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灵炁之法
林府,密室。
王知真缓缓收敛灵识,原本萦绕在视野中的猩红雾气顿时消散无踪。
他揉着发胀的眉心,忽然发觉有些困意。
林玉彤看出这点解释道:“初次通窍都会感到疲惫。”
王知真听少女讲述,才知开灵之法分为两种。
正统方法如林玉彤刚刚所为,以自身灵炁引导,汇聚于对方灵窍之处。
若受术者确有修行灵窍,灵炁自会帮其开启灵识,从此可观天地真容。
另一种方法却是剑走偏锋,吞服富含灵炁的灵材,将心神凝于眉心。
只是倘若没有灵窍,过量繁杂灵炁就会侵蚀神智,令人神思癫狂记忆紊乱,短时内变作喜怒无常的癫人。
随后,林玉彤又为王知真讲解了修士修行之法。
修士开启灵窍后虽能觉醒灵识,但每次催动灵识都需消耗灵炁,又因灵识受困于体内无法外放,仍需借助外物吸纳天地灵炁。
正如武者服下气血丹药后需运转功法淬炼体魄,修士也要将外界吸纳的灵炁引入灵窍反复淬炼。
两者最根本的差异在于修行资粮——武者仅凭寻常血肉之躯,可通过食补、锻体、低阶丹药等途径补充气血,而修士若要维系灵窍运转,所需的银钱往往是同阶武者的翻倍之数。
最常见的便是寻觅灵炁汇聚之地,全凭肉身汲取游离灵炁,往往苦修月余不抵半粒丹药。
只不过灵炁汇聚之地常常会催生灵材,引来异兽盘踞武者寻宝,闹得修士不仅心神不宁甚至还会性命难保。
吞服丹药也是炼炁之法,但是此类丹药最次也是七品珍丹,价格昂贵,需五成银钱,五成等值灵材置换。
最奢侈的炼炁法门当属架设聚炁阵,此法能源源不断吸收天地灵炁灌入修士体内。
只是倘若贪功冒进如林玉彤先前所为,狂暴灵炁便会反噬灵窍,致人心性骤变。
然而,以上种种前提是先获得修炼之法。
天地间灵炁万千,修士修行必须选定一种主修,选择的关键就在于功法。
功法选择直接决定修士未来道途根基,一旦选定不可轻易变更。
不同功法对应不同主修灵炁,多数修士会选择以地脉灵炁为源的修炼功法,但也有部分修士另辟蹊径。
这种情况通常分为两类,其一是散修,或于古洞偶得残卷,或从市集购来秘典,误打误撞踏上炼炁之途未经探究自行修炼。
其二是世家宗门子弟,多门功法随心挑选,拥有充足资源摄取修炼灵炁。
岭州地脉孕化的赤炁炽烈如火,因此本州主流功法,皆是吞吐赤炁的法门。
林玉彤修炼的《流焰诀》就是专攻赤炁的典型功法,奈何她不能将其传给王知真。
林玉彤无奈摇头,“可惜这门功法是炼焰门修士以灵识灌注的神意传承。”
她皱眉轻声解释道:“至少要等我突破七品道基境,才能用灵识剥离功法神意传你”
她说着面露愧色,避开少年灼灼视线。
这个曾因没有根骨被武道拒之门外的少年,如今好不容易打通灵窍却卡在功法门槛,真是让人觉得可惜又可怜。
王知真倒不在意,比起修士他更喜欢武者拳拳到肉的快感。
他忽地凑近追问,“神意是什么?”
看着少年近在咫尺的俊逸面容,林玉彤慌忙起身,发梢掠过王知真的鼻尖。
“神意是唯有达到六品境界的武者与七品层次的修士方能掌握并运用的力量。”
“类似武道真意?”王知真缓缓起身追问。
林玉彤轻点下颌,“正是如此,当七品武者淬炼真意化为神意,就有资格晋入六品境。”
或许是担心王知真因功法之事忧思过重,林玉彤沉吟许久轻声开口。
“郡城铺子也有修习赤炁之法,我明日差人去取,不出意外的话等你从地窟归来就能修习。”
“多少钱?”
王知真猜出修士功法定价值不菲,否则以林玉彤爽利性子,为何犹豫再三才提及相赠一事。
见林玉彤眸光闪烁避而不答,王知真轻笑摆手推辞。
“算了,纵使得了功法,怕也没钱修炼,不如守着林府安心当个管家。”
林玉彤看王知真不是故作伪态,眉眼间皆是洒脱,双手攥紧成拳,忽然郑重其事说道。
“若你真能助千罗坊收益超过先父在世时的三成,我就许你一成分红,让你能够自行购买炼炁功法。”
——————
半月后,榆林乡。
原是以榆木成林闻名的乡镇,因大乾官府将通往地窟的天然洞穴改建为地门而声名鹊起。
地窟入口分两类,其一是散落山野的天然地洞,或隐于崖壁,或藏于幽谷,常被猎户山民偶然发现。
依据大乾律例,凡上报地洞方位者可获百两白银,因此每有发现必有人速报官府。
官府经勘探,依照危险程度,毁坏掩埋或改为通道。
其二就是由官府改建的官道地门,不仅拓宽至可容二十人并行,更派遣武者肃清入口内百米,测绘详尽地图,再由县兵驻守收取通行费。
这类官门因安全保障与地图指引,成为九成地窟探宝武者首选。
榆林地门距离所属乡镇仅有三里,成为玄山六乡中唯一紧邻地门的乡镇,而其余五乡地门均与所属乡镇相距较远。
为此当初的乡长力排众议,强迫乡民实行“以窟养乡”。
武者无需折返县城就能在乡镇歇息补给,乡民则将所得银钱用于扩建客栈、开设铺子,形成良性循环。
榆林乡呈规整长方形布局,宽阔的青石主街自乡口榆木牌楼延伸直达地门。
站在刻着“榆荫庇佑”的乡口牌楼下,能望见远处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的地门。
主街两侧此起彼伏的灰瓦檐下,铁坊锤炼声日夜不停,丹铺飘出药气接连不断,客栈朱漆栏杆上每时每刻都晾晒着皮甲背囊。
所有铺面檐下都悬着刀剑交叉的木牌——代表着此铺专门接待武者。
这片喧嚣的店铺区域后方,整齐排列着乡民居住的榆木梁屋。
这种前街商铺、后巷民居的布局,是前任乡长当年拆除原本分散的土屋后重建而成。
原先曲折交错的窄小村道被横平竖直的宽阔石路取代,只为让武者从踏入乡口那刻起,目之所及尽是可用之物。
如今榆林乡已成玄山六乡最为富饶乡镇,凭借紧邻地门的独特优势,成为武者探索地窟寻宝的首选据点,青石主街上每日往来武者络绎不绝,
前任乡长也因开发地窟的功绩,成功升任为玄山县县令。
此时负责登记武者名录与发布地窟情报的地武坊内,一个面容姣好的女子武者朝柜台娇喝。
“为什么还是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