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劫掠上缴一半
待赵炳等人撤至镇外,后勤营已经抵达。曹豹、李林等将领立刻围拢过来。
“大哥,这镇子可拿下了?”曹豹急切问道。
赵炳点点头,目光坚定:“老三,安排人将受伤士卒抬出救治,让孙大夫即刻赶来。后勤营马上埋锅造饭。
李长吏,带识字的人准备记功。阿豹,你率人将镇子围住,一个人都不许放跑!”
众人齐声领命,各自忙碌起来。
赵炳望着镇内不断升起的烟火,脸色愈发凝重。
这场胜利背后,如何整肃军纪、掌控局面,才是真正的考验。
~~~~~
一个时辰后,镇子中的火焰终于尽数熄灭,弥漫的浓烟也逐渐散去,四周看似恢复了平静。
然而空气中还残留着刺鼻的焦糊味与血腥味,断壁残垣间不时传来木材断裂的吱呀声,为这份平静增添了几分诡异与压抑。
“还有多少人没回来?”赵炳端坐在马上,语气平淡。
赵虎立刻出列,抱拳行礼道:“大哥,我们千户死伤八十余人,归来者六百七十人,还剩三百余人未归!”
赵启神情有些黯然,沉声道:“大哥,我们千户死伤二百余人,归来者二百六十二人,还剩五百余人未归!”
陆山也上前一步,大声说道:“将军,我们千户死伤七十余人,归来者七百二十一人,还剩二百余人未归!”
这伤亡比例一公布,四周的将领脸色瞬间都变了,齐刷刷的看向赵启。
赵炳轻咳一声,目光转向赵启,缓缓说道:
“老四,你们千户虽说是冲在最前面,但你们这伤亡也太高了。
本将军刚才在外面都看到了,你冲进镇子中,根本就没管军队的指挥,径直只管自己冲,还险些遭遇了危险。
这般做肯定是不行的,本将军设立你们这些指挥官是做什么?不就是为了指挥军队吗?
咱们现在也不比以前了,不需要你冲在最前面,你也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本将军可不想,日后我们富贵了,你却不在了。”
这番话一出,周围将领原本紧绷的脸色总算缓和了些。
赵启却没察觉到大哥是在为他找台阶,只觉得心中一股暖流涌过,感动地说道:
“大哥,俺知道了。以后俺一定注意安全。”
赵炳点了点头,再次看向镇子,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这场放纵也该适可而止了!你们带人进去,将自己手下未归的将士都领出来吧!
三通鼓响后,未至者,皆斩!”
三人对视一眼,立刻明白了赵炳的意思。
随着耳边响起的第一声鼓声,他们不敢有丝毫耽误,迅速点齐已经归来的手下,朝着镇子中心奔去。
“大将军有令,所有士卒镇子外集合!”
“大将军有令,所有士卒镇子外集合!”
“大将军有令,所有士卒镇子外集合!”
冲进镇子中的士卒们敲起铜锣,开始挨家挨户地大声呼喊。
此时的士兵们,不少人刚刚从放纵的狂欢中回过神来,脸上满是疲惫。
听到外面的叫唤,他们睡眼惺忪地嘟囔着。
“外面怎么这么吵?”
“外头在叫什么呢?”
“哥几个,别睡了,出去看看。”
下一秒。
“哐当”一声。
几个全副武装的士卒,一脚踹开了院门。
屋内还光着身子的士兵,第一时间警惕地四处寻找武器,眼神中充满戒备。
但很快,他们注意到来人左臂都系着一根红布,知道是自己人,才稍稍放松了些。
还没等他们完全松口气,这群士卒便大声吼道:
“大将军有令,三通鼓响后未至镇外者,皆斩!”
喊完,他们看都没看缩在角落中的赤裸女人,以及院子中倒在角落的无头男子。
转身又继续寻找其他未归的士兵去了。
屋内的士兵们闻言大惊,屏息凝神仔细一听,果然听见镇子外传来阵阵鼓声。
这下他们彻底慌了神,手忙脚乱地四处寻找着衣服和武器。
一个瘦弱男子捡起一件衣服,抖了一下发现是自家小旗的,立刻说道:“小旗,这是你的衣服!”
那小旗正忙着从一具没了头颅的尸体身上扒衣服,瞥了一眼手下递过来的破烂衣服,摇了摇头说道:
“这衣服都破成这样还咋穿?你看看这老爷身上的,俺听说叫丝绸嘞,俺这辈子都没穿过这么丝滑的袍子,现在有机会了可不得穿上。”
说完,他也不管袍子上沾染的鲜血,直接就套在了自己身上,还得意地抖了两下。
周围人一听,也纷纷扯下刚穿上的衣服,开始在地上翻找那些看起来就值钱的衣物,随后胡乱地往自己身上套。
等这一队士卒出来时,每个人身上都穿着花花绿绿、不伦不类的衣服,模样滑稽极了。
此时,另一个小旗带着士兵走了过来,看到他们这副模样,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这群士兵也不在意,搂着身上抢来的金银珠宝,快步朝着镇子外奔去。
结果他们刚跑到镇子外,就被一群士兵拦住了。为首的百户大声喊道:
“大将军有令,所有劫掠所得,上缴一半!”
这个百户是跟着后勤营那两千人一起来的。
因为没有参与镇子内的劫掠,此时看着这些士卒,大包小包地往外带金银珠宝,眼睛都红了,心中满是嫉妒。
他暗自懊恼,早知道就不留在后勤营了,虽然不用上战场拼命,但也没了劫掠的机会。
更让他生气的是,镇上的人竟然这么快就撑不住了,要是再多坚持一个时辰,说不定他也能进去大捞一笔。
可那些抱着财宝的士卒却不乐意了,立刻叫嚷起来:
“什么?要上缴一半?这可都是俺们兄弟拿命厮杀得来的,凭什么要上缴一半?”
之前喊话的百户心中一喜,觉得立功的机会来了,立刻抽出长刀,大声吼道:
“大将军有令,劫掠所得,上缴一半!若是不从,就地正法!”
与此同时,周围其他几个百户也跟着大声呼喊起来,声音震得刚到镇口的士卒们脑袋嗡嗡作响。
众人不自觉地后退了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