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掌汉人兵马之政
元和殿。
巍峨的丹墀之上,萧普贤女身披九翚四凤大袖凤袍,头戴衔珠金冠,端坐在镶嵌着东珠的龙椅之中,尽显威仪。
李处温欲挟持她纳降,让她很是愤怒。
而张令徽及时应变,处置得当让她很满意,萧普贤女暗自庆幸自己麾下尚有可用之人。
她决定再次笼络这位有功之臣。
萧普贤女缓缓抬眼,璧玉般皎洁的面庞上,嵌着一双引人注目的丹凤眼,乌黑发亮的长长的卷发,在脑后盘成一个隆起的高髻,显得别有风韵。
她目光扫过阶下神色恭敬的张令徽:“爱卿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护我大辽基业,功不可没。”
她稍作停顿,殿内众人屏息凝神,只听她继续说道:“今授南院统军使一职,掌汉人兵马之政!望你日后继续尽忠职守,保我大辽江山稳固。”
张令徽一怔。
南院统军使!
掌汉人兵马之政!
他没有料到平叛李处温,会再次升官,当下连忙跪地,重重叩首,声音洪亮:“臣谢太后隆恩!必当肝脑涂地,以报太后圣恩!”
萧普贤女微微颔首,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不知不觉间,张令徽已经成为燕京残辽政权冉冉再起的新星。
耶律大石麾下辽兴军,和萧干溪族四军利益均沾,如今常胜军其势已成,只是多个名号罢了,我大辽如今以至如斯,多说无益。
朝堂之上,虽然有官员颇有微词,但是见到萧干、耶律大石都未出声,纷纷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入定。
接下来例行批判。
随后百官一一列举李处温家族几十条罪状。
李处能自缢,李处温赐死,其子李奭被下令碎尸万段;
燕京李氏被灭族。
常胜军抄没太尉府以及李氏家产,仅仅太尉府便查抄得到数十万缗钱,金玉宝器的价值与此相当,这都是他当太尉几个月间搜刮来的。
张令徽缴获七万缗钱,以及价值相当的金玉宝器上缴太后,其它财物充作军费。
李氏其它财产被溪族四军,以及辽兴军瓜分。
暂时解决燕京危机,张令徽总算松了口气。
别提什么宋金夹击,燕京不保,人总要喘口气,再者,如何经略幽燕,他已经在脑海中复盘了无数遍。
他不能确定历史是否已经进入岔道,更不能盲目相信所谓历史大势,最多就是根据历史大势参考其合理性,再做下一步打算。
若是历史自我强行修正,又该如何?
故而,张令徽稍微闲下来,立刻找到陈矩,时刻跟进青铜火炮的进展。
此物若是能够现世,便是降维打击!
至于死死捂在自己手中,他实在是没把握,因为,根据陈矩所说,黑火药是其和哥哥陈规一同研究的。
既如此,只要运用合理,也足够他前期占据优势,领先这个时代一个版本。
然而,张令徽便发现,他错了,错的离谱。
他还是小觑了青铜火炮的研究,单单炮身需要的铜都是海量,从研究到失败,再到成品出现,这个过程需要海量的钱财投入。
虽然大胜南朝,又抄家李处温得到一些钱财,但是不经花啊,如今三千骑兵外加五个营两万五步卒,同样需要海量钱财投入。
迫不得已,他只好凭借记忆画出火铳枪样式。
既然青铜火炮暂时无力产出,只要退而求次产出青铜火铳。
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火药配置工坊,如何规模化进行火药制作,火药的价值毋容置疑。
其威力可以直接改变战争模式,同时,这也是他经略幽燕的依仗,故而,很有必要在此事上进行较大的投入。
不过,这件事仍旧有许多障碍需要攻克,首先就是原材料问题。
若是记忆没有差错,西北之地产出硝石,而川、蜀皆在宋国手中,至于云贵则有南诏、大理政权割据。
至于大同府则在金国手中,一时无解。
不过,张令徽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这个时机不会太久。
虽然暂时搁置青铜火炮,依靠手中现有的原材料,却是可以研究青铜火铳,此事大有可为。
同时加紧攻克火铳,以备不时之需。
既然眼下无法大规模生产,只能在黑火药纯度上提纯,以增强其威力。
暂时过渡性生产一些‘雷管’,起码面对宋、金围困燕京时多一些保命底牌。
而太尉府那一声轰隆,虽然在外人看来可谓惊天动地,如同上天降下神罚,但是对于见识过太过宏大场面的张令徽而言,不过是小儿科。
陈矩在眼下配比的火药比例上,或许是他认为眼下做到最佳,但是,其中仍有许多杂质,威力仍有进一步提升可能。
此时,北面有消息传来,金兵杀向‘山后九州’。
大辽正牌皇帝天祚帝岌岌可危,谟葛失带兵去救援,在洪灰水被金军打败,他的儿子陀古和属臣阿敌音被擒获。
西夏的援兵赶到,也被金军打败。
秋季七月丁巳初一,敌烈部皮室反叛,乌古部节度使耶律棠古讨伐平定了叛乱,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辛未日,西夏国王李乾顺得知天祚帝的处境堪忧,于此派遣大臣曹价来问候天祚帝,还馈赠了大量钱粮,“陛下,别游山玩水了(别逃了),我家陛下说了,成安公主和仁爱都很想念你,陛下不妨先去我夏国狩猎(避难)。”
李乾顺幼年即位,其母梁太后专权,导致西夏政治腐败、军队衰弱,受到北宋攻击。
在辽国的帮助下,李乾顺得以亲政。
此后,李乾顺为了求得外部稳定,施行“附辽和宋”的方针,在政治上依附于辽国。
随后又以联姻巩固关系。
李乾顺向辽国求婚,1105年,辽天祚帝将宗室女南仙封为成安公主嫁给李乾顺,辽夏关系更为密切。
成安公主为李乾顺生下儿子李仁爱,被立为太子。
因为姻亲关系,五月李乾顺便派遣使者请天祚帝到西夏去,天祚帝碍于面子没去。
不过,在六月的时候,对于李乾顺请求加封他这位西夏国王为皇帝的命令,天祚帝看在李乾顺这么恭顺的份上同意了。
随后派遣使者册封李乾顺为夏国皇帝。
没错,就是这么奇葩!
大辽都快亡国,西夏国王李乾顺不去找大宋道君皇帝,反而请求天祚帝加封。
天祚帝也认为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