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忘了明天

第11章

忘了明天 盘龙驭宇 1671 2024-11-12 16:28

  不惑依然疑惑存,念念叨叨斯维仁。

  空无虚大妄吓善,许是寄生附玉尘。

  究竟为什么要过节日以及要怎样度过,都是有着各种解释的。而且只要解释的自圆其说,就会有人相信。有人信,又必然有人不信,花花绿绿的旗子下面,每一色都能聚集到信众。

  他眼里的六一是个奇怪的节日,有一部分小孩会被折腾着准备节目,有的大人们也会给自己弄个节目来表现。一时间,小小孩和长大的孩子们的热情几乎都会很高涨,但真正过节的孩子们则成了摆来弄去的道具。

  他记得的唯一一次六一节印象,只是一段场景。其中没有节目也没有讲话,当然也没有奖状。

  前一天放学,老师分发了彩色纸的小旗子。他回家把旗子粘在高粱秆上。节日当天要早早赶到学校,小伙伴们举着各自的旗子,排队走上好几里路去另一个学校……

  一条长长彩色长龙一样的队伍,想起来,真美。也许就是因为精心准备了,才印象深刻吧。

  年除夕刻的小桃木宝剑,正月十五做的白菜根、萝卜块的小油灯,二月二的料豆,清明节做的风筝,五端午的小纸船……

  记忆的闸门打开,意识却只似烧溶的沥青,凝滞着。他究竟想说什么呢?

  节日或许给了人记忆的坐标与参照,否则事件是不容易描述的。精心准备与精力投入,有了双手的参与,记忆变牢靠了。一旦用心有了成果,得到认可,那便是如同钉子一般把场景订在大脑了。无法连续的记忆,显然是因为脑的遗忘机制在做功。或者说,记忆只是一个个的节点,点与点之间是人类解释不来的量子纠缠。

  而所谓的情绪,是否就是宏观的能量纠缠,是否就是一系列器官功能连续反馈的描述,就只能交给学界或术界去研究了。这也是他的遗憾。

  社会性给了人耀眼闪亮、释放能量的无穷可能。同时也给了更多人偷懒耍滑、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惰性。

  传统节日里的神神鬼鬼,必定是存在过的,或者说必定有过那么一个或一些个人在这个日子里能量爆发过。这是社会的群体的记忆。至于是不是自家的鬼神,考证怕是很难了……

  附近的传说也是有的,由于读书太少,他不确定这些传说有没有入过典籍。权且记录了算是对老爹知识体系的留存吧。

  据说在小混沌时期,地球还不是地球的时候,它就像一个大大的鸡蛋,贪婪地吸收着来自太阳的热,因此越来越热。直到有一天,太空中极速飞来的名为盘古,形似利斧的小行星劈了进来……巨大的撞击引发了大爆炸,也使它的主体获得了巨大的旋转速度。盘古星被甩了出去连同带出去的碎屑形成了月球,剩下的碎片聚拢就是地球,巨大的引力吸附着浑浊的原始大气。又过了许久,重浊的物质沉降,轻清的气体浮升,日月的光照进了大气层,地球上渐渐有了生息。

  人之初,据说是女娲氏用泥捏出来的,证据就是人洗澡总能搓下灰泥儿来。这个似乎是不可辩驳的了,因为如果在讲故事的时候提问,他就会失去听故事的机会。其中就有一次,当老爹讲到祖先元子孝亲时,他问了一句祖先的爸爸姓什么,老爹就不再说话了。其实,他想问的是为什么祖先的爸爸没有称为祖先。

  所以,他没有问过某个终极问题,因为女娲氏存在于人类之前,而据说鬼在于人死后,神是人封的名号,仙是修行了道的人……实实在在不可想象女娲氏的存在。

  后来他有点明白了,人类的最最原始的记忆存在于神话故事之中。之所以有那么一个人物,是因为在那个时间节点上这一个或者一些人物引发了社会群体性的心灵共振……

  然而据说那时候的人也是多灾多难的。狼虫虎豹威胁着人类安全,有过一个首领,带领部落伐木堆摞在一起,冬天里放火消灭了不少天敌。有过神农尝百草,开发了更多的食物来源……

  据说为了开辟更多平原,有二郎其人,能幻化神行,担山填海。其中一次经过本地时,被人识破,散了神力,所担的两座山就是南边的艾山和北边的箕山。二郎歇脚,反手把鞋里土石磕出,于是就有了附近“北箕山,南艾山,鞋里磕出小义山”的传说。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