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挑起乱世:从流民开始杀官造反

第42章 澄城县的应对

  澄城县。

  浑浊的河水在脚下奔涌,李镖头一行人刚一踏上对岸的土地,便一刻不停地朝着澄城县疾驰而去。

  马蹄扬起阵阵尘土,他们心急如焚,只想尽快见到澄城县令,为两河镇的百姓求得一线生机。

  李镖头等人,气喘吁吁地向守将诉说着来意。经过一番交涉,他们终于得以进城,匆匆赶往县衙。

  推开县衙大门的那一刻,李镖头的声音带着哭腔,几近绝望地喊道:

  “请县尊救救两河镇的百姓吧!那群贼寇已经攻破镇子的围墙,小人逃出来的时候,他们正在大肆屠杀!血流成河啊!”

  他双目赤红,泪水混着脸上的灰尘,在脸颊上划出两道深深的痕迹,狼狈又凄惨。

  澄城县令是个身形臃肿的中年男子,圆滚滚的肚子将官服撑得紧绷。

  此刻,他看着眼前这个昨日傍晚还生龙活虎的壮汉,短短半日竟变得如此落魄不堪。

  不禁感到一阵寒意从脚底窜上脊背,浑身止不住地微微颤抖。

  县令身后,一个尖嘴猴腮的青年上前一步。此人额头上贴着一块狗皮膏药,显得格外滑稽,却又带着几分狡黠。

  他伸手搀扶住摇摇欲坠的县令,目光警惕地盯着李镖头,开口问道:

  “那贼军到底有多少人?会不会打到我们澄城县来?还有,你究竟是怎么逃出来的?”

  县令在青年的搀扶下,好不容易稳住身形,缓缓坐到上首的椅子上,强作镇定地说道:

  “正是!李镖头,你速速将贼军的详细情况报与本官,本官也好早做准备!”

  跪在地上的李镖头,满心满眼都是两河镇百姓的惨状,根本无暇顾及上方两人的小动作。

  他急忙回道:“回县尊的话,那贼军的人马实在太多了,小人慌乱之中根本没看清具体数目。

  但远远望去,乌泱泱的一片,一眼望不到头,队伍拉得足有好几十里长!小人估计,贼军人数恐怕不下十万人!

  至于那些贼寇会不会来澄城县,小人实在没办法保证。

  不过,今日早晨那伙贼寇便派人传话,让我们交出镇上的所有船只,说只要照做,便可饶我等一命。

  可我们担心交出船只后仍是死路一条,便没有同意。这才引得贼寇恼羞成怒,发起了进攻。

  小人心中暗自揣测,若是那伙贼寇无意攻打澄城县,要那么多船只是做什么呢?

  小人正是趁着混乱,抢了一艘船,这才逃离了镇子。

  依小人看,那贼寇极有可能会来澄城县,就算不攻打县城,多半也会从附近路过。”

  县令和那青年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怀疑。

  在他们看来,整个白水县人口有限,就算把所有百姓都算上,也凑不出十万人的军队。

  这李镖头明显就是,故意夸大贼军的数量。

  不过,这种为了凸显敌军强大而虚报人数的行为在官场中并不少见,他们也没有过多追究。

  只是在心里默默记下,打算稍后再做判断。

  “这该如何是好?我们县中满打满算也就百来个衙役县兵,就算加上巡检司的人马,也才六七百人罢了。就凭这点兵力,如何挡得住如此庞大的贼军?”

  县令慌了神,平日里的官威荡然无存,竟直接将心中的恐惧,说了出来。

  李镖头猛地抬起头,瞪大了眼睛,满脸都是不可置信的神情。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县令在听闻贼军消息后,竟如此胆小怕事。

  县令身边的青年反应极快,见状轻咳一声,语气严肃地说道:

  “李镖头,事情县令已经知晓了,你先下去吧。后续如何安排,我们自会通知你。

  还有,贼军的消息切不可在城中随意流传,否则一旦引起百姓惶恐,导致人心大乱,你便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李镖头失魂落魄地站起身,眼神空洞,机械地点了点头,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出了县衙。

  一路上,他不停地在心里问自己:

  ‘自己在期待什么呢?昨天不是已经知道县令的性格了吗?还指望他能救两河镇的百姓,真是痴心妄想!’

  等李镖头离开后,县令的表现愈发不堪。

  他额头上的汗水不停地冒出来,一颗颗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官服上。

  “聚明,如今可怎么办才好?依我看,咱们还是收拾细软,赶紧逃命吧!”县令声音颤抖,眼中满是恐惧。

  被唤作聚明的青年,却显得十分镇定,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他微微眯起眼睛,沉思片刻后说道:

  “县尊切莫慌张。依在下看来,这伙贼兵的确有进攻澄城县的打算,不过,他们尚未过河,我等还有时间谋划应对之策。”

  县令原本黯淡的眼神中突然闪过一丝希望,他急切地问道:

  “哦?是何办法?若能击退贼军,聚明你当为此战首功!

  届时,我一定向朝廷奏明你的功绩,帮你洗脱罪名,让你重获举人功名。

  以你的才学,只要能恢复身份,日后金榜题名、飞黄腾达也自无不可。”

  青年听后,心中不禁一阵心动。

  虽然他对县令的承诺半信半疑,但如今寄人篱下,而且澄城县一旦失守,自己也将陷入绝境。

  在这种唇亡齿寒的情况下,他也只能将自己想到的计谋说了出来。

  (这是个比较重要的配角,大家可以猜猜是谁)

  ~~~~

  第二日,天色刚刚破晓,天边泛起鱼肚白。

  赵炳的冲天大将军旗帜在晨光中迎风飘扬,鲜红的旗帜上,“赵”字格外醒目,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整个营寨。

  随着旗帜缓缓北行,原本安静的营寨瞬间热闹起来,士兵们迅速集结,战马嘶鸣,人声鼎沸。

  整个营地仿佛一台老旧的机器,开始乱糟糟地运转起来。

  首先出发的是战兵司的一个千户,他们作为先锋在最前头开路。

  紧随其后的是赵炳的中军,周围严密地包裹着,战兵司的一个千户和亲兵司,将中军护得严严实实,安全度极高。

  最后则是后军,后军队伍最为庞大臃肿。战兵司的最后一个千户,便在这里负责护卫安全,防止有敌人偷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