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大明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秦王政三十一年。
咸阳宫内。
太史令胡毋敬话音刚落,另一个人也从群臣中走出。
在嬴政示意下,冯去疾道:
“陛下,侍御史臣冯去疾驽钝,谨奏:”
“私以为,天幕之变,有利于大秦者,取之用之,不利于大秦者,悬之放之。天地之变,非人力所能改。命运之数,非凡人所能识。”
“以凡人之躯而妄论天命,无外乎蚍蜉之渺小而度以鲲鹏之浩大。”
“虚耗光阴而无所获矣。”
“故臣观天幕,不重天幕所现之时,此恰如飘风骤雨,乃天地之数,非人力可能改者,议之无意。”
“臣唯重天幕所现之机遇,大秦晚三皇有千年,而燧人有巢缁衣三氏之前,天子之民茹毛饮血,衣不蔽体,居洞穴之处,手无寸铁。”
“我大秦有铜之威严,铁之锐利。万乘之国,百兵之强,兵祖在世亦莫能挡。”
“昔有贤人作《道》经一卷,其言‘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
“故臣以为,由今秦与三皇之时,秦强而三皇弱。可知,后世与秦,后强而秦弱。”
“是以,陛下及诸臣,应以天幕为师,法道于后世,取其精华之精,成大秦万世之基业。”
“譬如适才天幕所现之奇物,藏之于方寸之间,而有天地霹雳之威。若我大秦能有,攻城掠地,开山裂地岂不易哉!”
“而若陛下诸公不以之为重,视之为奇淫巧计之末道,若为叛逆之辈所先得,则岂不置我大秦于危难乎!”
“陛下。臣天资驽钝,不通百家之书,不得易理之妙。”
“仅有丹心一颗,鱼目一双。今以观天幕,得此寥寥数语以奉上听。愿陛下英明裁用,以安社稷,以兴大秦!”
一旁,淳于越、王绾等人听到冯去疾的论调——直言古不胜今。
他们心中不忿,刚欲辩之,又闻得他后续之言,且陛下如今神态,分明颇为认可冯去疾之言。
几人只能缄口不言,将一颗为古圣辩论的心留待日后再用。
李斯眼角余光一刻未曾离开过嬴政,见陛下体态端庄而不紧绷,且冯去疾之言深得他法家之要义。
当即,李斯出言附议。
而有他一人带头,一帮武将亦紧随其后。
冯去疾一员文臣都能看出那霹雳之物为一国之神器,他们这些征战沙场的武将又如何不知。
若有此物在手,别的不说,攻城掠地,当能易上三分。
同理,若敌人手中持有,那便要难上十分。
总而言之,此物,寇不可有,而大秦必须有。
见群臣一致,嬴政当即令侍御史冯去疾起草诏令。
专门设立一霹雳工室,以专研天幕之利器。以冯去疾为首。直接向嬴政负责。
又以博士七十人组天幕阁,负责天幕文字、史书、评议等一切相关事宜。以太史令胡毋敬为首,亦直接向嬴政负责。
早朝结束,天边已经彻底明亮了起来。
约莫日中时分。
烈日忽而变得柔和,仿如夜月一般,明而不伤人眼。
阿城。
赵高第一时间发现了太阳异状。
他刚欲提醒嬴政,就见天幕突现。
一座座形状诡异,棱角分明的方形高山映入眼帘。
一时间竟给赵高看呆了,而忘记了提醒嬴政。
好在嬴政正在处理案牍公文,无暇他顾,没有发现他的失态。
待赵高回过神时,那一座座高楼大厦已然不见,转而出现的是一栋栋造型亦有些奇怪的建筑。
“陛下,天幕又出现了。”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
一连消失了七日的天幕,今天凌晨、正午却接连亮起。
朱元璋被几个太监抬到暖阳下,一旁,朱允炆始终立侍左右。
按天幕所言,皇祖父宾天之日,也就是在今明两日之间。
他身为嫡孙,自当陪同左右。
至于北平战况。
如他所料不错,今早,天幕所现便为北平这七日来发生之事。
其实也好分别。
此前天幕讲大明,其上之人与他所知所识的多有不同。
但今早的天幕,却是真人出镜。
“皇祖父,天幕又亮了。”
“这次又有些什么?”
朱元璋已经病入膏肓,这些天来,他指导朱允炆削藩。
一边以皇帝诏令夺取朱棣藩王身份,同时言明,只诛杀恶首朱棣及道衍和尚。
其余王府中人,参战士兵一律不追究。
但若冥顽不灵,朝廷大军压境,便按大明律法从重处置。
此外,他亲笔致信边境其余藩王,申明其中利害:
燕王或许有实力可以跳两下,你们就别闹了。
兵权交出来,自觉回京,王位保留,爵位俸禄依旧。
若有反抗,大军压境,斩之杀之,莫要后悔。
他做了很多,也很累。
现在连睁眼看天幕的力气都没有。
已经到了气若游丝的地步。
“高楼大厦,直穿云霄。奇楼怪宇,巧夺天工。”
“嗯~”
轻哼一声,朱元璋勉强挤开眼皮一丝缝隙。
微光入眼,他终究是没能看到朱允炆形容的一切。
入眼的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摩肩接踵。
四周地面与两侧建筑都颇为怪异,活似巨石垒起,动辄五六七八层。
“呵~这便是后世之人吗?倒是与我们今日差别甚大。”
朱允炆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此次天幕上出现的人,光看面容便知是华夏子民,但上到发髻、下至衣冠,皆与大明差异较大。
“自始皇而到如今而未有此之大变,不知天幕所现为几万年后的哪朝哪代?”
黔中大学内。
陆清羽丝毫没注意到此时正有无数双眼睛在天上盯着他。
放学后走在去往食堂的路上。
他脑子里全都是昨天晚上那诡异的梦。
“怎么了清羽,你没事吧?”
一旁的室友见他表情不对,关心道。
他们都知道陆清羽昨天晚上分手了,还一个人跑出去喝闷酒。
陆清羽摇摇头:
“罗哥,你了解明史吗?”
“欸,这你可就问对人了,大明朝十二世、十六位皇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我可都如数家珍。”
二百七十六年历史!
好似回光返照,朱元璋面色突而变得红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