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同人衍生 再见了,我的傻姑娘

第9章 云逸的书和信

  病了一场,人也瘦了,那个周末回家,母亲看到林语,问,“怎么,你这周没吃饭,减肥?脸小了这么多。”

  “这样是不是好看一点。”她不想解释,只能顺着母亲。

  “那有几本书,是王岚拿给你的。说你要的。”

  “她人呢?”林语有点狐疑,她并没有找岚子借书。

  “走了,匆匆忙忙的,像是着急回家。”

  一看,原来是叔本华、罗素和尼采的书。翻开,首页有萧云逸的签名,林语在脑海里立刻搜索与他谈话的内容,试图找出有意借书的话,想来想去,估计是她礼貌的回复,让他以为,她想看。

  书都有些旧了,很明显,他都读了不只一遍。有的书页上还有批注。林语想,过段时间再给他还回去,立刻还不太好吧,挺伤人的,随手将书放入书架。

  等她返校,发现枕头上躺着一封信。信封上寄信人地址处只写了“内详”两个字。字迹端庄俊美,看不出男女,这谁?字迹一点儿也不熟悉,寝室当时正好没人,也不知是谁放的。

  打开信,没有任何称呼,直接写的内容,林语翻看最后一页,是萧云逸!他给她写的信!信还有点厚。

  “现在,该是让你深入了解我的时候了,也正如你模糊的印象一样,我深沉,激进……还有点爱开玩笑,总之也许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虽然算不上高尚,却也绝不渺小,甚至可以说是个奇怪的人,关于这一点,你会在后面长达几页的赘述中得到这个印象,我希望你能耐心地读下去,因为这可能整整花费我一个晚上的时间。”

  林语第一反映是莫名其妙,为什么要我深入了解你?我有要吗?他还真是有点奇怪。

  看他的自我描述,似乎挺有内涵,北上之行确实也不够深入。

  那就继续吧…….

  “这可能是我第一次给别人写这么长的信,也是第一次给女孩子写信。正如一个人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会有无限的情愫,我对一位深沉,知心的朋友会有说不完的话语,会真诚的毫无顾忌地谈我生活中的一切一切!我不想借此表现什么,也丝毫没有掩饰我自己的念头,只是对我自己的自然曝光,至于你能看到些什么,我不在乎,因为我乐于让你去了解。”

  太重了!两个第一次吓到了林语。看萧云逸这样描述她,林语想到的全是愧意,是她装的太好了?有那么深沉知心吗?想着可怜的她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维系着北上之行的和谐美满,真是累!

  岚子对装的寓意还真精准,林语和萧云逸都穿得太多,萧云逸以为他看的是林语,担心林语看不清他,殊不知林语这儿也是里外三层。

  好吧,看就看吧,也不是真的人在那儿脱。

  继续.......

  “我的童年生活在一个有小河流过的村庄,河水淤积的湾地自然是我儿时的乐园,那里充满着神秘的东西,青青的草地里有野兔在奔跑,有长蛇在爬,有虫子在叫;密密的林子里有鸟儿在叫,有野鸡在散步;还有鲜红的草莓,晶莹的秧梨,紫红的桑葚……所有这都给我温馨的回忆,因为现在已成光秃秃的草地。使我不愿再留恋这片故土的是那可怕的洪水,它是何等的使我的童心震惊呀!汹涌的河水从天际奔来,积起的泡沫像轮船在飘旋,各种蛇虫在水中穿梭。它冲刷着竹子,淹没了田地,我的村庄很快变成了孤岛,于是我在水标插木棍,看着水一步一步往上涨,若它无休止地涨,我们往哪儿跑啊……我怕!近乎绝望了。”

  这段文字描述震撼到了林语!

  原来如此,她终于明白为什么萧云逸要治水,为什么又那么怕水。

  萧云逸的文学素养在这段文字里一览无余。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林语想到了鲁迅的《闰土》,他写的画面感更美。林语不喜欢哲学,但她爱文学,面对一名理科生写出来的文字,竟然有点恨自己,读书的时候,怎么不用功,看别人,文理兼备,哪里像她,太功利,有用的就去学,没用的懒得理。别人读书的时候,她在逃学。现在说什么也晚了。

  继续.......

  “现在,回想过去,竟是一个让我既爱又恨的梦。离开了这片故土,我有无言的留恋和怅惘。现在,我的这几年的经历可以把它看成是人们生活的写照。生活,想来是温馨的,富有诗意的,可它却时时暴露出凶恶的面孔。如果我或者你,在现时或者未来,可怕的生活之水汹涌到我们的脚边,我或者你应该怎么办?找一只船(一个人驾驶的船)……

  对,一只船足以脱离这凶险的困境!“我们中应至少有一个是舵手”我的理智这样告诉我。”

  可能是没有那段生死之间的凶险经历,这一段,林语有点不懂。为什么是一个人驾驶的船?真的波涛汹涌,船翻了怎么办?谁是舵手?

  林语觉得她就是一颗小草,风吹她到哪儿,她就在那儿努力生长,沐浴雨露阳光,她不在意生命的长短,也不在意生活的凶险。

  继续.........

  “我喜爱曙光尤甚太阳的灿烂光芒,看到一线线曙光悄悄爬上黑暗中孤独者的窗棂,试想,他会在心中消除恐惧和产生对光明的希翼。

  人,是何等神奇的精灵(除却只有躯壳没有灵魂的人),面对大山和川流,我会通体有一种膨胀的感觉,那是我的血管在舒张,我在作为一个人,看到野兔在沟峦下奔窜,产生一种通体伟大的自豪感!人的精魂在白云上飘,在清风中吹,在雾中流……它犹如一个无形的场,影响着这世界的一切,包括那些芸芸众生。我这是在一座奇异的峰峦上,嗅到一股奇异的清香,我仔细一看,是一株兰花在风中摇曳,我的周围还有什么,没有了,我也无需再去寻找。”

  萧云逸更爱曙光?大约有精魂的人,才有影响世界的资格!

  他写的那些林语从没想过,是该喜欢曙光多一点?还是日上三竿时多一点?林语也没想过,她会对世界及芸芸众生产生影响?能影响身边的人就不错了。

  兰花是说她吗?奇异的清香,有吗?

  再续..........

  “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非份之想,即立起那些永远不能实现而又能给人希望的幻想,它能时时催人奋进,这奋进的源泉却是奇异的力量,我相信人的力量,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你去挖掘它,去使用它,并有信心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我并不否定客观,只怕它会给人带来消极的恶果,试想那些消极的、平庸的、自私的人是不是太使自己流于所谓的客观呢?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只要他在思考,终究会影响到别人以至世界。有的人总那么自轻自贱,瞧不起自己,如问,世界上什么最伟大?答:人。再问,人类中谁最伟大?答:各人本身。我这样说并不是狂妄,我是在教一部分人如何活在这世上。我知道,人们会认为我有多么怪,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你说呢?”

  林语看到了与他的另一个差别,觉悟的差别!之前还只是文采。

  看萧云逸的“非份之想”,“奇异的力量”,想着她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林语汗撒一地。像这种用“奇异的力量”时时努力挖掘、使用的人活完一辈子,最终会不会成为英雄?大家?顶尖人才?林语知道,她没这个志向。

  幸好,后面有补充,说“个人本身最伟大”。

  人的理想应该可以分几个层次吧?假设有五层,二三层是不是就可以了?一定要爬到四五层吗?

  林语不是消极、平庸、自私的人,好像也不是他那种人。

  再继续....……

  “观花时,看到花儿在风中微微摇曳,游者会倍增兴致;交往中,遇到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人,会产生由衷的钦佩。

  我时时在暴风雨的深夜中,在纸上倾述我的思索,我喜欢这个环境---今夜有暴风雨。

  我不知我现在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可我的脑子里总构想着我的现在抑或未来的生活。我以旅游者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简陋的包裹便是我全部的行装,最重要是胸前的“照相机”,我餐风露宿,跋涉于山川,看尽世界的奇景,休息时回味冒险的经历便是我最大的快慰,就这样走啊走啊,越过了一山又一山,终于在幽静的“天鹅湖”旁心力交瘁而永远的休憩,回想起来是多么短暂!来时人们告诉我,那边有一条平坦的人生之路更长,既没风险也没疲劳-----可那里有什么景致,只有稀落的白杨在麻木的观望。白水永远没有泉水清凉可口!我渴望能有人与我同行,那山林毕竟很凄凉……”

  一个女孩子有思想有主见,就被钦佩?

  能考上大学的女生,哪个没思想主见,哪里只有她!也不知是她的哪个思想主见绊动了他。

  他的“照相机”想拍世界奇景具体是哪些景呢?不可能是所有的吧!林语有点好奇。

  有一种歪楼不是真的要歪,是根本就不是一栋楼。

  林语每次想的,跟云逸说的内容,完全不在一个频道,幸亏云逸不知道她脑子里第一时间都在想什么,否则不是吐血,就是笑喷!

  林语长年生活在城市,偶尔体验一下餐风露宿,跋涉于山川,像去野外锻炼原始生存能力一样,是可以的。一辈子都这样怎么行!每个人是独立的吗?每个人周围都是个小社会,身边总有你不能离开的人,不能放弃的责任,她不太可能与他同行。

  她甚至有点奇怪,为什么云逸觉得他可以?是因为男孩生来就志在四方?

  她也希望能自主选择今后要走的路,母亲帮她选的路,到目前为止,仍在抵御之中。只是还没想好,不走这一条,走哪一条?云逸的这条,是要浪迹天涯啊!

  再继续...……无论怎样,看他的文字,都是享受。

  “一只鹰在林中停息时也会眺望遥远的天际和苍茫的大地,那么我---一个暂时沉默的人呢?

  只有深刻的体验,才知道什么叫生命,我曾用许多可怕的事实证明我的生命:试图发掘别人并不曾有的潜力,我白天睡觉,夜间学习,坚持一个星期;为了证明食物的伟大作用,我两天两夜不吃不喝,在昏迷中喝下几天前的菜汤;为了锻炼耐力,不停打篮球达12个多小时;为了试试胆量,夜里从五层楼上伸出的狭窄的(二尺宽)平台跑来跑去。我有一个信念,既然我有生命,我就应充分的去享用它,证明它。”

  生命的原始证明。挺可爱的。只看到这一段,林语笑了,心里还有点点疼,自残式的证明方式,太危险了!

  继续..........

  “被雨水冲刷过青草会更加翠绿;经过生活磨炼的人更知怎么生活。

  一个人在我面前闪过,我不能知道她在想什么,可我知道她能想到什么。要是我没看错的话,你以前曾经有过痛楚,正是这痛楚改变了你的生活。你的思想里有许多理性的成分,这在女性中很了不起,你没有常人那么世俗,也不容易激动。还有,暂时不说了,等下次你写信来我告诉你。

  最后,用我作的一首歪诗结束这次长谈吧。

  我的行行情诗的句点

  是激情的雾笼罩着

  迷茫的青春之晨

  是飞溅的浪花撞击着

  感情的石壁之棱

  更是回应着如在我胸中跳动的

  爱人之心”

  最后一段文字有点受宠若惊,她有那么“了不起”吗?是不是他见过的女孩子太少?“理性”和“世俗”跟“了不起”的距离还是很大吧!

  信终于结束了。

  这封信很美,文字美,语言美,境界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每个标点符号都交待的清清楚楚,字里行间,能看出萧云逸的严谨自律和对书写内容的重视。

  萧云逸是用日常的活页纸写的,满满六页纸,只书写在正面,力透纸背,每页纸的背面能看到凸起的痕迹。确实需要一个晚上的时间,像写字帖一样,没有涂改,没有错别字。太恐怖了!假如拿这样一篇文章让林语誊抄一遍,能不能抄的完全正确,她都不敢保证。

  这封信完全打破了林语对萧云逸的认知。

  萧云逸的信,让林语腾云驾雾了几天。“我们中至少有一个是舵手”“需要有人与他同行,那山林毕竟凄凉”“有思想有主见”.........一直萦绕在她的脑海里。

  “兰花异香”“有思想主见”这些也还好,被人夸,虽然不太能胜任,也可以勉强接受,人都喜欢听好话;一想到“非份之想”“凄凉山林”林语实在没勇气。

  长这么大,林语学会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学校是,在家里更是。

  林语的顿悟都在俗事上:她很能干,什么事都会做,三岁就开始学着照顾人,初中就会做饭;她不惧任何人,什么人在她眼里都一视同仁,既不巴结,也不欺辱,她早就明白,旁的人跟你没什么关系,你可以放过自己,也可以毁灭自己,关键时刻只有自己陪自己,自己救自己;林语总习惯于对他人保持善意,并不表示她喜欢这个人,对面临的事情尽心尽力,也并不是真的愿意去做。

  萧云逸的思想境界远远超过了林语,林语好像他思想的践行者,他看得懂她,她却看不懂自己。他没想过,他写的内容,林语会看不懂。

  林语不明白萧云逸为什么给她写这封信。

  林语和他在一起,前后只四天,萧云逸在她这儿,像迷一样,萧云逸凭什么就看清楚了她?

  难道有的人天生就警醒,有的人天生就愚钝?

  林语不知道怎么办。她不能接受,因为从来就没想过,太突然了,她要想一想,凭文字就下判断是不是太草率?也不舍得拒绝,萧云逸的文字实在迷人。子枫之后,身边再也没看过这么打动她的文字,从内心,她不忍伤害能写出这样细腻文字的人。

  犹豫中林语选择了沉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