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重生人皇,功德拉满打造不败殷商

第126章 真前所未有

  身为三个儿子的母亲,王后其实并不关心朝事,她只想为大王好好培养继承人,为天下黎元造福。

  生在帝王家时,就注定了三个孩子的命运。

  三个孩子亦要为此努力,尤其是小儿子,他们的父王对他期望最重。

  朝臣说着丞相的事,但王后却在想着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小儿子武庚。

  么子聪明伶俐,也最贴心,最宠溺。

  “么子”是王后对小儿子的爱称,类似小名一样的昵称。

  武庚作为“幼子”、“最小的孩子”,被王后习惯性的称“么子”,类似于“老么”,“老幺”,最小,最后的意思。

  这是河南、河北一带的方言,商朝都城在河南一带,朝歌自然有这样的方言。

  在洪荒世界,朝歌王都自然有这样的方言。

  王后姜应缡常刮着武庚的鼻尖,宠昵的说:“谁最后出生,谁是老么,谁最小,谁是老么。”

  不用奇怪,河南、河北方言都这么说,与南方的“老幺”差不多的意思。

  武庚却因为年纪最小,什么都做不了,时常不服气。

  姜应缡也在提醒他,要向着两个哥哥努力追赶。

  王后年青,而武庚不过四岁而已。

  姜应缡以母亲的身份亲自带着武庚。

  同弟弟武庚不同,两个哥哥殷郊、殷洪早已各自独立,早就不用人管了。

  此时王后虽然无意关心于朝事,却也知道这帮大臣经通权术,却在治政上一无所获。

  于朝事议论争执浑身是口,实质尽是庸奴!

  并不像自己说的那样虚怀若谷,更无公正正直之心。

  按照大王的意思,说是奸邪也不为过。

  丞相尚违帝命,文武尽皆如是。

  底下朝臣眼巴巴的望着王后,却不知道已经为王后所嫌弃。

  朝臣中许多依靠王后,在朝堂才得立足,有王后庇护则始终无恙,王后不帮他们了,怕是不好受了。

  这怎么成呢?

  为民父母,他们怕是忘了什么。

  王后也恶其所为。

  而对群臣而言,大王所行古今未有,天命不坠,治乱存亡,乃大王一念之间,后宫干政,是谓过矣。

  王与王后共朝,仅此一事,可称荒唐,真前所未有。

  子受的其他离谱操作他们还没有见过,不过很快就可以见到了,比如说在女娲宫题诗,亵渎女娲。

  王后虽称仁慈有德,博览群书的她还没见过子受真正的操作,真正见到的话,就连王后都得窒息。

  面对群臣所请,对丞相是加罪还是减罪,子受心里早有盘算。

  只是王后有些心不在焉,不知为何。

  以王后之德,总归要给群臣一个回应。

  群臣怀疑大王被宠之近习,竖臣蛊惑,才有当前如此荒唐的局面,大王还好理解,王后怎么也……

  前者做出这种事并不稀奇,可王后……

  王后之有德乃人所共知,群臣第一次有了疑问。

  王后作为一国之母,是天下人的表率和榜样。

  而王后以其自身为榜样,一直以身作则,规规矩矩,未曾越界半分。

  况且王后对群臣不薄,今日是怎么了?

  如今的王后已与往日大不相同。

  而随着王后出言,则也解开了群臣心中的疑惑。

  不过听了王后的话,却是超出群臣的意料之外。

  因为王后说,这一切都是太师安排的。

  群臣共谏,未达目的,却炸出件令他们震惊不已的事情。

  太师的心病就是朝堂之事,会这么纵容大王吗?

  以群臣对太师的了解,绝然不会相信,也不敢相信。

  他们宁可相信是大王和王后堂而皇之。

  却如他们所想,不过子受可不会去和他们解释,而事实如何,他们也永远都不会知道了。

  而与其说是为了家国天下,不如代以王后之德,太师之名,二者在说服力上差距明显。

  群臣尚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真的?

  不由得都看向丞相。

  太师与朝堂之首的几位大臣通过气,以太师之意,当然是真的。

  商容也没有说话。

  朝堂上许多世为国臣,他们表现出痛心疾首的样子,叹息北海战事未平,百姓流离,黎民遭难,太师为何在离开朝堂后,作出如此决定?

  有人还是不相信,以为大王以此诳惑群臣,徒以名位门第立于朝堂的这些人,论起地位高低,绝非能与丞相相比,更不能与太师相比,却鼓动朝堂。

  群臣则难得同心,一致提出质疑,尤其是在丞相被罢的情况下,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胆子!

  乃下令朝堂之臣不得再言。

  “孤一直听从太师的教导,为了稳固朝堂,有所帮助,王后也只是遵照太师之意行事,丞相商容又不当在位,治政不公,事理不平,身为朝堂之首,很难再为群臣表率,王后能为人所不敢为,王后之德,世人竞慕,王后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也支持孤的做法,理解太师的用意……”

  子受打算三月十五日,带着王后一起去进香,自然要把王后说的好点。

  到时就算他题淫诗亵渎女娲,也有王后撑着。

  同时他有意设置六部,古来盛世之君,兴利除弊,改革旧制,除旧创新必不可少,但必定会触动大族的利益,一些家族利益的代表自然不会消停。

  明天就是三月十五日,

  经过一番试探,有些皆已经明了。

  身为帝王师的太师不在朝堂,能说上话的就只有丞相商容,商容还被他罢了,但也不能不让他说话。

  以商容为首的朝堂之势必须重新打乱,并且三月十五是否降香女娲宫,商容是关键!

  商容虽然有违帝命,但有些事必须获得商容的支持才行,这样朝廷群臣才能闭嘴!

  至于商容是否会同意,已经不在子受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阴谋、算计则又无孔不入,与其想想外界多么危险,不如先想想自身。

  周氏是除大商外,唯二的气运王朝,危机四伏之下,大商的王朝气运也会有所不及,而一切的转折点就是明日三月十五。

  衮衮诸公先逢为上意,以至于子受题诗女娲宫后,百官俱是钳口,太师不在,丞相商容见此,只是装模作样的奏说,便没有了后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