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得要死了。。。。。。一半过去了。。。。学二专业的孩子伤不起。。。。比人家多考这么多。。。。上正文~~
晨葭回到府上,婚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忙得四脚朝天,其实她并不用做什么,但却事事都要她参与。这不刚得了会空坐在院子里喝茶,明兰端了点心来给她,“主子,九爷来了,说有事找您,让福晋拦住了。”“拦住了?”额娘为什么拦他?“福晋说没过门不能见新娘子。”“哦。也是,那就让他先回去吧。”“好不容易说服了额娘,你倒让我回去了。”九阿哥摇着把扇子进来。都起秋风了,怎么还扇扇子……“爷找我有什么事?”“没什么事就不能找你?”九阿哥笑道。什么时候九阿哥也这么贫嘴了,晨葭给他倒了杯茶无奈道:“能能,爷想做什么我哪拦得住。”“不过我今儿来找你确实有事,额娘想见见你。”谁?宜妃娘娘?她未来的婆婆?“怎么了,我额娘有这么可怕?脸都白了。”“什么时候?”“就现在。”“啊?!”晨葭有点崩溃,也不知道提前通知一声,“那你也要让我收拾一下换身衣服。”“收拾什么,花枝招展的女人额娘见多了,她要见的是你这个人,又不是你这身衣裳。”“那也要换啊……我说爷,”晨葭眯着眼笑道,“您最近净跟十爷呆一块了吧,您还是常去八爷那坐坐吧,不然这贫嘴的功夫都快赶上十爷十三爷了。”“你敢顶撞爷。”九阿哥伸手去抓他,不料捞了个空,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天色不早了,快跟我进宫去。”晨葭抬头看了看天,大太阳挂在上头,才刚到未时。趁晨葭愣了一下的空,九阿哥突袭抓住了她。晨葭抬头打量九阿哥,他什么时候这么活泼了……
来到宫门口,晨葭望着宫门,才刚从这里出去,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
“额娘,瞧瞧谁来了。”“宜妃娘娘吉祥。”晨葭跟在九阿哥身后乖巧地请安。“起吧,以后都是一家人了,不必拘礼。”九阿哥拉晨葭坐在一边的椅子上,晨葭看了看宜妃,摇了摇头。“坐吧,到这里来不用这么多礼数。”“谢娘娘。”晨葭坐下,宜妃很满意的样子,笑着点了点头,道:“皇上的眼光果然是不会错的,来。”宜妃冲她招招手。晨葭心中叹了口气,嘴上说的不用拘礼,但心里还是喜欢有规矩的孩子。晨葭过去,宜妃拉着她的手,把自己手上的镯子套到晨葭手上,拉着她坐到自己旁边,,“这只镯子是我进宫的时候额娘从她手上取下来给我的,算是我的嫁妆。胤禟娶了这么些妻妾,却没有哪个能让他挂在心上的,更别说这么上心带来给我看了。现在额娘把这只镯子送给你,希望你们小两口能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宜妃娘娘真的很疼爱九爷,她好像并不希望儿子去争那个万人之上的位子,只是希望他过得好,平平安安,晨葭忽然理解了宜妃为什么喜欢规矩的孩子,因为规规矩矩的,才不会惹事,她的儿子才能更平安,“谢谢额娘。”晨葭一感动,不自觉地改了口。不过,九阿哥的城府深沉又是哪里来的?
“你先回去吧,我去看看宛茗。”“那我在宫门口等你。”晨葭点点头,踏着熟悉的路回到熟悉的屋子。人还是熟悉的人,但偏偏装模作样拿腔作势地福了福身道:“九福晋吉祥。”“你这个熊孩子。”明明是笑得合不上嘴,有什么好遮着掩着的,宛茗敲了敲晨葭笑得闭不上嘴而露出来的牙齿。“我还想呢,你结婚我送你什么礼物好呢。”“无所谓吧,你能来就行了。”晨葭坐下来跟宛茗聊起天来,完全不记得有人还在宫门口等她。直到日薄西山了,她才想起这档子事来,匆匆忙忙跑出去,九阿哥倚在马车边,笑她和宛茗其实半斤八两。这样说,简直是太委屈晨葭了,所以晨葭决定,结婚前都不许九阿哥踏入都统府一步。
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好巧不巧的把九阿哥和十三阿哥大婚的日子安排在了同一天。一个是娶嫡福晋,一个是娶第一房亲,两边都是大事,两边都得罪不起,到底去哪边,可愁坏了文武百官,甚至有人左算右算掐准了时间打算赶两场。宛茗就没这么纠结,反正她是不想去看十三成亲的,所以一大早就得了皇上的特批,去了都统府。用宛茗这样的小盆友来奉茶,深深觉得皇上该有个备用的奉茶女官,要不然早晚有一天会活活渴死,堂堂大清皇帝渴死了,这新闻,啧啧啧。
“姑娘您就别捣乱了,今儿可是主子的大喜日子,您就消停会。”明音苦口婆心地劝着这位主子的挚友。宛茗本来正拿着一朵珠花玩,被她一把抢了去,撇嘴道:“我就是看看嘛。”“你们先下去吧。”晨葭见她一大早来了就魂不守舍的,便吩咐人都出去,“我知道你心里不痛快,他心里惦记着你,还要跟个未谋面的人成亲,肯定更难受。你既决定了走这条路,又何苦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我痛快着呢,高兴着呢,你怎么知道他难受,说不定他这会正高高兴兴地等着娶新娘子呢。”把牢骚发出来,轻松了很多,宛茗掰扯着花瓶里的花,“我也知道,可事到临头心里还是堵得慌。算了,不说这个,今天你结婚,一辈子就这么一回,我去叫她们给你梳妆。”
成亲这种事,向来是不管你怎么准备有序,计划的多么完美,总还是会有些忙乱的,在这忙乱中,晨葭坐进了大红花轿。宛茗一路跟着,晨葭嫁人了,对宛茗来说是一种说不清的情绪,她终于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愿望,可是不是从这一刻起,她们就注定走向不同的方向。轿子行到九爷府上,红灯高挂,喜字成双,一片喜气洋洋,宛茗瞧着,不知十三府上,是否同样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