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书房密谋
常遇春把手挥了挥:“说起来,冲锋陷阵,我还凑合。
但是,要说运筹帷幄,那还得是徐达呀。
人家能做大帅,那不是没有道理的。”
铁弦听常遇春这么一说,更加钦佩他了,一个人能够正视自己的弱点,并坦然承认,这是很难得的。
常遇春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缺点。
朱允熥正了正衣襟,对铁弦说:“我一进济南城,就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有你坐镇济南,把济南经营得这么繁华,相当不易啊。
如果我们大明的每一座城池都像济南这样,海盗也好,北元也好,
他们又能奈我何呢?”
铁弦手捻须髯,笑道:“吴王,你过奖了!你才是真正的后起之秀啊。
我这点功劳,不足挂齿!
我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能耐,
我在治理地方上,采用的是当年萧规曹随,无为而治的政策,一切顺其自然,只要百姓们安居乐业就好;
在治军方面,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我不敢学李广,我学积不识啊,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先为不可败,以待敌之可败。”
赵宁儿听了之后,拍掌笑道:“看来铁将军还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把这里治理得这么好,还说自己没有功劳。
听说你打仗从来没败过,还说自己是一个不懂军事的将军。”
“赵姑娘,你谬赞了。”
晚上。
济南府。
吃完了晚饭之后,铁弦把朱允熥请到了自己的书房,原来铁弦还是个非常有学问的人
洪武年间,他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后来,他被老朱赐名为“鼎石”。
由此可见,老朱对他十分器重。
后来,建文帝继位之后,拜他为山东参政。
朱允熥发现铁弦的书房里珍藏了很多典籍,还有一些字画。
看来,他也很喜欢书法!
“我才疏学浅,但是,先帝在世之时,承蒙错爱,不断地提拔我的官职。
我诚惶诚恐啊。”铁弦说。
朱允熥一边欣赏那些字画,一边说:“铁大人,你是本朝难得的文武兼备的官员,你上马可以征战四方,下马可以治理地方,这是很多人都无法比拟的。
往往一个人有文职便没有武功,能打仗就不会治理地方,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很少见的。”
铁弦摆了摆手:“吴王,你过奖了。”
闻言,朱允熥苦笑了一声:“请你不要再称呼我为吴王了,
我不做吴王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铁弦倒背着双手在书房里来回走动,神情变得凝重了起来:“我把你请来,就是和你商量这件事儿。
皇上继位之后,在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下,大力削藩,此事办得恐怕不妥呀。”
朱允熥双臂抱于胸前,不由地问道:“你觉得哪里不妥?”
铁弦手捻须髯,缓缓道:“自古以来,藩王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当初,秦始皇统一六国,夺得天下之时,就召集文武商议,到底是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有人赞成分封制,也有人支持郡县制。
最后,李斯力排众议,采用了郡县制。
于是,秦始皇并没有重用自己的那些儿子们,没有把他们分出去做王。
但是,这样做也有一个弊端,
后来,天下大乱,刘邦、项羽向西攻打咸阳,就没有人来勤王。
倘若当初秦始皇把自己的儿子封出去为王的话,
你说,他们能看着秦王朝被刘邦和项羽灭了吗?
等到刘邦登基称帝之后,就没有像秦始皇这样干!
这是分封制有利的一面。
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
到了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联合七国共同对抗朝廷,向西攻打长安,差一点颠覆了汉景帝的江山。
这时,诸王尾大不掉,枝强干弱。
逼得汉景帝任用周亚夫为太尉,窦婴为大将,联合梁王刘武共同对抗七国联军,结果,在三个月之内,把七国之乱给平定了。
如今,先帝刚刚驾崩,皇上继位不久,便大力削藩,这样必定会激化朝廷和藩王之间起矛盾啊。
倘若控制得不好,就有颠覆朝廷的危险。
而在诸王之中,最令朝廷人担忧的便是燕王朱棣。”
朱允熥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随手翻阅。
他心想没想到铁弦人在济南,却对天下大事洞若观火。
“朱棣已经疯了,朱高炽坐镇北平。”
“哦,有这样的事儿?”铁弦听了感到十分意外,“前段时间,他还带兵围困京师,怎么突然就疯了呢?”
朱允熥把所见到的情况向铁弦讲述了一遍。
铁弦眯缝着眼睛听着:“如此说来,朱棣是真疯了。
不过,朝廷把你的藩给削了,这也不太合适。
我还听说朝廷要将你问斩,后来,你祖母突然出现了,救了你,不知可有此事啊?”
朱允熥点了点头:“是的,如果不是我祖母及时出现的话,焉有我的命在?”
铁弦长叹了一声,倒了一碗茶,递给了朱允熥:“说一句客观的话,皇上这样对待你,是有一点过分了,但是,我作为大明的臣子,还是希望你能和皇上和睦相处的。
一是,你现在的实力达不到,如果你和他闹翻了,肯定吃亏;
二是,如果你们在相互争斗的话,北元和西域诸国,以及那些盗贼便可以趁机而入。
那么,咱们大明就危险了。”
闻言,朱允熥心想铁弦还是一个很有格局的人,站得高,看得远呐。
朱允熥端着茶碗,轻轻地吹拂着漂浮在上面的茶叶:“铁大人,你说得太对了,正因为如此,此次皇上派我出使北平,让张昺出任北平布政使,谢贵和张信出任都指挥使司。
虽然有些波折,但是,总算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铁弦听了之后,暗自心惊:“有这样的事儿?这事儿恐怕也不妥!”
“为什么?”
“难道你没听说张信是朱棣的旧部吗?
而且,他们夫妻二人上演了一场双簧,
燕王妃对张信有救命之恩。
朝廷把这样一个人派到北平,难道不是太危险了吗?”
此时,朱允熥终于想明白为什么朱高炽会那么愉快地答应了,难道是因为张信?
但是,从张信的表现来看,他似乎对朝廷没有二心啊。
朱允熥浅尝了一口茶,问道:“铁大人,你是不是多虑了?
张信恐怕不是那样的人吧?”
铁弦微微一笑:“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些什么。
你可知那一次张信在朱棣的手下犯了过错,是因为什么事犯错的吗?”
“这事,我倒是不知道!”
“他是因为贪污了财物,被发现了,”铁弦说到这里,顿了顿,目光注视着朱允熥,“你想一想,一个人因为贪污而犯错,像这样的人立场能坚定吗?
换句话说,如果朱棣给了他更多的好处,
他会不会又重新倒向朱棣的怀抱呢?”
“应该不至于吧。”朱允熥眉头深锁,现在他也觉得这个事情可能有点儿不太妥当。
如果张信反戈一击,那可就麻烦了。
朱允炆只是让他去出使北平,安排张昺、谢贵和张信他们三个人去上任,可没把这些信息对他说呀。
“依我看,至于,等你回到京师之后,倘若你遇到什么困难或麻烦,你可以飞鸽传书给我。”铁弦说着提出了一个笼子来,笼子里面有两只白色的信鸽。
铁弦介绍说:“这两只鸽子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无论你身在何方,你只要放出一只信鸽,它就能找到我。”
“是吗?”朱允熥把那个铁笼子接过来,仔细地观看,见两只信鸽的体型并不是太大,红色的眼睛,白色的羽毛,活泼可爱,不时地发出“咕咕”的叫声。
朱允熥竖大指称赞:“你可真是个精细的人呐,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心思。”
铁弦叹息了一声:“在官场上为官,十分不易,如履薄冰,一不小心便会万劫不复。
你回去之后,好好地劝说皇上,让他削藩不要太急,如果一定要削的话,就按齐泰所说的那样,削燕王的藩是对的。
的确如此,如果燕王被制服了,那么,其他诸王便不在话下。
如果听信黄子澄的话,先削周王的藩,这事儿可就麻烦了。
这叫打草惊蛇,周王的藩削与不削无关紧要,
但是,燕王就不一样了。”
对于这件事,朱允熥也听说了,黄子澄和齐泰两个人的意见不同。
齐泰主张直接削燕王的藩。
黄子澄却认为燕王抗击北元,有功劳,没有过错。
而周王在先帝的时候,就已经犯下了很多不赦之罪,削之有名。
所以,应该先从周王下手,为此,两个人争论不休,各说各的理,始终没有定论,这让朱允炆也很是头疼。
此时,朱允熥听铁弦也这么说,不由地问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铁弦拿出一张地图来,挂了起来,然后,拿了一根长杆在上面比画着:“你来看,朱棣坐镇北平,在北边,再往北边去是漠北,也就是北元的势力范围。
咱们往西边看,是西域诸国,东边有海盗,现在也已经成了气候。
如果说朝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削了燕王的藩,把北平收归朝廷的话,
那么,从京师到北平便会连成一片。
这一块固若金汤,北元也好,海盗也罢,他们都无从下手。
朝廷若是杜绝了外患,来平息内忧,那就好办了。
另外,在诸王之中,只有朱棣野心最大,最有谋略,换句话说,他对朝廷的威胁也是最大的。
其他诸王碌碌之辈,好似冢中枯骨,没什么好怕的,
但是,要是反过来先削周王的藩,你再看看周边的形势:
首先,朱棣必然会警觉起来,再想攻击他,就没那么容易了;
虽然说张昺出任了北平布政使,谢贵和张信出任了北平都指挥使司,恐怕到时候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毕竟在人家的地盘上,还是人家说了算。
倘若朱棣与北元联合,甚至与海盗联合,围困军师怎么解?
目前朝中已经没有什么大将可用了,屈指可数啊。
耿炳文年龄太大了,郭英身体又不好,徐辉组倒是很能打,但是,徐辉祖身份特殊,他与朱棣是亲戚关系。
当然,我完全相信徐辉祖的忠心,但是,我相信没有用啊,恐怕有人不相信。”
朱允熥双臂抱于胸前,静静地听着,然后,问道:“那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不是很厉害吗?”
铁弦摇了摇头:“如果朝廷不重用李景隆,那是朝廷的福气,如果朝廷重用了他,那就全完了。
他那个人就是典型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纨绔子弟。”
朱允熥正了正衣襟,再次向铁弦施礼:“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你所说的话,我回去一定向皇上禀明,让他重新调整方案。”
铁弦看着朱允熥,笑道:“我为吴王谋了一条出路,不知道你可否愿意听。”
朱允熥感到十分好奇:“不知铁大人为我谋了一条怎样的出路?”
铁弦在地图上比画着:“蜀地,此处为不毛之地,一般人都不愿意去,
因为那里道路险阻,常有豺狼虎豹出没,还有瘴气,
如果有人被发配到蜀地,也就等于判了他的死刑。
但是,正因为没有人愿意去,那里却成了一块风水宝地。
如果你回到京师,皇上为难你的话,你就申请说,请把我流放到蜀地去吧。
我想陛下肯定会同意的,到那时,等你到了蜀地之后,就如同龙入大海,虎进深山,你可以在那里种田,慢慢地积蓄力量,静观时变。
另外,你也可以招募旧部和亲信,比如把常遇春请过去,那是你最大的靠山。
等你在蜀地积蓄了力量,
在朝中,有你的祖母和你的母亲为你周旋,将来你大有可为啊。
当年,汉高祖刘邦不就是从汉中发兵,进入关中,然后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吗?”
朱允熥一听,茅塞顿开:
“多谢铁大人为我指出一条出路,不胜感激。”
这不禁让朱允熥想到有那么一句话,叫做思路决定出路。
看来,果真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