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麻竹
每逢端午,它又成为包裹粽子的天然材料,让清香渗入糯米,留下传统的味道。
种植麻竹的效益来得实在而持久:3年便能初见成效,5年进入盛产期后,每亩每年稳定产出竹笋2吨、竹材0.5吨、竹叶0.3吨、竹苗400株,源源不断的收获让这片绿色产业充满活力。
因为得天独厚的产地环境,荣昌这片土地,仿佛是为麻竹量身打造的生长乐园。
它坐落在四川盆地川中丘陵区与川东平行岭谷区的交界处,全境以浅丘地貌为主,起伏平缓的地势如同大地温柔的曲线,肥沃的土壤则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平均海拔380米的高度,带来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在这里留下了温和的印记: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降水量达1117.8毫米,滋养着每一寸土地;年积温6482℃,配合1282小时的年日照,为麻竹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荣昌的底色:森林覆盖率达42%,建成区绿地率44.95%,绿化覆盖率48.85%,满眼皆绿的景象让空气清新宜人;水网密度指数18.3,环境质量指数98.83,洁净的水源与优质的环境,共同构成了麻竹生长的理想家园。
这片沃土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而对麻竹来说,更是得天独厚的成长秘境。
2004年,一则来自国家林业局的命名传遍重庆荣昌——这片因麻竹而焕发生机的土地,被正式授予“ZG麻竹笋之乡”的称号。
这枚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荣昌麻竹品质的肯定,更开启了当地竹产业品牌化发展的新篇章。
品牌与品质的双重提升,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持续书写。
2008年至2015年间,荣昌麻竹笋制品家族不断传来喜讯:清水笋、火锅笋、笋衣先后通过严格审核,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每一份认证都代表着对食品安全与天然品质的坚守。
与此同时,当地竹制品品牌“包黑子”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与市场口碑,获评“CQ市著名商标”,让荣昌麻竹的名号在市场上愈发响亮。
科技赋能产业的脚步从未停歇,一项项科技成果奖见证着荣昌竹产业的技术突破。
2012年,“CQ市荣昌竹类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凭借在资源利用与产品创新上的卓越贡献,被CQ市林业局评为林业科技贡献一等奖,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2013年,荣昌竹产业再登新台阶。
国家林业局正式认定荣昌为“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林科发〔2013〕219号),这一国家级基地的落户,标志着荣昌在麻竹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上获得了权威认可,成为全国麻竹生物产业的标杆区域。
科技成果的转化持续结出硕果。
2015年,“麻竹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项目深耕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凭借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荣获CQ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8年,“丘陵山地麻竹和速生产业化关键技术与示范推广”项目更是走出重庆,斩获ZG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将荣昌麻竹产业的技术影响力扩展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