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一个视频结束
【——李治不止承接贞观之治,开创永徽之治,其统治期间唐朝疆域更是达到了顶峰,若非有个超标老爹和唯一女帝老婆,盖了光芒,李治的人气绝对不低。】
【他在世时,牢牢把握朝堂,武则天本质上跟魏忠贤没什么区别。李治只是身体不怎么好,后期需要武则天帮忙处理政务而已。】
【——李治个人能力确实不差,要脑子有脑子,要心机有心机,下手也狠。】
【但他能起来很多还是吃的李世民的红利,用一句形容朱瞻基的话形容李治就是:心机太重,杀气太大,运气太好,夺了天机,活不长久!】
【当然,他最大的黑点就是任用武则天,差点导致李唐三世而亡。】
【……】
“超标的老爹和唯一的女帝老婆?”
李世民看向众臣:
“诸位爱卿以为,此话何解?”
左仆射(音叶)房玄龄道:
“臣以为,老爹即为陛下,老婆或为皇后。”
李世民没有说话。
众人中,又一人出列:
“陛下,天幕此言,恐为牝(音聘)鸡司晨,后宫乱政之意!”
说这话的是中书令温彦博。
二人所言与李世民所想相差不大。
所谓老爹,即为老父。
所谓老婆,即为老母。
老婆前冠以女帝,其意不言而喻,多半是后宫干政,复行那吕后之事。
至于超标...
此言说的是他儿子李治,超标的老爹自然指的他。
无论是房玄龄还是温彦博都有意避开超标二字。
一旁,李世民看到魏徵已经蠢蠢欲动,他果断将目光转向另一人。
“仲达如何看?”
孔颖达(字仲达),孔子三十二代孙,现任国子博士,精于经义。
相比于某人,李世民觉得孔颖达更适合解读天幕意思。
被点名回答,孔颖达倒也不慌,稍一思索,答道:
“臣以为,不可独取一句而论其意,譬如断章取义耳。”
“古之经文与今文其意甚远,今之言辞与后世之言辞必当异之。”
“故不可以今意冠与后世。”
“天幕中言,所指者为晋王,言老爹、老婆掩其光芒,由此可知,此处为善誉。”
“而所谓老婆,今人作老妇之别名,中书令以为是人母,私以为是人妻。”
“盖天幕所言,老婆者,武则天也。为晋王晚年所用,若为母,何以年长于晋王而仍能参政乎?晋王何以劳其母乎?”
“故臣以为,老婆者,为晋王之后。女帝者,不止为牝鸡司晨,恐为后宫登基,唯此,方能称唯一之女帝。”
“天幕又言,险葬我大唐基业,特言李唐二字,故为女帝登基,以改国姓。”
李世民点点头,他觉得这后半句孔颖达分析的很是在理:
“超标二字,卿又何解?”
孔颖达心中哀叹,道:
“历代经文未见有超标之词,当为后世之语。臣愚钝,不明后世之理,故以《说文》解之。超者跃也,标者木杪(音渺)末也。”
“所谓超标,即跃过(树)木之末端。臣以为,所谓超标的老爹,有二意,一为有所逾越,二为有所功业。”
“此二者,均非常见。惊世骇俗故为超标。”
逾越是往好的说,说得难听点就是僭越。
李世民并没有再追问下去。
他觉得自己与那永乐大帝颇为相似。
尤其是靖难之役与玄武门之变。
于他而言,玄武门之变始终是一根尖刺。
自即位以来,他多次尝试暗改其中评价。
于史册中曲笔留名。
若得一“管蔡既诛,成康道正”之名,那玄武门之变自然可变成被动而发,为全大局而自卫而已。
李世民心中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谈及玄武门之变,无人回避。
他李世民并非与父夺权,实是长兄无德,被迫用兵尔耳。
而在众人讨论声中,今夜的天幕逐渐黯淡。
显然是结束时间已到。
李世民看向群臣,吩咐道:
“今夜夜已深了,有劳诸卿月坐宫廷。望归程间细思今日天幕所现之玄机。”
“明日早朝延至辰时,届时朝堂之上诸卿可各抒己见,以助我大唐兴隆。”
“若无异议,便各自退下吧。”
皇上都这么说了,自然不会有人有意见。
群臣按惯例行礼之后,依次退出太极宫,各自乘坐马车归家而去。
不一会儿,两仪殿中就只剩下李世民和两个掌灯的太监。
遥望天际,一轮明月高悬。
西方太白金星逐渐爬高。
一想到自己之后是李治继位,还有那女帝之事,李世民便觉得毫无睡意。
“不若明日颁个诏令,以后后宫不入武氏之人?”
一样没有睡意的,还有洪武三十一年的李景隆三人。
大明,应天府宫城午门。
一个老太监手持宫灯,慢悠慢悠的来到李景隆三人面前。
“公公,陛下如何处置我等?”
李景隆在三人中年岁最小,爵位最大。
他一见老太监出来,便迫不及待的上前询问,同时从腰间取下一枚美玉,不动声色地往对方袖口塞去。
美玉入手,那公公眼角顿时弯成了个月牙:
“曹国公客气了。老奴我未曾见到陛下,是太孙殿下回的话,说让三位在这候着。”
“候着?”
李景隆暗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马上死在这里就行。
以他和皇太孙的交情,只要给他机会,从皇太孙那谋条活路应该不成问题。
实在不行,他还有“丹书铁券”。
一旁两人要是知道他的想法,绝对会给他科普一下,陛下曾颁布《铁榜文》,规定谋逆、奸党、弃城等九条重罪不在免死范围内。
依天幕之言,以李景隆同郭开并列,则这免死金牌也免不了一死。
春和殿内。
宫女太监都被朱元璋遣至殿外。
此时殿内,除了摇曳的烛火,就只剩下祖孙二人。
一个当今天子,一个未来天子。
“允炆呐,你给朕说说,你现在是什么想法?”
泛黄的烛光打在朱允炆脸上,隐约可见先前煞白的痕迹。
削藩之意他早就有了,只是从没有想过自己居然会败,败的如此彻底。
按天幕所言,皇祖父不久就将仙去。
而他,真的能挡住提前知道他政策的燕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