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难得的机会
“道家三宝,其一不敢为天下先”,大王却与之相反,而商容如今既不能作为一闲人归去,命运所沾又不能违仙神之意。
一去难作,一作两难。
想之仙神皆悠然尘外,貌似人族对仙神的信仰天经地义。
黎庶无知,大王又狂妄自大。
周围人有意粉饰,加上刻意蒙蔽,大王难免忘乎其形。
可大王发布巽令,为什么感觉有扭转乾坤之力?
其中又有何玄机,他就更无法清楚了。
满朝卿士大夫隐隐感觉大王是有道之君,只是对他们不太友好。
人间历历所生之事,在女娲宫中抬头的一瞬间便注定。
与其说是举止失当,倒不如说是空有人皇之名的他,对女娲的一种慕羡。
但今时不同往日!
杨任角立杰出,听出大王语带玄机,“莫可究诘过深”,自无曲备之意,手持诏命,文武皆至,朝里更是有不少前辈,为政一绝。
即奏:“臣虽刻己,但恐诸事粘着,大王独出心裁,六部乍设,各位空虚,有能者担之,臣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也难得其所哉,而大王日理万机,观于既往,下听群臣看谁可暂任。
若大王不与,则另论。
六部个个主管,看谁能胜任空位。”
莫教事频频,般般非等闲。
就连王后身边的侍婢,都知道杨任的意思是,在朝中定下六部人选。
“君无戏言”,那定就是定了。
至于什么人适合,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主管,不能不好好忖度。
同朝为臣,杨任对一些朝堂大臣的能力也更为了解。
子受准其所奏。
鉴往知来,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主管,并非无可任之才,经一览,自然有可以胜任之人。
也无障阻,被提为六部主管,可以说子受对他们恩深似海。
更无人敢在此时阻于六部之制,妨碍江山社稷。
六部主管无不是受激赏之人,可一一而定,横绝奋飞方能任六部之职。
此前俱是无能之辈!
其令昏昏,使人昭昭。
每况愈下,朝政日非,慕古薄今,死守成制,小不知大体,用时不胜其任。
而定六部后,其再也不能肆无忌惮。
只有这样,六部交给他们,子受才算放心。
只是不知……
如今国库入不敷出,关键还是户部主管。
比干为正相,商容本可为副,使之戴罪立功。
但商容深陷其罪。
贼计阴谋中,商容可是很重要的。
人尽其才,就让商容担任户部主管,也不算可惜。
如果商容不能以身作则,便知其罪如何,同时以解众惑!
纵使三公也不能违律屈法,丞相、六部主管更应谨守职责。
一切皆是杨任所奏、所议、所提,子受点头。
而杨任心中直赞大王英明果断。
疑贼奸计,遂用之惩之,而非杀之。
法不可废,丞相和六部之间,权利渐渡,从而不能以意为之,乘间作祸。
维护江山社稷,分散了一人治权的危害。
显然子受更注重“人治”,而非“天随人愿”!
大王神情漠漠,语气淡淡。
“春色融冶,景鲜物妍,孤即日便打算带王后外出游玩一番,正值三月,不知诸位爱卿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春上国事繁多,大王竟有心出游?
大王出人预料的事情,群臣早已司空见惯,满朝卿士大夫,只有商容感受不一样。
子受一言,商容知道这是难得的机会!
但商容自知其非,之前他一直按耐,不发一言,不是他宠辱不惊,而是他一直在等待适合发挥的时候。
如今他屈居户部,满朝卿士都在看着他。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虽然自身有些惨淡,相比于之前朝政独揽,如今已是千古罪人。
而大王之所以没有不依不饶,只是大王需要暂用他,暂任户部。
虽然不能濯洗其罪,但朝中言奏,间有国事,就应奏报出来。
子受面无波澜,但对商容而言,大王天
威难测,恐有外露,殊不知子受一切尽知。
以看风景的名义出游显然不合适,开门见山直言,朝堂照见,
整顿朝堂之后,以罪臣之身,渐入苦境的商容禀道:“人有所长,物有所短,如今大王设六部,各司其事,非天赋所能赐,如大王这般圣明,古之少有,春色融冶,大王所言极是,但明日三月十五,乃女娲诞辰,女娲生有圣德,乃人族圣母,朝中诸臣雀立,为民衣食父母,宜为大商祈福。
罪臣商容请奏,大王当降身前往女娲宫,亲自降香。”
商容既然上奏,子受自然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然不能令人寒心,他也不能食言。
明日三月十五,家家结彩,户户铺毡,其中的花费当然也很大,可不是毛毛雨。
听完商容所奏,子受大大落落的样子。
无论是女娲宫,还是泥胎塑身的女娲像都花费不小。
别看子受满不在意,整个大商对女娲的信仰绝对虔诚。
这也是商容请奏进香的理由。
为了稳固人心,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大商的长治久安,他也得做做样子。
当然,他要泼冷水也行,只是违背民意而已。
子受想悠悠洋洋外出是不可能的。
客观情况是,不管他想不想,都得去降香。
商容如今已经不是丞相,地位一落千丈,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子受痛恨一些祭祀,但对大商一些正常的供奉信仰是不能阻止的。
朝堂一时无声,从女娲宫到朝歌城相距五十里地,女娲诞辰乃大商普天同庆的日子,介时上下同欢,春明景和,朝露正起之时,会有种种仪式和活动,今方春,人间诸事频频,且弃游,降香女娲宫似乎符合道理。
属(zhu三声,着意,关心)意于仙神,适逢其会,祈神奉祀,多谬悠之说,女娲宫长年香火鼎盛,作为女娲塑身的女娲神像并非女娲化身降临之所,凤羽临朝,而有人则会无风生浪。
进香之事,若商容所言,“祀此福神,造福国家,则迎四时康泰。神仙庇护,则国祚绵长,风调雨顺,灾害潜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