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黄金时代
次日。
直到日上三竿,谭棋才起来。
谭尚武和谢玉兰去了上班,只留谭画在房间里复习功课。
听到动静,又赶紧出来,把热在炉子上的早餐端上桌。
“哥,快来吃早餐,天冷凉的快。”
“咦呀,啧啧啧,谁家姑娘这么贤惠呀?以后谁娶了,不得幸福死啊。”
“哥,你又瞎说。”
看到小姑娘脸红,谭棋哈哈大笑,端着脸盆去洗漱。
等再回来,早餐、碗筷都已经摆好。
两个馒头,一碟小咸菜,外加一个鸡蛋,一碗白米粥。
“还挺丰盛哈!要不要一起再吃点?”
“你吃吧,我复习功课去了。”
“哦,不会做的题,可以问我,哥教你。”
“才不问嘞,问你个初中生,我不要面子的吗?”
“嘿,初中生怎么啦?”
谭棋翻了个白眼:“别拿初中生不当文化人,你哥厉害着呢。”
“咣!”
房门关上,谭棋被无情且坚决的嫌弃了。
谭棋无辜的眨巴两下眼睛,继续吃早餐。
吃完早餐,把东西装进军挎包,又直奔八里庄街道。
现在的街道办事处,权力可是很大的。
介绍信,证明信,户口迁出迁入,结婚离婚登记,纠纷调解等等民政方面的事情,全都归这边管。
有时也帮着抓流氓,抓小偷,抓破鞋,又干着派出所的活儿。
农村公社的大队部更狠,直接配枪,就问你怕不怕?
所有机关单位中,估计也就街道最热闹。
这几个月更不得了。
返城的知青,全都围在这里等待分配工作。
从天亮到天黑,人山人海,吵吵嚷嚷,乱的跟菜市场一样。
谭棋来到街道,发现办事处那个小房间,已经彻底被人群淹没了。
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往里挤。
工作不工作先不说,关键得把户口迁回来。
这可是大燕京的户口,不用过几年,就能羡慕死无数人。
现在他只要一登记就有。
气人不?
这就是典型的,读的好不如生的好。
谭棋左扒拉,右费劲来到办公桌前,发现街道干部他还认识。
一个胖大婶,叫李桂花,住在隔壁四号大院。
也是他同学、发小朱光明的妈妈,从小没少去她家蹭吃蹭喝。
“李婶,今天您值班呢?”
李桂花看了谭棋两秒,一拍脑门:“你……你是小棋?”
“哈哈哈哈,认不出来了吧?”
“哎呀,这模样真是全变了,长的也高,一米九吧?”
“哪有,一米八二才。明子回来了吗?”
“回来没两天,也就上个月底。你呢,啥时候回来的?”
“昨天刚到,今天赶紧过来向组织报道,还得麻烦您给登个记。”
“麻烦啥呀,这是婶的工作。再说,你是外人啊?”
“那不是,婶的馒头又大又白,软软弹弹,我可一直馋着呢。”
“哈哈哈哈,亏你还记得。馋了就家来,保准还是那个味儿。”
“那敢情好。”
谭棋笑着把证明信、申请材料、户口簿、粮油证通通递过去。
李桂花稍微翻了一下,就利利索索的帮忙办好,然后递给他一份材料。
“这是咱们知青工作分配政策的文件,区里每半个月开一次宣讲会。你就甭花那个时间了,自己看看省事。”
“哦。”
谭棋拿过来前后大概一扫,便皱起了眉头。
按文件上说,知青的工作分配,主要有三条路子。
一是,机关单位、工厂扩招。
能招多少招多少,没有编制就签合同,算临时工。
像八里庄街道,说的肯定是三大棉纺厂,以及配套的学校、食堂等地方。
二是,鼓励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
由街道出面,弄些小作坊、小加工厂、小摊位,让知青们去干。
三是,顶编。
就是顶替编制,父母提前退休,由子女接替岗位。
说起来,也算是七八十年代的特色。
不对,几十年后也还有。
只不过没那么普遍,人家玩的也更隐秘而已。
但对于谭棋来说,这三条都没有吸引力。
机关单位就甭想了,肯定轮不到他。
进棉纺厂当工人,虽说工资不错,但太累太死板,没意思。
李桂花看他皱眉,便问道:“小棋,你有啥想法?”
“我能有啥想法,考虑考虑先。”
“那你可得抓紧,越到后面越难排。要按婶说,就去拖把厂上班,光明也在那里。”
“拖把厂,咱这还有拖把厂?”
“上个月刚弄的小厂。咱棉纺厂不是有现成的碎布头吗,就地取材,创造就业岗位。”
“噢,这主意挺好。”
“要不就帮你分到那里去?”
“我再想想吧。”
“小棋呀,要求别太高,现在分配可不容易。”
“知道了,婶,我先走了!”
“好,记得来玩啊。”
“诶,得空就来。”
谭棋挤出办事处,迎面的冷风直灌后颈,估计又快下雪了。
“组织靠不上,还是得自力更生啊。”
“可眼下这年头,钱咋赚?”
谭棋看着天空发了会呆,旋即提了提衣领,径直朝邮电所走去。
八里庄真的什么都有。
吃喝拉撒大保健,生老病死一条龙,不用出庄,人生玩完。
走了二十多分钟,谭棋来到邮电所。
现在的邮局,也很厉害,很牛逼。
电报,电话,信件,包裹,汇款,取钱,功能齐全,业务繁忙。
就是……服务态度不咋好。
邮电所里办事的人不少,声音最大的还是工作人员。
“你这都超过1秒了,得按3分钟算钱。”
“……”
“谁让你自己挂电话那么慢啊。”
“……”
“不行,你这是挖国家的墙脚,搁前几年都得批斗。”
“……”
整体听上去,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谭棋搓了搓发僵的脸,走进去找了个角落,然后翻出自己的钢笔和信纸,开始书写。
问:1979年干什么好赚钱?
答:当文人。
这是唯一的正确答案,不容任何反驳。
做生意什么的,暂时就别想了。
动辄直接掉脑袋,连踩缝纫机的机会都不给你留。
而经过极度压抑的动乱期,人们的精神需求,又比物质需求更加强烈。
所以眼下文化事业复苏的非常迅速,未来十几年更被称为“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文人的时代。
无数经典著作诞生,大批诗人作家扬名。
所以工作无望的谭棋,没怎么犹豫,便决定走这条路。
好在,他上辈子,也勉强算半个文人。
大学毕业混过一段时间社会,然后就在燕大图书馆当管理员,再也没挪窝。
谈不上有出息,但杂七杂八的书籍、读物,那是真的没少看。
而且记性相当不赖,以致别人都称他为“移动的图书馆”。
当然,文人讲体面,文坛也有鄙视链。
写诗的看不起写实的,写实的看不起写小说的。
是的。
如今的诗人还没被饿死,而且正值风头最劲之时。
但凡一首好诗发表,转眼就能火遍大江南北。
相较于作家,诗人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顶流,超级大明星。
谭棋现在想要迅速成名,一举踏入文坛,诗歌无疑就是首选。
笔走龙蛇,墨过留痕。
很快,一首经典名作便跃然纸上。
名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