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周四。
今天降温,风很大,离考研的日子也更近了。冯温早上发来消息,要我这些天不要打扰她,她要闭关。
我乐得自在,中午专门腾出时间,研究路平给我的修炼功法。
我藏在宿舍床上,拉上床帘,郑重其事地把灵石放在玉石板上面的凹槽里。就像手机充上了电,灵石和凹槽的连接处开始散发出微弱的光亮,很快,玉石板上面就慢慢地勾画出现了一副3D立体图景。
图景是一个人体模型,周身有很多黯淡的光点,紧接着,一道浑厚的声音响起:“吾乃陈桂门外院长老万思全,传入门功法于尔等凡夫,愿多加领悟,若有成功入门者,可凭此笺,入我山门。”
我文言理解能力还不错,知道这是大佬讲课前的开场白,我不知道这东西是不是一次性的,所以早早架好手机录像。
“万道修真,其源于一,始于纳气。”
“气有浊清,浊者藏于万物,分有五行之属;清者游于天地,至纯无垢。”
“浊气易纳,所进亦速,然路短也,非长久之计。”
“清气难取,进步虽艰,前途无限,吾辈当为之。”
“是故浊卑而清尊,尔等应摒弃短视之饵,求万年长青之基业。”
不难判断,讲课的这个长老是一个仙修,提倡从天地之间纳取清气。
“万道修真,其源于一,始于纳气”,或许不管是仙修邪修,入门的时候都是一样的,起码差别不大,就像上学时候的教材,也分人教版、苏教版、部编版,但其中的内容差不太多。
“人之躯,纳气器,纳何处?经脉十二: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手足阴阳脏腑之分,此为修真之本,万功万法界源于此。”
“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之内,属脏;阳经行于四肢之外,属腑。”
“十二经脉之循行交接,有律可循”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交于手三阳经;手之三阳,从手走头;交于足三阳经。”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交于足三阴经;足之三阴,从足走腹。交于手三阴经。”
“手足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无始。”
“十二经脉,通半数以上者方可修真,通八脉者必至玄黄,通十脉者地级无忧,十二通畅,则有天级之资。”
讲这段的时候,玉石板上的3D立体人形上的光点闪烁,对应万思全讲的内容,讲经脉循行路线时,相应的光点之间就连出一条线,非常形象,但我也只听了个半懂,穴位名称太多了,我记不住。
“凡初纳者,当静心凝神,闭目塞听,摒弃杂念,任凭风霜雪雨,感念寒暖,是时当有无风之风流于体表,此即天地灵气,放松心神,灵气自当入体,运气于脉,灵气首选之脉,即为主脉,往后修真功法,当契合此脉,方能广进。”
“凡有资质者,十日体触敏感,二十日可有灵气触体,一月之内可纳气入体,一月之外无寸进者,与修真无缘耳,应于俗世生活,勿沉溺于此,徒费日月。”
说完,玉石板上的图景就暗了下去,路平给的那一块白色的灵石,也有二分之一失去了奶白的光泽,变成黯淡的灰色。
“很有挑战性嘛。”
刨除那些花哨的理论,修炼入门,其实并无捷径,无非是坐在那里感受灵气,等待灵气自动进入经脉,连个口诀也没有。
我对共发的真实性并不存疑,我拿出当年应对高考的态度,对照着手机拍摄的视频,把万思全说的每一个字都写在小本本上,顺便提炼中心思想。
“第一部分讲气是什么,提倡清气。”
“第二部分讲经脉及其运行路线。”
“第三部分讲纳气的具体办法。”
笔记整理好之后,我上网查了查了人体经脉,发现百度上讲的跟万思全讲的人体经脉完全一致,还附有人体经脉图,比玉石板上的清晰多了。
“嗯?”
按万思全的讲法,人的初始经脉并不是全部通畅的,通畅的经脉越多,修炼的上限就越高,但是我查到的资料显示:“十二经络,在每一个正常的人体内都是连通的,不通,就会产生疾病,这事就是所谓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难道这个地球上,人人都是修真小能手?又或者,两者对于经脉连通的定义不同?
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
小说里讲到修炼,都讲究环境,要感受自然,必须融入自然,那么待在学校里肯定是不行的,我在学校附近搜索到一处郁郁葱葱的小山,靠着长江,不高不险,既没有名胜古迹,也没有游客中心,听起来像是理想的修炼场所。
问题是,要不要带冯温一起?往后也有个同伴,成就神雕侠侣一般的美事。于是我拨通了冯温的电话,跟她说我在小龙山给他准备了一份人生惊喜。
“你有病吧,我都说了我要闭关,哪里有时间出去玩,你要是闲得慌就多找找工作。”
冯温的心情貌似不好,算了,让我自己先试试吧,成功了再分享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