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90后的乡村记忆

第5章 三月十八-庙会

90后的乡村记忆 不醉不会 2337 2024-11-12 16:25

  老家农历三月十八前后,在家乡三柏顶岗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关于三柏顶岗有一个传说:王莽追赶刘秀到此,正直三伏天正午,烈日炎炎,秃岗无处可去,遂将路边三棵小柏树拧成一棵,以遮阳躲荫,刘秀便美美睡了一觉。三棵小柏树共生一个顶,枝繁叶茂,形态迥异,“三柏顶岗”从此得名。

  庙会的主场当属唱戏了,一般有四台大戏同时开唱,包括豫剧、曲剧、梆子、越调。这四台大戏的主要受众是中老年人,大部分来自方圆十里地以内,还有一些会把远处爱看戏的亲戚接过来在家里住几天,专门来看戏。戏台子也都是就地取材,选了几块地势略高的地方,稍作平整。至于座椅,则是老乡们从家自带的小板凳。印象中我跟着大伯看过几次戏,也跟着父母看过几次,应该来说大部分都是没看懂的,感觉就是在那咿咿呀呀的唱啊。但是貌似大人们都看的还是比较投入的,专心致志的盯着戏台。时不时传来一阵哈哈大笑,或是一阵掌声。

  除了几台大戏,附近的马路在这几天都被卖东西的商贩给占满了,可谓是一席难求。这几天大戏期间生意的火爆程度,应该不亚于现在的“双十一”。人流量非常的稠密,摩肩擦踵,大人们都牢牢地抱紧小孩,或者抓紧小孩子的手,生怕走丢了。

  售卖的商品可谓是琳琅满目。首先是服饰类的,这个时候天气一般已经比较热了,因此凉鞋、短袖、短裤、裙子等成为了绝对的畅销品;其次是农具类的,例如割麦子用的镰刀、磨刀石、草帽、桑叉、木锨、锄头等等应有尽有;吃的当然也是少不了的,例如冰棍、雪糕、汽水、凉皮、凉粉、水煎包、豆腐脑、西瓜等等;还有很多是针对小朋友的水壶、玩具、文具等等;再者还有不少抽奖的铺位,记得有一次母亲和我,以及同村的另外一对母女,去一个摊位抽奖,一块钱一次,那个女孩花了一块钱便抽中了一个水壶和一个钢笔,开心的不行。我看着也觉得心痒痒的,便央求母亲让我也抽,结果抽了5次,花了5块钱,才抽到两只很廉价的圆珠笔,失落极了。

  既然是庙会,抽签算命的一定也是少不了的,母亲也带我算过一次,当时的算命先生信誓旦旦地告诉母亲,说我以后会有大出息的,以后可以开上小车接父母享福。如果算的不准,以后去他家里打他骂他都没问题,他还把他家的地址告诉我们,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当时母亲听了还是挺开心的。

  歌舞团,是三月十八会的另一大看点。那是在一片空地上搭起来的一个很大的蒙古包,里面的音响放着流行的迪斯科音乐,震天响,五颜六色的闪光灯来回晃荡,里面有一些穿着很时髦,甚至有些暴露的服装,浓妆艳抹的女子伴着音乐,在尽情扭动着腰肢,吸引着当地一些未婚的男青年频频走向舞池,当然还有一些已婚的男青年也偷偷摸摸地走进去的不在少数。门票当然也是不便宜的,每人要收15块钱,在当时可以买上几斤猪肉了。买票后就可以选一位女伴进行跳舞,说是跳舞,实际上会跳舞的属于极少数,更多则只是为了搂一搂姑娘,过程中试图进行一些更加亲昵的动作,或是在耳边说下让双方脸红耳赤的悄悄话。在蒙古包外面,则有不少妇女对着蒙古包指指点点的议论着,说这里面的女人个个都风骚的不行,是在教人学坏哩。有个别运气不太好的已婚小伙,被老婆发现了,被揪着耳朵弄出来,然后再被骂一顿,这本身又成为了一道风景。除了个别倒霉鬼外,大部分从里面出来的小伙都显得春风得意,精神抖擞,向那些想进去还没进去的小伙们绘声绘色的描述如何如何的美妙。

  “套圈”也是三月十八会的必备项目之一。所谓套圈就是在地面上摆上很多物品,例如啤酒、玩具、小家电、日常用品等等,顾客需要花钱买轮胎或其他材质做成的小圈,一般10个起步,大概需要5块钱,把圈扔向你看中的物品,如果能够套的到物品就可以拿走。一般来讲,越是不值钱的物品套中的概率大一些,越是值钱的,就反之了。大部分人套的物品一般是抵不过买套圈的花费,但也不乏一些高手确实能够套到一些值钱的,而这些高手很可能又是“托”。类似这样的“套圈”场地在整个庙会上至少四五家。

  在这个庙会上,商业模式创新屡见不鲜。例如有一年有个商贩不知从哪弄来一批骆驼,然后做起了拍照生意。顾客坐在骆驼上合影一张便可收3块钱,由于骆驼是稀罕物,很多小朋友都跃跃欲试。看到有小朋友玩了,其他小朋友就缠着家长撒娇,撒娇不行就撒泼,家长实在受不了了就满足孩子的心愿。我的小妹就有这样一张和骆驼的合影。

  这场庙会既然这么隆重,又有很多针对小孩的项目,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庙会几天刚好不是周末,那些要上学的小孩该怎么办?答案是,学校很多会选择“调休”的方式来满足小孩参加这场盛会的心愿。况且老师们大概也同样不希望错过这场盛会呢。

  夕阳西下,大戏结束了,人们开始陆陆续续的散场了。有些家比较近的就走路回去,有些稍远一点的很多都会选择开手扶拖拉机出行,一个车厢车满打满算装十来个人是没有问题的。回去的路上,大家相互讨论买了什么或是戏唱的怎么样,或者计划下明天的出行等等。就这样一路叽叽喳喳,欢声笑语,伴着夕阳的余晖中,回到了各自的村庄,不一会晚饭的炊烟便随风升起,再过一会便听到“猫蛋回来吃饭了”、“狗蛋,回来吃饭了”的声音。

  如今大量的人口外出务工,人们的娱乐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戏曲的受众全体出现断崖式下跌,注定了庙会的逐步凋零。那种摩肩擦踵,热气腾腾的场面再也无法复现了。取而代之,现在三柏顶岗最受关注和重视的时候,反而变成每年正月初一的凌晨时刻了。每年春节,大量的外出人员回到家乡,是少有的团圆的时刻。很多家庭都选择正月初一凌晨去三柏顶岗烧香,放鞭炮,以乞求来年的好运。烟雾缭绕,炮声隆隆,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烟花爆竹的味道。随着春节的结束,这里又恢复往日的宁静或是萧条。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