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九八从小镇青年开始

第64章 外公家

  只是出于对爸胡大兵的敬重,每年过生日的时候,他还是会回去一趟。

  过年时也会来给拜年,其他时间,胡建国都选择和这个充满纷争的家保持距离。

  那两亩地,成了他坚守的底线,也是他和家人之间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胡建国回到家,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闷不作声,眉头拧成了个“川”字,脸上的愤怒还未完全褪去,胸口仍剧烈起伏着。

  吴淑芬在厨房忙活着做饭,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在这压抑的氛围里显得格外突兀。

  胡军坐在父亲身旁,看着父亲一脸愁容说道。

  “爸,您别气坏了身子,大不了咱就断了这亲戚,往后不来往就是了。他们太过分了,明明是他们理亏,还非要在新年提那事儿,哪有这样的?”

  胡建国抬起头,眼中满是无奈与疲惫,苦笑着说:“哪有那么容易啊,毕竟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真要断了来往,我心里也不好受。”

  胡军皱了皱眉头,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平的说道:“可是爸,他们一次次地不尊重您,还动手打了妈,这样的亲戚,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吴淑芬端着一盘菜从厨房走出来,听到这话,也接口道。

  “是啊,建国,小军说得也有道理,这些年咱们一忍再忍,换来的是什么?”

  “这次要是还这么算了,指不定以后还会怎么欺负咱们。”

  胡建国沉默了许久,深深地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再怎么说,也是血浓于水的亲人,还是再看看吧。”

  说完他又陷入了沉默,目光望向窗外。

  大年初二一大早,阳光就透过窗户,洒在胡军家的屋内。

  胡建国昨天的闷气还未全消,可看着妻子吴淑珍期待的眼神,还是打起精神,准备前往岳母家拜年。

  吴淑珍是隔壁县的人。

  一家人出了门,坐了公共汽车没多会儿就来到了出县城的小桥上,桥这边是清远县,而母亲这边是山城县。

  冬日的河水悠悠流淌,河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枯树和天空的白云。

  过桥后,一家人在路边拦了一辆三轮麻木。

  这种在乡间常见的交通工具,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胡军坐在麻木的后座,看着沿途的风景,田野里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远处的农舍升起袅袅炊烟。

  四公里的路程,在新年的热闹氛围里,显得格外短暂。

  很快就到了吴淑珍娘家。

  吴淑珍的父母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女儿一家,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

  “哎呀,你们可算来了!”吴淑珍的母亲快步迎上来,拉着吴淑珍的手,眼里满是慈爱。

  胡建国赶忙上前,递上精心准备的年货,笑着说:“爸妈,新年好啊!”

  胡军也跟着拜年。

  “外公外婆,祝你们新的一年身体健健康康,吃嘛嘛香!”

  你们拿这么多东西过来干嘛?

  日子不过了。

  外婆柳月和外公吴燃看到胡建国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走进来,脸上满是心疼,赶忙上前阻拦说道。

  “建国啊,你说你来就来,拿这么多东西干啥,多浪费钱呐!”说着,就要把东西往外推。

  胡建国连忙摆手,笑着说道:“妈您可千万别这么说。现在咱们家生活好一点了,开了一家烧烤店,生意还挺不错的,日子过得还行”

  “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您就收下吧,也让我们尽尽孝。”

  外婆柳月听了,轻轻点了点头对胡建国说道:“你们能过得好,我就放心了。你们这孩子,一直都有心。”一边说着,一边把胡建国一家往屋里让。

  胡军在一旁也笑着附和道:“外婆,您就别推辞啦,这都是我爸的一番苦心呢!”

  母亲吴淑珍娘家一进门,胡军就像被春风拂过,心里的阴霾一扫而空。

  舅舅们住在山城县吴家村。

  村子环山抱水,泥土路两旁错落着土坯房,一家一户的房子紧挨着。

  这里虽不富裕,却满是温情。

  大舅吴庆国和大舅母刘梅育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吴佳和吴杰。

  二舅吴庆华与二舅母刘春的子女是吴辰和吴悦。

  四妹是四姨吴淑珠,姨父柳浩,他们的一双儿女是柳青和柳惠。

  大舅吴庆国和大舅母刘梅在村里当木工,手艺十分精湛。

  大舅初中时曾辍学,后来拜同学林远山的父亲学木工。

  林老爷子在县城颇有名气,早年在省城里一家以街道命名的小家具厂做大师傅,后来让儿子接班。

  等儿子在省城站稳脚跟,想接走老婆孩子一起生活。

  由于大舅和林老爷子的孙子是同学关系甚好,常去老人家蹭饭吃。

  林老爷子得知大舅不读书后,便让他来当学徒,顺便帮忙照料自己。

  人老了或许需要陪伴,大舅成了林老爷子的关门弟子,两人一起生活,老爷子把手艺倾囊相授。

  大舅母刘梅是林老爷子弟子刘汉的女儿,也是林老爷子从中牵线,两人才相识结婚。

  大舅做了三年学徒工后出师,便在县城独自干起了木工活儿。

  二舅原本是村里的瓦匠,平时在家务农。

  大舅单干赚钱后,便带着二舅一起做事。这天,大舅和二舅刚回到家,裤腿上还沾着泥,手上的老茧厚得像盔甲。

  屋里,外婆忙前忙后,粗糙的手端出的是自家晒的果干、炒的瓜子,散发着熟悉的烟火气。

  和爸爸那边因利益争吵的冰冷氛围不同,这儿大家围坐一起,谈的都是庄稼收成、孩子成长,没有一点算计。

  四姨夫家就在邻村,没一会儿也过来拜年。

  四姨夫背着一篓子自家种的菜,进门就咧着嘴笑道:“姐,姐夫,过年好!知道你们来,专门挑了些新鲜菜。”

  大家热热闹闹挤在屋里唠家常,胡军看着父母脸上舒展的笑容,这可比那些被利益熏染的富日子温暖多了。

  初二中午时,饭桌上已经摆得满满当当。

  胡军和表哥表妹们围坐一团,欢声笑语瞬间打破了屋内的宁静。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