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90后的乡村记忆

第4章 甩火桶

90后的乡村记忆 不醉不会 1376 2024-11-12 16:25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一代人也就有一代人的玩法。

  给我印象深刻的玩法之一是,甩火桶。这个游戏往往是在年三十晚上以及正月十五的晚上玩的,由此可见其分量之重。

  这个游戏的道具并不复杂。首先找一个废弃的小铁桶,然后把底部和四周用钉子钻上密密麻麻的小孔,再用铁丝串起一个木把手,并固定在铁桶两侧,道具便成了。既然是火桶自然就要生火,最棒的燃料是一些短短的,又干燥的小木棒,这是主要燃料;然后还需要一些芝麻杆之类的不硬不软的作为过渡燃料;最后就是引火柴了,最好是些干燥又轻薄的,玉米包是最好的了。有了上述准备,就可以把火桶燃起来了。除夕夜或是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放完鞭炮,吃完饺子,小伙伴们便开始拿着火桶走门串巷地找同伴了。我们往往会聚集在村子的大马路上,那里够空旷,可以肆意玩耍。

  等伙伴们聚集的差不多了,就开始甩火桶了。很简单,就是把火桶甩起来,形成火圈。一个火桶甩起来不显眼,但村里这十来个小伙伴一同甩起来就有些壮观了。而且大家会相互比,看谁甩出来的造型多,谁甩出来的更亮。红通通的火圈在转啊转啊,过年的气氛也显的愈加浓烈。

  除了甩起来形成火圈好看外,火桶还有其他附加功能呢。可以用来放鞭炮,尤其是放那些散掉的鞭炮,就这火桶来一个个放,简直是太方便了。还有些好事的,则直接把鞭炮放入自己的火桶,去听在火桶爆炸的响声,这种情况往往火苗也会被崩灭掉,还要重新点燃。那又如何,开心就好。

  当大家在室外把火桶甩的差不多了,觉得胳膊有些酸痛了,夜也比较深了,便拿着火桶去到某家看春晚。这时火桶上面放一个隔热的垫子,再放上花生,一会儿功夫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烤花生了,这是火桶的另外一个妙处。

  除夕夜毕竟是寒冬腊月的,外面很冷,而火桶天然的取暖功能,可谓是甚得小伙伴们的心啊。当然只靠火桶毕竟不能撑起整个晚上的娱乐活动。看完春晚,那时最喜欢的就是通宵打麻将了。我们那属于中原地区,没有暖气,可想而知,晚上通宵是怎样一种体验了。此种情形之下,火桶真的成了大家的宝贝了。大家往往是在等其他人起牌或出牌的时候,把手放在火炉上,等到自己的时候再拿开。等到后半夜,靠火桶也顶不住的时候,大家就只能去屋外,抱一堆柴,点起熊熊大火取暖了。

  火桶固然精妙,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有些小伙伴甩伙伴技术不够娴熟,在甩火桶的起步阶段火停下来的阶段不够稳的话,容易造成火桶的柴掉出来,就可能烫到自己,也又可能烫到别人。况且寒冬腊月正是天干地燥小心火烛的时候,玩这个确实比较危险。再者火桶甩起来的时候相互碰撞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这就可能伤到自己或他人。如果火桶之前是用来装汽油的,在甩的过程中,会有些油渍跟着甩出来,而年三十大家又穿的都是新衣服,如果被甩到的话,也是挺懊恼的。记得有一年,妈妈给我新买的棉袄,因为玩这个甩火桶,被沾满了密密麻麻的油渍,回到家里我被狠狠第批了一顿,还要继续穿着过新年,好不痛快。

  甩火桶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欢乐的春节,成了那时一年当中最期待的一个节目。后来我开始上高中了,村里一些小伙伴已经开始外出打工了,大家对这个火桶的兴趣也就渐渐变弱了。火桶就这样不知不觉地退出了我的生活。如今村里这一代的小朋友们可能都不知道还有火桶这玩意的存在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