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太傅:从童生开始,科举当国

第71章 原来是他

  县东不远的破败荒庙中,一个中年汉子,病恹恹地蜷缩在茅草堆上,身旁三个蓬头稚子正无助地望向庙门。

  这座破庙原是卢嘉文旧日栖身之所,自他被方原安置到文会堂后院后,随行的两个乞丐也被收为杂役,这荒庙就冷清了下来。

  不成想倒成全了过路的逃荒人。

  方原从医馆请了位内科郎中,一路跟着少年,来到了破庙。

  刚一推开斑驳的庙门,三个稚童就跑过来,围着少年齐齐道:“阿兄,你总算回来了!”

  少年将手中的馒头分给三人,并介绍道:“这位大哥哥是个好人,他找了大夫来帮爹爹瞧病。”

  稚童咬着馒头,含混道:“谢谢哥哥!”

  方原点点头,径直带郎中进到殿内,给那汉子把脉。

  这汉子脸色彤红,额头大汗,身体还不停发抖,明显在发高烧。

  郎中把脉后也是道:“脉虚大无力,汗出恶寒,此乃津气两伤,得赶紧退热补气才行,我开个方子,速速去抓药煎服。”

  方原谢过,等大夫开写了方子,便要去药铺拿药。

  少年有些无助:“大哥哥,是不是要很多钱?”

  方原安慰道:“救人要紧,再说你有信心还我馒头钱,这药钱难道还怕将来还不上?”

  少年这才安心,重重点点头:“我肯定能还上,谢谢大哥哥!”

  方原在城中找了间药铺,买了药,想着荒庙里没有煮药器具,干脆一并买了药炉,木炭、锅碗,全都拿到了破庙。

  少年一见方原提了这么多东西,立时惊呆了,急忙抢过炉子、煎药锅,开始烧火煎药。

  “我在家什么活都能干,大哥哥辛苦了,剩下的我来就行。”

  方原看着少年手脚麻利,不由好奇道:“你多大了?”

  少年羞腼道:“十四岁了。”

  方原哦了一声,也就比自己小一岁嘛:“比我侄子大一岁,不过他没你这般能耐,到现在连火都烧不着。”

  少年低声道:“我一乡下孩子,不能和令侄比。”

  方原摇摇头:“不能这么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管什么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还是要懂的。”

  少年盯着炉中的火焰,听着方原的话语,原本的紧张的情绪渐渐松弛下来。

  “大哥哥出口就是道理,肯定是个秀才相公。”

  方原笑了笑:“我就是爱说实话而已,这哪算什么道理。”

  等了些许时候,药总算煎好,少年端着药碗小心翼翼喂给父亲。

  那汉子服了药,看着方原,强撑着身子要起身,有些虚弱道:“谢过公子搭救。”

  方原温言道:“举手之劳罢了,你且躺好,无论想做什么,先等热退了,恢复力气再说。”

  那汉子望着身边的儿子,唉叹一声,便依言躺好。

  等了两刻钟,汉子脸上的红晕开始渐渐退下,额头也不再发烫。

  少年开心道:“大哥哥,我爹爹热退了!”

  方原这才放心道:“那就好,等三剂药吃完,怕也能恢复得差不多。”

  少年笑着笑,便又哭了起来,拉着弟弟们要给方原磕头。

  方原赶紧拦住,温言笑道:“不用如此,人没事就好,那我便可以放心回家吃饭喽。”

  一提到吃饭,少年肚子里咕咕叫了几声,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也罢,帮人帮到底。

  方原又从口袋掏出几钱银子:“拿着买吃的,等你爹好了,你们吃饱喝足,才有力气去杭州。”

  少年忍不住问道:“大哥哥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等我攒够了钱一定还给你。”

  方原笑了笑:“我家就在南渠街上,至于我的名字嘛...”

  方原原本想推说,我叫红领巾。

  可看着少年无比真挚的眼神,还是实话实说道:“我叫方原,小兄弟再见!”

  等送走了方原,少年拿着银钱回到殿内,那汉子感慨道:“咱们一路逃荒,谁知在余杭遇到了大善人,那个方公子是个好人家啊!”

  少年亦是点了点头。

  对方原来说,原本以为这仅仅是个简单的小插曲,哪知隔了两天,中午放学回家,路过南渠街时,又遇到了少年,以及他的爹爹和幼弟们。

  少年一见方原就两眼放光,拽着父亲道:“爹,是方公子哥哥,真让我们等到他了!”

  少年的父亲,虽有些瘦弱,但骨架魁梧,应该是长期营养不良。

  今日他的精神头不错,看起来恢复得很康健,待看到方原,立刻上前,跪倒在地叩头道:“小人拜谢公子大恩!要不是公子我这条命就没了。”

  方原拉起汉子道:“无需如此大礼,我也只是举手之劳,嗯,看起来你确实好了许多。”

  那汉子摇头道:“我带着诸子逃荒,一路上见惯人情冷暖,何曾遇到公子这般古道热肠之人,你的大恩大德,我邵林永世难忘。”

  方原笑着道:“无妨,无妨。”

  同时方原总感觉怪怪的,邵林这个名字好生耳熟,但一时没能记起在哪听过。

  邵林感慨道:“我早年曾寓居杭州,跟着杭州前卫的官军运过粮,淘过沙,后来回到老家,本想安生种地过日子,没成想遭了大水,房庐倾塌,庄稼漂没,这才想着带着诸子回杭州,重操旧业,也算有个活路不是。”

  杭州候潮门外便是钱塘江,吴越王钱缪在位时,曾在城外筑海塘,潮涨潮落总会留下大量泥沙,时间一久容易抬高河床,减弱海塘的防洪御潮能力,于是负责清理淤泥沙土的淘沙军应时而生。

  如此说来,这个邵林是要去杭州卫所,充作淘沙军,也是个辛苦营生。

  一想到淘沙军,方原忽地一激灵,瞬间想到眼前之人是谁了。

  淘沙军,邵林,此人不正是成化皇帝宠妃邵贵妃的亲爹吗?

  天顺中,英宗曾令浙江镇守太监选良家子女入宫为女官,年仅十三四岁的邵氏就被选充入宫。

  如今邵氏也就二十出头,还是宫内名不见经传的宫女。

  一直到成化十一年,她才进入皇帝视野,从此一飞冲天,封宸妃,诞育多子,宠渥优容,后来更是加封为贵妃。

  不过邵林没活到邵氏发迹之时,只有他几个儿子,在成化十二年被寻了亲,召入京城,得授官职。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方原万万没想自己一个不经意善举,就搭上了未来的外戚粗腿,不由呆住了。

  电光火石之间,方原就打定主意,为将来计,绝不能让他跑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