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朱允熥受罚,王月悯临别赠马
“陛下,虽然朱允熥和常遇春率兵支援真定,打了胜仗,但是,他们也犯下了很多的过错。
其一,朱允熥勾结北元,敏敏帖木儿率军前来支援。
这件事儿可大可小啊。
一直以来,北元都是咱们的死对头。
我们和北元之间打了很多年的仗,
可是,这一次,敏敏帖木儿竟然率兵5000前来支援,这难道不奇怪吗?
这充分说明了朱允熥和北元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协议,否则,人家是不可能出兵的,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请陛下重视此事。”
大家都能听明白,黄子澄的言下之意是,如果朱允熥勾结北元的话,就有颠覆朝廷的可能。
朱允炆眉头深锁,他也觉得这里面好像有点问题。
“其二,朱允通又调动了济南的铁铉前来支援真定。
铁铉和盛庸在济南镇守,属于地方上的军队,没有朝廷的旨意,怎么可以私自调动呢?
可是,朱允熥随时都可以调动济南的军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这还了得吗?
按照朝廷的律法,任何人没有朝廷的旨意,不得私自调动地方上的军队,包括将军、藩王等,
否则,按照谋反罪论处;
其三,他们决了滹沱河的水,水淹燕军,
虽然打了胜仗,
但是,真定城下大面积的土地和粮食都遭到了破坏,这么大的经济损失谁来补偿?
许多百姓流离失所,那些百姓没有房子住,没有粮食吃,就有可能心生异心,如果他们投靠海盗对抗朝廷,又该怎么办呢?
这些都是不稳定的因素啊。
其四,朱允熥身份特殊,他乃是朱标太子与常氏所生,
陛下不得不防啊,
陛下切不可给他太多的军队和实权,否则,将来尾大不掉,谁能制得住他?
陛下不如效仿三国时期的曹睿,
当蜀军来犯时,他便任命司马懿为平西大都督,
让他去抗击蜀军。
等蜀军退了,便把司马懿的官职一撸到底,贬回老家去。
因此,在微臣看来,朱允熥非但不能赏,还要罚,而且是重罚。
微臣建议,将他平北大都督的官职拿掉,押入大理寺的监牢,按律治罪。”
听了黄子澄的一番话,文武百官也是议论纷纷,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朱允炆向来把黄子澄看作是自己的老师,对他极其尊重。
此时,他听黄子澄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心里也开始犹豫了起来。
黄子澄提到朱允熥的身份尊贵,不可赋予实权,这一点,他也是认同的。
徐辉祖再次叩头说道:“陛下,切不可如此啊,
此次,朱允熥以少量的兵力支援真定,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实乃有功之臣。
陛下当重重地封赏他,怎么可以治他的罪呢?
倘若下一次朱棣再兴兵来犯又怎么办呢?”
朱允炆沉吟了片刻,看了看齐泰,问道:“齐爱卿,你是兵部尚书,你觉得这件事儿该怎么办好呢?”
齐泰手捻须髯,摇头晃脑:“陛下,其一,朱允熥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如果逼得太狠了,有可能把他逼到对立面去;
其二,在咱们的北边,有北元,还有朱棣,
在咱们的南边有海盗,
咱们还得指望着他对抗海盗,
不如这样吧,把朱允熥的平北大都督的官职拿掉,降为征虏将军,军前听用,
如果他再犯过错的话,二罪并罚,绝不宽恕。”
朱允炆认为齐泰考虑得周全,有进有退,点了点头:“准奏!”
齐泰接着问道:“我们当如何处置那些俘虏?”
关于如何处置燕军的俘虏问题,文武百官的意见也不统一,有人说要杀,有人说不能杀。
此时,李景隆向前跨了一步,奏道:“燕军的俘虏着实可恨,他们吃着朝廷的,喝着朝廷的,却掉过头来,攻打朝廷。
以末将之见,将他们全部斩杀,以儆效尤。”
“咳,咳,”方笑孺咳嗽了一声,走到台阶之下,“孟子说,帝王当实行仁义,何况燕军的将士和那些海盗有所不同,
他们每个人都是由朝廷精心培养出来的,只因他们跟错了主子,
朱棣叫他们对抗朝廷,他们又不敢不从,杀了太可惜了,
不如把他们编入军队之中,军前效力,这样一来,也能彰显陛下的宽宏大量,可以吸引更多的燕军将士前来投降。
如果陛下将他们斩杀,绝了他们的后路,那么,他们将来只能与朝廷对抗到底了,
因为一旦投降朝廷,还是会被杀头,与其如此,不如死战到底了,将会给朝廷带来极大的阻力。”
李景隆却说:“不然,陛下不能收那些燕军的将士,
当年,项羽接受了章邯20万秦军的投降,
可是,那些秦军到了楚军之中,很不安分,他们为非作歹,干了很多的坏事,甚至欺压楚军,差一点儿把楚军给吞了。
到最后,项羽被逼得没办法,还是把20万秦军给坑杀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那岂不是脱裤子放屁?
因此,末将主张,全部诛杀,以绝后患。”
“不可,”方孝孺连忙摆手,“燕军已降,杀之不降啊。
这些燕军俘虏很多的亲人都在京师,如果把他们杀了,将会形成一个潜在的隐患。”
朱允炆觉得他们俩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朱允炆又问齐泰:“齐爱卿,你看如何处置这些俘虏妥当呢?”
齐泰想了想,道:“要不这样吧,一不杀,二不用,把他们分散开来发配到各处去开荒,
朝廷总不能白养活他们,让他们去种田,发展生产,为朝廷的国库增加一些粮食也是好的。”
对于齐泰的这个主张,朱允炆觉得还不错,算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政策了:“好吧,俘虏的问题就这样解决吧。”
齐泰接着说:“铁铉原为元朝的色目人后裔,性情和中原人大不相同,
他和盛庸一起镇守济南,
铁铉原本只是个押粮官,
他的军事指挥能力比较突出。
他对朝廷也很忠心,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他与朱允熥私交甚密,
有时,为了救援朱允熥不惜违反朝廷律法的规定,未经朝廷允许,便私自调动济南的军队与朱允熥汇合,这怎么能行呢?
如果所有的地方官员都像他这样的话,
那咱们这大明的天下岂不是乱了?
所以,必须得敲打敲打他。”
朱允炆点头,认为齐泰说得有道理。
齐泰又说:“朱允熥要支援真定,兵力不足,所以,他急着征调济南的军队,
按理说,铁铉应该事先征得朝廷的同意,方可出兵,怎么可以未经朝廷允许,就调用军队呢?
他是没有这样的权利的。”
徐辉祖奏章道:“陛下,齐大人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
如果铁铉要等到征得朝廷同意之后再发兵的话,往返需要很长时间,那么,一切都迟了,
所以,这件事也情有可原。
他并非为他自己,他是为了朝廷啊。”
朱允炆想了想,道:“那就拿掉铁铉山东参政一职,让他负责督办粮草吧。”
“陛下圣明!”
苏州军营。
太监总管王钺奉旨前来宣读圣旨。
朱允熥跪接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朱允熥奉命率兵支援真定取得了胜利,但是,朱允熥私自征调济南的军队,违背了朝廷的制度,
又决了滹沱河的水,给百姓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同时,与北元关系暧昧,因此,免去朱允熥平北大都督的官职,仍然为征虏将军,军前听用,钦此!”
“臣谢旨隆恩!”
朱允熥把圣旨接下了,他神态自若,并没有说些什么。
赵灵儿一听,可不干了,大骂朱允炆赏罚不明!
“照我说,朱允炆是好坏不分啊,
朱棣率领二十万的军队把真定围得水泄不通,眼看真定就要被打下来了,却没有人敢去支援。
如果不是允熥和外祖父前往真定的话,真定早被燕军给攻下来了。
可是,朝廷只给了朱允熥3000多人马,
却要让他去对抗朱棣的二十万的军队,其难度可想而知?
能有此胜,已经是十分不易的了。
没想到朱允炆听信小人的谗言,忠奸不分,不赏也就算了,竟然还要罚!真是岂有此理啊?”
常升更是气得额头上青筋暴起,握紧了拳头,两只眼睛都要瞪裂了:“昏君无道,保他作甚?”
常遇春瞪了他一眼:“休得胡言!”
常升见他便宜老爹发话了,不敢再说别的了。
朱允熥神态自若,似乎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王公公,这么热的天,让你来回往返,你辛苦了。”
王钺微微一笑:“吴王,这算不得什么。
老奴知道你也挺难的,你能取得真定之胜,已经非常难得了。
可是,老奴想帮你却无能为力呀。”
“王公公,你太客气了,其实当不当什么平北大都督,我也无所谓,
本来这就是一个虚名,
陛下就是给了我平北都督的称号,也没有给我平北都督的实权呐。”
王钺点了点头:“还是吴王看得开呀。”
赵灵儿就问:“是不是齐泰和黄子澄他们出的主意?”
王钺便把那一次朝堂之上所议论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我就知道齐泰和黄子澄狼狈为奸,不干好事儿,遇上了战事和麻烦,他们是一筹莫展。
允熥好不容易取得了战绩,他们却在鸡蛋里挑骨头。
那两个老糟头子,小心不得好死!”
众人听说李景隆和徐辉祖将要替代耿炳文和郭英镇守真定,都大吃一惊。
朱允熥皱起了眉头:“皇上怎么能做出如此荒唐的决定呢?
虽然耿炳文上了年纪,但是,作战经验丰富,老成持重,
由他们俩镇守真定,朱棣想打下真定,跨过黄河,几乎是不可能的。
李景隆没有作战经验,平时只会夸夸其谈,
皇上任用他为真定主将,这不是太危险了吗?
如果让徐辉祖为主将,他为副将,可能还要好一点。”
王钺叹息了一声:“李景隆说他自己是一把锋利的锥子,只是皇上一直没把他放进口袋里,
所以,人家都看不到他的锋利啊。”
朱允熥长叹了一声:“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传来真定的败报。”
后来,朱允熥要挽留王钺在这里吃饭。
“多谢吴王的美意,你,你们好好在此用兵,
虽然陛下把你的平北都督拿掉了,但是,你仍然是征虏将军,
换句话说,你的实权并没有什么改变,这年头你还没看明白吗?
只有自己兵强马壮,才有机会。
陛下还等着老奴回去复命呢,老奴告辞了。”
等到王钺走了之后,赵灵儿气得粉面通红:“我就知道朱允炆不安好心。
齐泰、黄子澄更是阴险得很呐。
既想用咱们,又防着咱们。
每次咱们打了胜仗,不是封赏咱们,反而是处罚咱们。”
常升也说:“这就是我离开朝堂,来到这里的原因了,在那京师之中待着,看到他们那些跳梁小丑跳来跳去的,心头都烦。”
常遇春手捻须髯:“王钺说得对呀,咱们手里得有兵,兵强马壮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实力,人家想怎么摆弄咱们,就怎么摆弄咱们。”
朱允熥来到了沙盘的近前,双臂抱于胸前,眼睛盯着沙盘,问道:“你们觉得李景隆到了真定之后,会怎么折腾呢?
如果朱棣再次向真定用兵的话,会从哪里进攻呢?”
赵灵儿摇了摇头:“朱棣诡计多端,姚广孝老谋深算,那谁能知道他们从哪里进兵啊?
再说了,你还管那些干什么?
如果朱棣率兵来攻打真定,就算真定城丢了,咱们也不去救了。
去救干嘛?
难道还要等着下一次挨罚吗?
说不定下一次,朱允炆听信那些小人的谗言,
真的下旨砍了咱们的脑袋。
那一次,耿炳文要把真定城和手下的10万大军让给你,你还不如接着呢。”
朱允熥摇了摇头,苦笑了一声:“你说错了,就算我答应接下,朝廷也不会同意的,朝廷给了我们3500人,都觉得多了,都是咬着牙给的,
朱允炆又怎么可能把10万大军交到我的手上呢?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宁愿让李景隆败光了,也不可能交给我的。
只是这一次,连累了铁铉,让我感到很是过意不去呀。”
晚上。
朱允熥的营帐。
他正坐在文案前认真地书写《红楼梦》。
他觉得只有在自己很投入全神贯注写书的时候才会忘记自我。
对于那些什么功名,他现在已经看得很淡了。
此时,帐帘挑开了,王月悯从外面走了进来。
朱允熥抬头看了看她,见她的神色有些黯然,问道:“郡主,你这是怎么了?”
王月悯从怀里拿出了一封书信递给了朱允熥。
朱允熥打开观看,
那封信是察罕帖木儿写给王月悯的,信上大致的意思是说:
新登基的皇上怀疑察汗帖木儿养寇自重,在小人的劝说之下,让他率兵返回漠北,因此,急调王月悯回去。
王玉敏私自调兵一事,既往不咎。
朱允熥看着王月悯,问道:“你的意思是,你要返回漠北去了?”
王月悯点了点头:“是啊,你们大明朝廷文官武将之间相互争斗,我们大元也是如此啊。
我父亲和兄长在外面统兵多年,对大元朝廷一直忠心耿耿,
可是,前一段时间,王保保在甘肃一带吃了败仗,这就给人落下了口舌,那些京城里的小人不断地在新君的面前搬弄是非,
这个新君和那秦二世差不了多少,整日在后宫中厮混,不问朝堂之事,也就是说,朝中之事都是那些小人说了算。
啊,那些小人嫉妒我父兄的权势,因此,总是在挑毛病。”
“由此说来,你父兄现在的处境也很艰难呀。”
王月悯神情忧虑:“是啊,我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钩心斗角。
想我父亲为大元征战了大半生,到头来又得到了什么?
什么也没得到,不是吗?
总有一些奸臣小人在背后诋毁我的父亲和兄长。
有时,他们真的被逼得无路可走。”
朱允熥把手中的笔放下了,面对眼前的这位佳人,
他也不知该怎样安慰王月悯好了。
他站起身来,走到了王月悯的面前,用手轻轻地拍了拍王月悯的肩膀:“事情总会过去的,不管怎么说,这一次你帮了我的大忙,我要好好谢谢你。”
谁知王月悯一下子抱住了朱允熥,把她那坚实的双胸贴在了朱允熥的身上,头埋在朱允熥的怀里哭了起来。
朱允熥顿时感觉到王月悯心跳的厉害,同时,有一股少女的体香扑鼻而来:“郡主,你这是怎么了?”
“其实,我不想离开你。”
朱允熥轻轻地拍打着她的后背,然后,把她给推开了。
“允熥,我舍不得你呀,难道你还不明白我的心意吗?
今夜良辰美景,我就在这里陪你吧。
明天一早,我就走了。”王月悯眼中脉脉含情。
朱允熥摇了摇头道:“不可以。”
王月悯的一双大眼,看向了朱允熥,问道:“为什么不可以?难道你不是个男人?”
朱允熥苦笑了一声,便把上一次赵灵儿用剑刺杀自己的事向王月悯讲述了一遍。
王月悯听了之后,也感到十分震惊:“你说什么?赵灵儿真的忍心对你下手吗?”
朱允熥点了点头,道:“看她那个样子,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幸亏我躲得快,躲得稍微慢了点儿,就被她刺了个透明窟窿。”
王月悯唏嘘不已:“真没想到赵姑娘看上去温柔似水,手无缚鸡之力,没想到她发起火来,也挺吓人啊。”
“可不是嘛,所以,你就不要再害我了。”
王月悯用手拢了拢自己的头发:“我感觉到大明朝廷对你有偏见呀。
按理说,你此次以少胜多获此大胜,朝廷应当封赏你才对,怎么能把你的平北大都督的官职给拿掉了呢?
难道说朱允炆真的要效仿当年的曹睿吗?
蜀军一来,他便起用司马懿为平西大都督;
蜀军退去,他便找理由,找借口把司马懿的官职一撸到底,把他打发回老家待着去。”
“那一次,如果不是遇上了我的祖母,我就已经被问斩了,我也死了好几回了,没死掉的。
我现在活着,已经是赚得了。”
王月悯用手堵住了朱允熥的嘴巴:“可不许你说这些不吉利的话,总之,我走了之后,你得小心。”
“这个我明白。”
“东南沿海一带还有陈祖义的数万海盗,他们已经攻占了50多座城,他们随时都有可能登陆,攻城略地,烧杀抢掠,对你们形成威胁。
虽然你招募了新兵,可是你们马匹不足,兵器和盔甲不足,
这些新兵都是你私自招募的,你又不能向朝廷要粮饷、马匹、兵器和盔甲。”
“是啊!”朱允熥也正在为这个事情发愁呢,
应该说,赵灵儿和常生的工作做得都是很不错的。
赵灵儿招募了新兵,常升夜以继日地加以训练。
但是,就是缺少马匹、兵器和盔甲,
而且,朱允熥现在手头甚紧,捉襟见肘,
虽然说种了一些田,可能会有一些收入,但是,庄稼还没到收割的时候,解不了燃眉之急。
最后,王月悯说:“这样吧,我不是带来了5000骑兵吗?
我让他们把马匹、兵器和盔甲全部都留给你们,
我只带着他们步行回漠北。
回去我就对我爹说,我们遭受了燕军的伏击。我想我爹也不会把我怎么样的。”
“那怎么行呢?
此处距离漠北甚远,如果你步行回去的话,要走到哪一天?
而且,如果遇到朱棣他们的军队又怎么办呢?”
王月悯笑了笑:“这你就别管了,可能你还不知道,咱们大元的军士除了会骑马之外,奔跑的速度也是一流的。
不怕你笑话,咱们大元的军士就是那样,和当初的匈奴人差不多,打胜不打败,利益最大化。
如果打了胜仗,大家一哄而上,抢夺战利品。
如果打了败仗,一哄而散,各自逃命,谁也顾不上谁,如果跑得慢了,就会被敌军斩杀,因此,他们奔跑起来的速度可能不次于一头雄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