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汉灵帝

第56章 征辟国师

  雒阳北宫,德阳殿。

  皇帝离宫两个月,让赵忠整理了一下两个月以来的奏表,拣一些要紧的呈上来。

  赵忠领着一群侍从,捧着一堆奏表,放在案几上。

  “这两个月有什么大事?”刘宏问道。

  赵忠挑了几份奏表,递给皇帝:“南阳旱情,大半耕地减产;兖州旱情,又生了瘟疫;扬州旱情,百姓饥馑。”

  “对了!”

  赵忠似乎想起来什么,从奏表中挑出一个。

  “陛下,你看,扬州百姓正在串联,要一起迁徙到冀州去。”

  “百姓迁徙?”

  刘宏接过奏表,仔细看了看。

  秦汉有户籍制度,百姓没有官府授权,不能随意迁徙,这是为了保障农耕的稳定。

  百姓要一起迁徙,说明当地治理环境很差,官员即解决不了百姓的诉求,又无法约束百姓。

  当然,刘宏并不担心百姓真的大规模迁徙。

  因为百姓迁徙,动的是豪族利益,凡事动豪族利益的事情,自有豪族出手解决。

  赵忠跪坐在一旁,拱手道:“陛下,二千石曹卢植已经严查,抓了不少官吏,可百姓迁徙之事,还是不能遏制。”

  “怎么回事?”刘宏问道。

  赵忠小声道:“是太平道首领马元义在背后操纵,想把信徒迁到河北。”

  “哦?”

  赵忠解释道:“太平道信徒遍布八州,张角虽然为掌教,但早已不能完全控制。

  “太平道根基在河北,总坛都是张家人。

  “马元义许是想着,率领数万信徒,迁移北上,展示其威望……”

  刘宏颔首,失笑道:“没想到太平道也有拥兵自重之事。

  “赵卿,你去拟诏,征辟张角为国师,请他入雒阳为朕讲道。”

  “啊?”

  赵忠吓得差点趴在地上。

  “陛下,这……”

  “怎么了?”

  “陛下你忘了,司徒杨赐在位时,多次举报张角意图谋反,还有谏议大夫刘陶,也上书请陛下捕杀张角。”

  刘宏道:“朕给他们机会了,让他们找律法给张角定罪,可以从三皇五帝时开始找,他们不是没找到吗?”

  大汉官府还真逮捕过张角。

  当时公府、御史台都参与了此案,到最后确实没有找到法律条文,给张角定罪。

  汉承秦制,律法讲究后发制人,法无明令禁止不为罪。

  而且只追究行为过失,不搞诛心之举。

  太平道蓬勃发展,虽然有一定隐患,但从古至今,也没有道门作乱者。

  即便张角内心十恶不赦、丧心病狂,只要没有违反律法的行为,就不能提前处置。

  太平道创建十几年。

  张角确实在劝人向善,散布符水,治愈疾病。

  虽然有编造神学的行为。

  但后汉以《赤伏符》立国,朝廷本身就是最大的神学编造者,难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而且太平道出自黄老之学,往前数二三百年,那是正经的大汉国学。

  虽然士人没能给张角定罪,但同样以治世之道为立身之本,士人和太平道之间,还是有嫌隙的。

  赵忠叹息道:“请张角来,士人们肯定又要上书。”

  “上书说什么?朕又不是让张角去教太学,只是请教一些养生之道,他们士人懂养生吗?”

  赵忠忽然笑了一声:“听闻关西大儒法真,懂养生……”

  “你不要打岔!”

  刘宏正色道:“士人无非老调重弹,说张角有谋反之心,他要是敢来雒阳,指责不就不攻自破了吗?”

  “陛下……”赵忠还想劝说。

  刘宏目光一冷:“朕要你这个大长秋是干什么的?”

  赵忠闻言,也不敢多说了。

  ……

  仲秋时节,芳林苑里菊花盛开,到处是夺目的芬芳。

  朝政的事情有十常侍和尚书台处理,皇帝这边只需要把握方向,轻松不少。

  好久没见张让了。

  皇帝今日游园,让张让陪同。

  张让捧着拂尘,弓着腰跟在皇帝身后,脸上表情凝重。

  “阿父,你怎么忧心忡忡?”

  张让叹了一口气,往自己脸上扇了一巴掌:“都是臣下教子不严,惹陛下生气了。”

  “朕不生气,都是一家人。”刘宏毫不在意道。

  张让心里咯噔一下,心忖皇帝的意思是不是,他把张奉当家人,张奉没把他当家人。

  “陛下,张奉已经知错了,陛下把他赶出皇宫,他心灰意冷,到南阳修道去了。”

  “是吗?”

  “是啊。”

  “小何氏还有柳氏呢?”

  “一起跟去了。”

  “那说明他不是心灰意冷,而是找个地方逍遥快活去了。”

  “啊?”

  “阿父,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也不要过于操心。”

  我最操心的是你。

  “陛下,要不要把‘长老’牵过来。”

  “不必。”

  刘宏摆了摆手:“朕现在喜欢驯鹰。”

  皇帝派人传唤,鹰奴托着苍鹰走来。

  进了宫,描绘了妆容,加上特有的高马尾发型,劲装打扮,鹰奴显得极其出尘。

  张让打量了一下鹰奴,身姿挺拔,凹凸有致。

  陛下,你是喜欢驯鹰吗?我都不稀得说你。

  张让早就听说过,皇帝北征,回来时带来了一个半胡半汉的奴隶。

  说是帮皇帝照顾苍鹰的,其实男人那点事儿,懂的都懂。

  鹰奴看见皇帝,笑了笑,扭动大胯,缓缓走来。

  张让心忖,皇帝偏好这种高挑女子吗?皇后是一个,鹰奴又是一个。

  张让是宦官,但审美能力还是有的,鹰奴虽然不似皇后貌美,但也不算庸脂俗粉。

  小麦色的皮肤,还多了一些野性之美。

  “陛下。”

  鹰奴托着苍鹰,盈盈一礼。

  刘宏过去,逗了逗鹰。

  “宫中的日子还习惯吗?”

  “总归是能吃饱饭。”

  “你就这点要求?”

  “要是陛下多来看看……苍鹰,就更好了。”

  刘宏笑道:“你要是想常常见到朕,就搬进德阳殿,早晚伺候。”

  “谢陛下。”

  “你去放一放鹰。”

  “诺!”

  鹰奴来到园林空地,将苍鹰放飞、收回,不断发号施令。

  刘宏找了一个能半躺的胡床,坐着观看。

  一旁案几上有果盘。

  张让取了一个甘蔗,用削刀削好,递给皇帝。

  刘宏咬了一口甘蔗,嚼了嚼,等没味儿了,一侧脸,张让已经拿着玉盘等着了。

  “呸!”

  刘宏又咬了一口甘蔗,一边嚼,一边说道:“阿父,鹰奴是张济送给朕的,朕不能不收,你可明白?”

  张让颔首,随后叹了一口气:“只是张济往日里太欺负人,听说他得了陛下宠信,段珪气得大病一场。”

  段珪的家奴因为违反交通规则,被张济私刑斩杀,首级挂在段珪门口。

  现在皇帝亲近张济,段珪肯定咽不下这口气。

  刘宏轻声道:“阿父,有些事情,需要你居中调和,朕要用张济,至少五年。

  “五年后,朕会依照功绩给他封侯,准确说……是追封。

  “别管他身份多高,私刑杀人,死罪难逃。”

  张让看着皇帝风轻云淡的表情,背后莫名升起一股寒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