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新程起幕
第二天一早,东海厂的公告栏前围满了人。一张放大的照片被钉在最显眼的位置——夜色中的海边,宋运辉与肖琳并肩而立,距离虽不算近,却被角度衬得格外亲昵。照片下方用红笔写着一行字:“厂长与新员工的‘海边密谈’,是技术交流还是另有隐情?”
肖琳路过时,被人群推搡着看见了照片,血液瞬间冲上头顶。她攥紧了手里的文件夹,指节泛白,耳边全是窃窃私语。
“我就说他俩不对劲吧,大晚上单独在海边……”
“肖琳才来多久啊,就能让宋厂另眼相看,果然有手段。”
“小声点,别让宋厂听见。”
她几乎是逃也似的冲进了技术部,将自己埋进图纸里。可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心上,连最熟悉的公式都变得模糊起来。
宋运辉是在召开管理层会议时得知消息的。副厂长脸色铁青地把报纸递给他——那张照片不知被哪家媒体拿到,配上捕风捉影的报道,标题刺眼:《东海化工“明星厂长”办公室恋情疑云》。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宋运辉指尖捻着报纸,指腹将纸面碾出细微的褶皱。半晌,他将报纸推回桌上,声音平稳如常:“开会。下一个议题,季度生产指标。”
整场会议,他没再提照片的事,部署工作时条理清晰,甚至比平时更添了几分锐利。散会后,副厂长忍不住留下:“宋厂,这事儿得澄清啊,不然影响太坏了。”
“澄清什么?”宋运辉收拾着文件,“清者自清。倒是你,查一下是谁把照片捅给媒体的,厂里的保密条例不能是摆设。”
他走出办公楼时,正撞见肖琳抱着图纸往实验室走,两人在台阶上迎面遇上。肖琳眼神闪躲,低声说了句“宋厂好”,就想绕开。
“肖琳。”他叫住她,目光落在她泛红的眼角,“那些话,别往心里去。”
肖琳猛地抬头,眼圈更红了:“我没有做错任何事。”
“我知道。”宋运辉的声音放柔了些,“所以更不必为不相干的人浪费情绪。下午有个设备调试,你跟我一起去现场。”
他刻意安排的工作,像一剂镇定剂。在轰鸣的车间里,肖琳很快找回了状态。她戴着安全帽,蹲在反应釜前记录数据,额角的汗滴落在表盘上,折射出专注的光。宋运辉站在一旁看着,忽然想起刚认识她时,这个姑娘在面试时说“要为中国化工事业做事”,眼里的亮比现在的阳光还盛。
调试结束时已近黄昏。宋运辉让司机先送肖琳回去,她却摇摇头:“我想回办公室把数据整理完。”
两人并肩走在厂区的林荫道上,影子被拉得很长。肖琳忽然开口:“宋厂,是不是因为我,才给你添麻烦了?”
“跟你没关系。”宋运辉看着前方,“有人不想让我们把项目做顺,就总会找些旁门左道。以前在金州厂,比这难听的话我都听过。”
他说起当年在金州,为了上新技术被老工人堵在车间骂,为了争取技改资金跑断腿还被人说“野心太大”。那些带着烟火气的往事,让肖琳紧绷的肩膀渐渐放松下来。
“那时候我就想,只要把事做成了,别人说什么都不重要。”宋运辉转头看她,目光坦诚,“现在也一样。”
肖琳望着他深邃的眼睛,突然觉得那些流言蜚语好像没那么可怕了。她用力点头:“嗯。”
回到办公室,却见技术部的同事们都在等她。白天起哄的那个年轻技术员红着脸递过来一杯奶茶:“肖工,对不住啊,早上那些话是我没脑子。”
另一个女同事也说:“我们都知道你是凭本事做事的,刚才张姐还说,上次你帮她解决的那个设备难题,省了好几十万呢。”
原来,在她不知道的时候,有人默默记着她的好。肖琳接过奶茶,心里暖烘烘的,眼眶又热了。
这时,宋运辉的秘书匆匆跑来:“宋厂,肖工,市里突然来人了,说是要了解技术引进项目的情况。”
两人赶到会议室,才发现来的不止市里的人,还有几个面生的干部,神色严肃地坐在那里。为首的人开门见山:“宋厂长,有人反映你们的项目存在技术安全隐患,还涉及违规操作,我们需要调阅所有原始数据。”
肖琳心里一沉——这分明是冲着项目来的,借着之前的流言发难。她刚想开口解释,却被宋运辉用眼神制止了。
“可以。”宋运辉平静地示意秘书拿资料,“所有数据都有备份,符合国家标准,随时接受检查。不过我也有个请求,希望调查组能尽快给出结论,别影响项目进度,厂里几百号工人等着吃饭。”
他不卑不亢的态度,让对方的脸色僵了僵。
调查组在厂里待了三天。这三天里,宋运辉和肖琳像往常一样工作,只是加班的时间更长了。他们一起核对数据,整理报告,偶尔抬头相视一笑,疲惫里藏着默契。
第四天清晨,调查组离开时,为首的人握着宋运辉的手说:“东海厂的项目做得扎实,是我们收到了不实举报。宋厂长,肖工,辛苦了。”
真相大白的消息很快传开。那些嚼舌根的人闭了嘴,有人甚至主动找肖琳道歉。而那个泄露照片的员工,被宋运辉按规定调离了核心岗位。
风波过后,厂里的气氛反而更融洽了。肖琳在一次技术分享会上,用清晰的逻辑和详实的数据征服了所有人,散场时,掌声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响亮。
宋运辉站在后排看着,嘴角噙着笑意。有人凑过来打趣:“宋厂,您这是挖到宝了啊。”
他没否认,目光追随着那个收拾文件的身影,心里忽然有种预感——这条充满挑战的路,或许会因为有了同行的人,而变得不那么孤单。
而此时的肖琳,正低头看着笔记本上的一行字,那是宋运辉昨天在她加班时留下的:“走得正,行得远。”笔尖划过纸面,她轻轻笑了。窗外,东海的浪花正拍打着堤岸,像是在为新的旅程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