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叶期盼的旧照片来得比她预计的早。傍晚时分,她尚在烧水煮面条,手机就接二连三的一阵“叮”。是妈妈转发的照片。小舅舅似乎是把一整本黑白相册给她翻拍了过来,所幸那时照片不多,总共三十来张。
穆叶立刻回道:这么早,谢谢妈妈了。
妈妈:谢谢你小舅舅吧,你说的事,我们都是立刻去办的。
穆叶是家族里学习最好,学历最高的,无论长辈还是同辈对她都是另眼相看。她说的话便也格外受重视一些。
穆叶给小舅舅发了个“谢谢”,便倚在流理台上认真的看照片。
她最先翻到了那张记忆里的石桥的照片。
是的,没错了,构图跟在柏舟家里见到的那张几乎一模一样。只是照片中的人……她当时并没细看柏舟父亲照片中的那个女孩,更没往外婆身上联想,如今的面容已完全模糊。
穆叶泄气地叹口气,要是能再看一眼那张照片就好了。
她的手指在屏幕上继续划拉,好些照片她似乎从未见过,又或完全遗忘。有外曾祖母的,有姓叶的外公年轻时穿着军装的。
有几张照片残缺不全。一张照片上,少女时期的外婆在学着骑自行车,歪斜的车把手后是外婆惊恐却兴奋的含笑面容。那样的笑,穆叶很少在外婆的脸上见到。沿着自行车后方的轮廓,照片被剪掉,只在后座上残留下了一双扶着车座的手,和一对黑色的袖口。那双手的主人,就该是亲生外公了吧。不知为何,穆叶自动带入了在照片中见过的柏舟父亲年轻时的样子,竟是那么和谐。
望着被她脑补完整的照片,穆叶嘴角缓缓弯起。瞬间后一个寒战,自己在想什么,怎么能是这样,不可能的。
灶台上传来“噗噗”的声响,面条已经沸腾,她慌忙的放下手机,快速的揭开了发烫的锅盖,扔进了旁边的水槽里。
穆叶关了灶上的火,也不着急盛面条,再次拿起了手机。
一张小朋友的照片跳了出来。这张照片在一堆旧照片中极为违和,无论是孩子们的衣着还是气质都跟穆叶想像中的那个时代不符。穆叶很肯定她从未见过这张照片,要不不可能忘记。而她又确确实实从孩子们的轮廓中找到了三个舅舅和妈妈的影子。舅舅们穿着衬衣和时髦的背带西裤,妈妈则是敞开着一袭双排扣的齐膝风衣,一襟海军大翻领盖在领口。各个都精神饱满,神采飞扬。
照片中的孩子们像极了电视里旧上海滩大户人家的少爷小姐。这是迄今为止穆叶能找到的跟那个名门望族唯一靠得上边的证据。
穆叶很小的时候看着商场里昂贵漂亮的衣服,或者餐饮店里精致的点心饮料,也曾幻想,要是自己是某个豪门失落在外的千金该多好。那便有穿不尽的漂亮衣服,和吃不完的美味点心。
但此时,她只希望照片里的孩子们只是在演一台舞台剧,也许真的只是一场剧。
******
能给穆叶解惑的估计只有大舅了,她把照片发在了家族群里,佯装调侃:舅舅们小时候原来这么帅!真是人靠衣装啊。你们这是在排练什么节目吗?
外婆以前是音乐老师,把孩子们拉去排节目,似乎是说得过去。
群里立刻炸了锅,先是小辈们的一阵惊呼,你一言我一语:原来老爸也曾意气风发,小姑姑小时候好可爱,就像东方的秀兰邓波儿,……
最先说话的长辈是三舅:叶子这是怎么说话的,难道你三舅我现在不帅吗?
穆叶想了想,以前只留意到三舅是几个舅舅里个儿最高的,现在再仔细想想,好像的确也是最帅的,高鼻梁,深眼窝,还有饱满的天庭。三舅的面容渐渐地跟柏舟父亲的重合在了一起。穆叶甩了甩脑袋,提醒自己这不过是心理暗示,心理暗示。
她发了个尴尬笑脸的emoji:三舅现在也很帅。不过我的重点是衣装,你们小时候能穿这么好吗?如果不说是你们,我还以为是电视剧照呢。
小辈们再次夺回主场:是啊,那衣服也太飒了吧。是排节目的戏服,还是在影楼租的?尤其小姑姑那衣服,哇塞,可以直接去走秀了。
妈妈一听到赞扬的话就喜不胜收,立刻冒了一个泡:你小姑姑披着麻布袋子也能去走秀。不过那衣服肯定不是我们的,我们小时候哪里有这么好的衣服穿。都是你们奶奶或祖祖给我们做的棉布衣服,还是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法。
二舅终于发言了:那都是之后了,小时候还是穿过一些好衣服的,不过多是留着过年过节或者照相的时候穿。平时妈是不会让我们穿得那么招摇的。
妈妈:我怎么不记得了。那些款式的衣服我都是九十年代以后才在潘岳的商场见到过,六十年代哪里买得到?
二舅:你那时候太小,可能不记得了。那些衣服潘岳当然是买不到的。还有很多稀奇的玩具。叶炜(穆叶妈妈),你小时候就有过一个洋娃娃,就是那种你可以给她梳头,穿衣服的。你那时候每天都抱着她。
表姐:那是芭比娃娃。哇瑟,好奢侈,我小时候都没玩过。
妈妈:那上哪里去了?
二舅:当然是被妈处理了。我们小时候还有模型汽车什么的,不过妈都不准我们拿出去炫耀,只能偷偷地在家里玩。妈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穆叶终于忍不住了:二舅,那些玩具衣服是哪里来的呢?
二舅:我们的亲爷爷奶奶,就是你们的曾祖父曾祖母寄的。
穆叶:二舅,你能把话说完整吗?他们从哪里寄的?
这次过了好久才等到了二舅的回复:香港或者英国。
穆叶的心似被什么东西抽了一下,怔怔地看着手机上的那几个字。
这几个字也把长年潜水,一向少话的大舅给炸了出来:老二你说这些做什么?这照片谁翻出来的?不是应该都烧掉了吗?
烧掉?小辈们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这么珍贵的照片,为什么要烧掉?
大舅:不烧掉难道还要拿出来炫耀,等着挨批斗吗?
三舅:大哥,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说那些做什么?还好没有烧掉,我们还有点念想留着。要是烧掉了,谁还知道大哥你曾经那么英俊潇洒。
大表姐:就是,穆叶,你发张原始尺寸的图给我,我去打印出来挂照片墙上。
穆叶看到@自己,才缓了缓神,发了一张原始尺寸到群里,补充道:照片是小舅舅翻拍的,要是效果不好,直接找他要原片。
大舅:老幺,这张照片你在哪里找到的?
小舅舅:就在那本黑白相册里。不过这张照片好像是从夹层里翻出来的。
这些问题穆叶并不关心,为了不被带离话题,她强装镇定地发了一条消息:大舅,二舅,外曾祖父,外曾祖母怎么会在香港或者英国?还有,究竟是香港还是英国呢?
二舅:具体也不清楚,那时候每年都能收到他们寄的包裹,除了玩具,衣服,还有英文的书。发出地点不是香港就是英国。
穆叶的心更沉了,英国,柏舟的祖母就是英国人,还有柏舟父亲那一口英伦腔。只是人在英国,不代表是英国人,穆叶穷追不舍:他们那么远,你们见过吗?
二舅:只在照片上见过。我们每年也会去拍全家福,给他们寄过去。你这张照片,应该就是某一年拍的全家福。老幺看看后面有没有写日期。
穆叶已经顾不得询问技巧了:他们去英国,是因为那里有亲人吗?
良久,才见大舅回了一条消息:你外曾祖母就是英国人。
穆叶默默地垂下了握着手机的手,抬头努力的深呼吸了两下。一切都可以是巧合,但是在那个西南的偏远小城,在那个时代,要见到一个外国人都难,怎么可能同时出现两个。
所以,十之八九,柏舟才是她真正的小舅舅。天哪,小舅舅,他们都做了一些什么?
穆叶胃里突然泛起一阵恶心,忙往卫生间跑,还没有吃晚饭,胃里并没有什么食物,便只是呕了几口酸水。但又觉浑身无力,撑着洗漱台站起来,坐在了马桶盖上。
穆叶费尽了全力让自己脑袋停下来,什么也不要想。
也不知道放空了多久,才终于渐渐平静下来。慢慢地起身,回了卧室,躺在了床上。
还没来得及闭上眼,电话就响了,是柏舟的。她慌忙地按了“拒接”,现在该跟他说什么?却也不能什么都不说,便只是发了一条消息:我困了,想睡觉。
柏舟刚刚完成了一件大事,满怀着激动想要跟穆叶说说话,被穆叶拒绝了,难免失落,悻悻地回了一句:好,晚安。
穆叶顺手又打开了微信,此时家族群里出现了上百条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