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新店开业
和吴晨敲定之后,二层连同第三层屋顶的三室改造就开始即刻启动。
接下来的二十多天里,胡军几乎整日守在楼中,不断对装修方案进行调整。
这次负责施工的是大舅和二舅,他们还带来了同村的六位帮手,一行八人浩浩荡荡地开启了装修工作。
由于工期紧张,一日三餐都由附近的烧烤店配送,住宿则安排在胡军楼顶的三室一厅。
把大舅等人接到现场后,胡军挨个打着招呼,嘴里不住地喊着“舅舅”——毕竟在那个同宗同源的村子里,大家都沾亲带故。
稍作安顿,胡军便拉着二舅,仔细交代起需要改动的地方。
大舅也在一旁不时补充建议,给出专业见解。
看着大舅熟练摆弄木工工具的模样,胡军心中突然有了新想法,当即决定把全屋装饰都换成木制风格,期待能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质感与氛围。
开工前的暖阳斜斜照进毛坯房,大舅叉着腰站在门口,浓眉拧成个“川”字。
扯着嗓门把施工队的几个老师傅招呼到一起,声如洪钟的说道:“各位老哥老弟叔伯,咱都是看着小军长大的,我这侄子在县城生活也不易,墙要砌得横平竖直,砖缝比头发丝儿还齐,可别糊弄!”
话音未落,他又往前跨了半步,黝黑的脸庞绷得铁紧说道:“我丑话说在前头,不光是小军这儿,往后接谁家的活儿都得拿这当标准。墙皮要是掉一块,瓷砖要是鼓一角,我吴大炮亲自上门返工!”
最后三个字咬得极重,大家伙也知道我做事的秉性。
人群里挤出来个精瘦大爷,皱纹里都藏着笑意,抄起卷尺敲了敲大舅说道:“晓得晓得,还用你吴炮筒念叨?当年你给自家盖房,水泥标号差半格都能掀了包工头的帽子,谁还敢偷工减料?”
这话逗得众人哄笑,有人竖起大拇指,有人拍着胸脯打包票,还有人掏出烟递过来:“吴哥放心,咱干的就是口碑活儿!”
阳光在众人交错的身影间流转,大舅紧绷的嘴角终于松下来,接过烟别在耳后道:“行,中午要我大侄子请大伙儿吃好的,你们也太能造了就成。”
这话又惹来一阵欢呼,叮叮当当的工具碰撞声里。
二十多天的电钻轰鸣声渐渐沉寂,崭新的防盗门终于挂上了喜庆的红绸。
正午的阳光透过新换的落地窗,在刚铺好的大理石地面洒下金斑,映得墙角堆放的竣工材料都泛着光。
胡军这时踩着饭点“吱呀”推开房门。
怀里夹着条刚拆封的白沙烟,金属钥匙还在指间晃荡。
嗓门先亮了起来说道:“大舅!今天装完房了,大伙儿辛苦了!”
大舅擦着额头的汗珠从主卧迎出来,工装裤膝盖处沾着斑驳白灰,伸手接过烟在掌心“啪”地一拍。
“好家伙,小军你小子天天送烟,都快把烟草局买下来了!”
“来来,大家都分一分,先去店里吃饭。”
胡军利落地拆开封条,烟盒在叔伯们手中飞速传递。
等众人挪步到街边小店,厨房门“吱呀”轻响。
吴淑珍系着碎花围裙探出身,端着最后一道红烧鲫鱼的砂锅。
热气裹着浓郁酱香瞬间漫满屋子:“都别杵着!九菜一汤,管饱!”
话音未落,几个灰头土脸的工人师傅已围坐在临时拼凑的长桌旁。
戴草帽的老张眼尖,指着盘里根根透亮的酸辣土豆丝笑嚷着说道:“我说吴三妹子,您这刀工绝了,土豆丝比咱砌的砖缝还匀!”
“有就快吃你的!”
吴淑珍把碗筷重重一放,转身时眼角却弯出月牙。
“小军说要请大伙儿下馆子,我偏不,自个儿就是饭店,做的也吃得踏实。”
“你们说是不是。”
“是这个理,外面哪有自个家香。”
大家起哄的说道。
大舅夹起颤巍巍的红烧肉,肉块在齿间化开时含糊赞叹道:“三妹你这手艺,比饭店大厨强多了!”
精瘦的老李头灌下口啤酒,抹了把嘴接话道:“每天就盼着这口热乎饭,红烧肉解馋,酸辣汤开胃,比家里老婆子做的还合胃口!”
哄笑声中,胡军举着酒杯挨个碰杯,琥珀色的酒液在杯壁晃出涟漪道:“喜欢吃叔就多吃点,多亏各位叔伯来帮忙,等下工钱吃完饭就结清。”
此起彼伏的“好”声里,碰杯声、碗筷碰撞声与家常话。
当吃完饭之后胡军就结清了所有的工钱。
送走最后一位叔伯后,胡军到了刚装修好的空荡荡的门店里。
就掏出了手机给吴晨拨去电话。
“设备按原计划发过来,越快越好。”
听筒里传来电流杂音中混杂的敲击键盘声,对方简短应下。
七月流火的时节,崭新的电脑配件裹着泡沫纸搬进店铺,在工人们熟练的组装下,银灰色机箱与曲面屏整齐排列。
七月底的晨光刺破云层时,“有间网吧”南门店的霓虹招牌亮起。
相比城北网吧,这家临街商铺占据着县城中心的黄金地段,落地玻璃映着熙攘的步行街,放学的学生。
试营业首日,电脑座无虚席,键盘敲击声与玩家的欢呼声交织,连过道都站满排队等候的年轻人。
胡军站在收银台后看着这场景,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口袋里的白沙烟盒——新店的红火,显然超出了他的预期。
窗外便是熙攘的步行街,来来往往的学生和购物的人群,关键这里在有一所初中和二所高中,都离这不远。
新网吧的人力缺口,胡军在北门店的员工群里发了招聘消息,那句“熟人优先,颜值在线”的要求简单直白。
不出三天,试岗的年轻姑娘们鱼贯而入都年龄二十左右,明亮的灯光下,南门店的收银台和水吧很快填满青春面孔。
黎响调任南门副店的决定早有铺垫,而北门店的交接人选,胡军几乎没怎么犹豫就敲定了陈泽。
这个总穿着洗得发白牛仔衫的年轻人,初来应聘时眼神怯生生的,彼时胡军本只想招女员工,却被他攥着报名表的执拗打动,松口给了试用机会。
谁能想到,这个无依无靠、在街头晃荡的二十三岁青年,不仅手脚勤快,还蹲在机房自学电脑维修——当他第一次拆开主机,利落地更换故障电源时,连胡军都忍不住拍了拍他肩膀。
陈泽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吴晨远程指导的维修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