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朱允熥,开局复活祖母

第66章 王月悯力谏,水淹燕军

  察罕帖木儿叹息了一声:“这么多年以来,为父一直在和朱棣周旋,我们双方互有胜负,双方也死了很多人。

  仇恨本来是很深,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仇恨逐渐淡忘了许多。

  听说在汉朝时期,匈奴曾经派兵杀死了大月氏的国王,

  并且,把大月氏国王的头颅拿回来做成了酒樽,

  匈奴单于便用那个酒樽喝酒。

  为此,匈奴和大月氏之间结下了深刻的仇恨。

  后来,汉武帝要打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他们的出使目的就是要寻找大月氏,然后,和大月氏联合起来夹击匈奴。

  可是,时间是一剂良药,等到张骞见到了大月氏的国王之时,人家已经迁徙了。

  人家已经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不想再为了当初的仇恨大动干戈了。

  如今,我们也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处境。

  为父在朝中很受排挤呀,新皇帝说一句不该说的,就好像秦二世胡亥,每日只知道莺歌燕舞,通宵达旦,

  浩海达裕为他挑选了一些年轻貌美的女子充实后宫,

  皇上整日和她们在一起厮混,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了奸臣浩海达裕。

  浩海达裕十分忌惮为父,很不友好,

  他已经多次在皇上的面前说为父的坏话了,更何况你哥在甘肃一带打了败仗,

  如果我们不求变的话,恐怕是死路一条啊。”

  察罕帖木尔说到这里,不住地摇头叹息。

  恰巧此时,王保保从帐外走了进来,施礼道:“拜见义父!”

  王保保长得一表人才,勇冠三军,察罕帖木儿十分喜欢他。

  现在,军中之事,如果察罕帖木儿不在的话,就是王保保说了算。

  但是,天下没有不打败仗的将军。

  王保保在甘肃一带吃了败仗,所以,现在朝廷上下对他颇有非议。

  察罕帖木儿微微地点了点头:“姚广孝写来书信,要和我们联合起来,共同夹击真定,然后,袭击京师,等事成之后,平分疆土,对于这件事儿,你有什么看法吗?”

  王保保也明白,因为自己的原因致使元军在甘肃一带受挫,因此,朝中的那些大臣,包括皇上在内,对自己很不满意。

  所以,他急需要一场胜仗来扭转这种局面。

  因此,他建议:“儿臣认为可以答应朱棣,放弃以前的仇恨,共同对抗朱允炆。

  倘若咱们取胜的话,将来便成了朱棣的开国元勋。

  如果大元对我们友好的话,我们就留在大元继续为官,否则,我们也可以做朱棣手下的大臣。

  反正,不管在哪干,都是升官发财,都一样。”

  王月悯一听,气得粉腮通红。

  她冷笑了一声,看着王保保:“哥,我真没有想到你现在已经堕落成这个样子了,你连最起码的做臣子的道德底线都没有了吗?

  朱棣起兵对抗大明朝廷,他就是反叛,就是谋反,自古以来谋反成功的有几人啊?

  就算他能造反成功,咱们也不能和他同流合污,要知道朱棣那人心狠手辣,十分歹毒,

  他阳奉阴违,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表面上十分友好,实际上是在利用咱们,

  等把大明的江山给打下来了,到那时,他就会翻脸来收拾咱们了。

  我们和朱棣打了那么多年的仗,杀死了他们那么多人,

  他能说轻易地就把仇恨放下了吗?

  这是绝不可能的事儿。

  只是,目前来说,它的力量相对弱小一些,所以,他要联合一切可能存在的力量,共同对付大明朝廷。

  朱棣的心机极深,在他不得势之时,他装疯卖傻,麻痹朝廷。

  他为了把装疯装得更像一点,弄一些屎尿涂抹在自己的脸上,身上,摸起砖头就啃,甚至不惜把嘴巴啃破了,牙齿啃掉了,像这样的人最是擅长伪装。

  朱棣十分卑鄙,他竟然派姚广孝去联络海盗,和陈祖义达成联盟。

  那些海盗都是些什么人?

  全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

  他们杀人放火、抢男霸女、掠夺财物,从来不干一件正事儿,

  朱元璋在世之时,曾经悬赏50万两白银捉拿陈祖义。

  如今陈祖义的身价更是呈几何倍的增长,这恰恰说明了陈祖义对朝廷,对百姓的危害极大啊。

  朱棣为了夺取皇位,什么手段都使出来了。

  姚广孝去联络了海盗,也只是利用海盗,等把京师打下来之后,他们就该收拾陈祖义了。

  你们想一想,姚广孝能那样对待陈祖义,将来会怎样对待咱们呢?

  毕竟陈祖义和朱棣之间没有那么深的仇恨呐。”

  察罕帖木儿原本是打算和朱棣联起手来对抗朱允炆的,

  但是,他觉得王月悯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呀。

  如果说自己将来被朱棣当了枪使,那可就太不划算了。

  因此,他有些犹豫。

  王保保听了王月悯的话,却不以为然,

  他把大手一挥:“自古以来,达成联盟都是各取所需。

  比如说赤壁之战时,曹操率领83万大军南下,东吴孙权便和刘备联合起来对抗曹操,

  等把曹操打跑了之后,他们孙刘两家再瓜分胜利的果实。

  此次,朱棣说得很清楚,如果能够击败朱允炆,平分天下的话,将会和咱们平分疆土。

  儿臣以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就算不能平分天下,若能够把黄河以北的土地留给咱们,那也是极大的胜利了。”

  王月悯冷笑了一声,道:“兄长,我觉得你想得太过美好了,不要说朱棣不会把黄河以北的土地留给咱们,就是北平,也不会让给咱们的。

  你不要太天真,想那样的好事。

  历史上,刘邦和项羽曾经联合起来,共同攻打秦国,等到把咸阳打下来之后,范增建议项羽立即发兵灭了刘邦。

  他让项羽第二天早上拂晓时分就发动攻击。

  当时,项羽有40万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有10万军队驻扎在霸上,

  如果项羽听从了范增的建议,那么,刘邦就完了。

  只是因为项伯念及张良曾经对自己有恩,不希望张良也跟着刘邦一起遭殃,

  所以,项伯骑上马连夜赶到刘邦军营,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张良。

  张良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又带着项伯去见刘邦。

  第二天,项羽在鸿门设宴接见了刘邦,刘邦最擅长演戏,赔礼道歉,又说了一堆恭维的话,这才躲过了那一次的劫难。

  你们想一想,姚广孝比范增更狡猾,

  朱棣可不是项羽啊,

  项羽太年轻了,讲感情,

  朱棣老奸巨猾,到那时,他不一口把咱们吞了才怪。

  因此,我坚决反对与朱棣联合。”

  王保保和王月悯兄妹二人,各执己见,相持不下。

  最后,察罕帖木儿把手一挥:“算了,这件事儿先别说了,容我三思。”

  夜里。

  王月悯正在帐中想着自己的心事。

  她在想朱允熥现在何处,是不是在苏州军营之中?

  也不知朱允熥最近过得怎么样。

  自从王月悯回来之后,她的脑海里,每日每夜回想着和朱允熥相识的点点滴滴,

  她心里在琢磨着朱允熥到底对自己有没有意思?

  有没有喜欢过自己。

  她看着铜镜里的自己,不由得感叹还是赵灵儿的皮肤好啊,白嫩、细腻、光滑,又有光泽,

  而自己在这草原之中,风吹日晒,终日在外面领兵打仗,皮肤略显粗糙。

  最难能可贵的是赵灵儿的身上自带着一种中原女子的贵族气质,而自己却显得凶悍了一些,

  可能这就是我们汉蒙古女子和中原女子的区别吧。

  就在王月悯胡思乱想之际,有一只白色的信鸽从外面飞了进来,落在了她的肩头之上。

  王月悯的心中一阵激动,她把那个信鸽捧在手心里,从信鸽的腿上取下了一封书信。

  她打开观看,原来是朱允熥写来的信,

  只见那信上大致的意思是说,朱棣率领二十万大军围攻真定,老将耿炳文和郭英快要招架不住了,

  朝廷征调他前去支援,

  他现在和常遇春率领3500人马已经到达了真定城外。

  王月悯把那封信反复地看了几遍,心中十分着急。

  她心想朱棣有二十万的军队,你带着这么点人马去,顶个屁用,

  于是,她留下了一个纸条在桌上,然后,立即召集手下5000人马,连夜赶往真定。

  真定城,东门外五十里。

  朱允熥的军营。

  朱允熥面对着沙盘,推演着此次与朱棣交战的话,可能会发生的种种情况。

  忽然,帐外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紧接着天上下起了滂沱的大雨。

  大约一个时辰以后,常遇春从外面走了进来。

  朱允彤抬眼观看,只见常遇春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脸上尽是雨水,面带喜色。

  朱允熥赶紧拿了一条毛巾递给了常遇春。

  常遇春用毛巾把脸上的雨水擦去。

  “外祖父,你怎么这副打扮?”

  常遇春笑道:“我见外面下雨了,于是,到外面巡视了一圈。

  我发现滹沱河的河水猛涨啊,这河水赛过十万雄兵啊。”

  “外祖父的意思是?”朱允熥若有所悟。

  常遇春来到了那个沙盘的面前,用手在上面比画着:“朱棣的军营,驻扎在真定城的北边,

  但是,那里地势低洼,乃是一片丛林,正好适合避暑。

  我想必他也没有想到这大热的天会突然下起这么大的雨。”

  朱允熥听他这么一说,眼里亮着光:“外祖父的意思是用水攻?”

  “正是,我马上派一千军士扛着沙包,扛着沙包把滹沱河上面的水全部堵起来,

  等河水再上涨一些,今天夜里三更,

  咱们把滹沱河的河堤挖开,便可以猛灌朱棣的军营。

  如果此举成功,朱棣和他手下的那些将士将会成为水中之鳖。”

  朱允熥点头称善。

  两个人又仔细地研究了用兵的方案。

  晚上。

  真定城中。

  那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耿炳文对郭英说:“这场大雨解决了咱们城中的水源问题。”

  真定城地势很高,不必担心下雨被淹。

  郭英点头道:“得让将士们多准备一些盆、桶、缸什么的,多收集一些雨水,备用,因为真定城地势高,所以,打井很难打出水来。”

  他们俩正在厅堂里议事,庭院之中突然传来了一声鹤鸣的声音。

  紧接着有一人从那天使的背上跳了下来。

  等到那人把雨具摘除,耿炳文和郭英闪目观看,见来的这个人不是朱允熥,却又是谁?

  朱允熥进门之后,躬身施礼:“拜见二位老将军!”

  这时,耿炳文走到了朱允熥的面前,握住了他的手:“吴王,你这是从何而来?”

  朱允熥用手抹去了脸上的雨水:“我来和二位老将军商量用兵方略。”

  “你有什么计划吗?”

  “今天夜里三更,我们共同夹击朱棣。”朱允熥语气坚定。

  “今天夜里就发动攻击吗?可是,外面雨下得这么大!”

  朱允熥微微一笑:“战机稍纵即逝,正因为下雨,才是我们用兵的最好时机呀。”

  耿炳文看了看郭英,郭英又瞅了瞅耿炳文。

  耿炳文问道:“吴王。你这话是何意?”

  于是,朱允熥便把自己和常遇春商量好的用兵方案对他们二人讲述了一遍。

  二人一听,拍案叫绝。

  耿炳文手捻须髯,哈哈大笑:“看来,吴王是要效仿当年的关羽水淹七军啊。

  我老了,没有你们的脑子转得快呀。”

  耿炳文人称擅守大将,他的一颗心思都用在防守上面,好像从来就没想过要出城主动出击。

  “这也并非我一人的谋略,而是,外祖父作战经验丰富,提醒了我。

  你们马上布置一下,我还得返回军营。”

  耿炳文向朱允熥详细地讲解了自己在真定城中的兵力配备,以及火力的布置。

  朱允熥听了,感叹不已,心想怪不得人家都说耿炳文是一个擅守大将呢,果然有两下子,

  要不然朱棣的二十万大军,早把真定城给拿下来了。

  朱棣的军营。

  朱棣倒背着双手看向帐外,看着这滂沱的大雨,也是一筹莫展。

  他原计划自己打不下济南,趁胜率领雄师二十万打算一举将真定城拿下,并可以跨过黄河,直捣京师。

  然而,没想到的是耿炳文和郭英坚守此城,免战牌高悬,

  无论北军如何挑战,耿炳文就是坚决不出城与他们交战。

  无奈之下,朱棣下令猛攻真定城,可是,攻了几次也攻不进去。

  二十万大军每天得消耗多少钱粮和马料?

  直把朱棣急得满嘴是泡。

  他在等待时机:

  一是等陈祖义的海盗能够从背后袭击真定;

  二是等北元的察罕帖木儿与自己联手进攻真定。

  如果察罕帖木儿再率兵十万前来支援自己的话,有30万的兵力,

  那么,就可以把真定城给猛攻下来了。

  此时,朱高煦从帐外走了进来,施礼:“报告父王,这雨下得太大了,咱们要不要移营?”

  朱棣伸出右手来,手心向上,沾了一些雨水,然后,轻轻一弹:“慌什么,雨下得急,去得也急。

  移营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呢?

  轻易移营容易动摇军心。

  那些将士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兵败退军了呢。

  还记得当年淝水之战吗?

  不就是因为退兵,然后,有人在军中喊‘苻坚兵败了!’

  苻坚军心大乱。

  晋军渡过淝水,一拥而上,将苻坚的百万大军都给打败了。

  所以,移营必须要谨慎,而且,现在雨下得这么大,咱们的军营绵延数十里,也不便于传达将令。”

  “父王,请给儿臣三万兵力,今天夜里,阿城领着他们连夜攻城,我料城中肯定没有防备,可获全胜!”

  大将张玉一听连忙摆手:“二公子不可!咱们不能拿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这么大的雨,如果淋了一夜,不要说攻城了,

  恐怕至少得病倒过半,

  那么,我们岂不是草菅人命吗?”

  朱高煦仍然不服气:“正是因为下雨,城中必定没有防备,我们才有机可乘。”

  此时,朱能冷笑了一声:“二公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可知道对面坚守真定城的大将是谁吗?”

  “不是耿炳文和郭英那两个老糟头子吗?”

  “你说对了,耿炳文虽老,但是,耿炳文号称擅守大将,他的拿手好戏就是防守。

  你想偷袭他,谈何容易,那可不是开玩笑!”

  朱高煦两手一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说咱们二十万大军就在这里,裹足不前吗?

  难道耿炳文他们比铁铉还要厉害吗?”

  “若论进攻,耿炳文不如铁铉;

  若论防守铁铉不如耿炳文啊,他们各有优劣。”

  朱棣回到了文案内,坐下了。

  此时,他也有点后悔,没把姚广孝给带来。

  他让姚广孝和朱高炽留守北平,因为北平是他们的大本营,也非常重要,不容有失啊。

  朱棣目光注视着众人,问道:“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呢?”

  闻言,众将不住地摇头叹息,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

  真是进退两难。

  此时,朱高遂从外面跑了进来:“父王,你的信。”

  朱棣就是一愣,问道:“谁写来的信?”

  “军师姚广孝。”

  朱棣的心中更是吃惊,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快把信拿来我看。”

  朱棣把那封信打开观看,原来姚广孝在信中写道:

  其一,北元未必会和咱们合作,察罕帖木儿至今没有回音,可能有变;

  其二,我观察天气,近日真定附近必定会有大雨,请大王将军队转移至高处,以防止南军用水攻。

  一句话提醒了朱棣。

  朱棣的脸色也变了。

  张玉见燕王举止失措,惊问道:“大王发生了什么事儿?”

  朱棣把那封信让众人传阅了一遍。

  朱棣的额头上也冒了汗。

  他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难道说本王要重蹈于禁的覆辙吗?”

  朱高煦就说:“父王,我说得没错吧?

  军师和我的观点是一致的,赶快移营。”

  “好吧。”

  朱棣刚要下达移营的命令,此时,又有一名军士慌慌张张地跑来向朱棣报告道:“大王,大事不好了,滹沱河决了堤,河水由高向下猛灌了下来,

  眼看我们的军营就要全部被淹了。”

  “什么?”朱棣一听,急得白眼珠子向上一翻,背过气去了。

  “大王!”

  “父王,你怎么了?”

  “赶快抢救大王!”

  “快把医官找来!”

  “……”

  整个军营乱作一团。

  朱高煦出帐一看,那河水白浪滔滔,滚滚而下,燕军的将士惊恐不已,

  有很多将士和马匹都被河水冲走了。

  朱高煦一边命人抢救燕王,一边登上高处,喊道:“大家不要慌,不要乱,随我上山砍伐树枝,编成竹筏。”

  这时,忽听三声炮响,四面八方都来了军队。

  正面真定城的耿炳文和郭英率领数万军队从城中杀出,

  东边侧翼朱允熥和常遇春率领3500军士从山坡之上冲了下来。

  北边王月悯率领5000蒙古骑兵冲杀了过来,

  东北方向铁铉率领数千人马也围攻了过来,正好把朱棣的军队围得水泄不通。

  朱高燧看见了王月悯,大声喊道:“你们不要搞错了,我们是燕军。

  你们北元的军队和我们不是一伙的吗?

  不是应该和我们联合起来,攻打真定吗?”

  王月悯也看见了朱高燧。

  她抽出长鞭,骂道:“小儿朱高燧,谁和你是一伙的?

  姑奶奶今天就要抽你的筋,剥你的皮!”

  王月悯说着一鞭子抽了过去。

  朱高燧大怒,与她战在一处。

  朱高煦登上了高处,骑在战马之上,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慌,不要乱!

  随我杀将出去!”

  可是,水火无情,那河水把数万的将士冲跑了,谁还听他的?

  经过一夜的激战,朱棣一方损失了两三万的人马。

  他率领着残兵败将退回了北平。

  朱允熥和耿炳文他们抓获了一万多名俘虏,那死了的也就死了,南军大获全胜,欢欣鼓舞,将士们欢欣鼓舞。

  真定之围顿解。

  耿炳文意气风发,设宴款待众人。

  他拉住了常遇春和铁铉的手:“你们是朝廷的栋梁啊。”

  常遇春笑道:“老耿啊,你这坚壁清野的政策还不错呀,够朱棣喝一壶的了。”

  耿炳文摆了摆手:“我不行了,你是一代战神,铁铉是后起之秀,我和你们没法比呀,

  尤其是朱允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真是一个帅才呀!”

  朱允熥赶紧说道:“老将军,你过誉了,我还差得远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