢小孩,不喜欢家长,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周围的一切......这些不喜欢集合在一起,让她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喜欢讲话。

  心里健康很重要。一个人首先要心里健康,其次才是身体健康。静也不知道她是怎么调节过来的,大约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爱,或从自然界汲取的快乐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