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太傅:从童生开始,科举当国

第36章 竹阁问对

  孤山寺,竹阁内。

  浙江布政司左右布政使,俱着便服相对而坐,两人面前是寺中烹调精致的斋菜,并有果酒佐餐。

  右布政使刘福,人如其名,一脸富贵相,曲眉丰颊,此时执酒贺道:“恭贺贤弟莺迁之喜。”

  左布政使余子俊,面色微黑,额上皱纹很深,一看就是饱经风霜,闻言道:“刘兄客气,某还要谢过刘兄在这竹阁为我践行。”

  竹阁原是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所建,苏轼也曾在竹阁送别过友人,端是人文名胜之地。

  当然彼时的竹阁是天顺年间,官府于旧址上重建的,厅堂宏丽,窗明几净。

  刘福眼带笑意,不住劝酒,余子俊在科场上是他的后辈,但升迁速度却远远将他甩在身后,这让他羡慕得很,甚至还有几分妒嫉。

  自成化改元,新天子践祚,明令各地抚按奏保府州县能臣,余子俊时任西安知府,被举为第一,从此简在帝心。

  短短几年时间,余子俊便由知府越迁为陕西右参政、右布政使,去年秋转任为浙江左布政使,还不及半年,今年正月又有皇命,令他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巡抚延绥,其升迁速度简直如同开了挂一般迅猛。

  只是余子俊并未有半点喜色:“如今朝廷多事,荆襄流民之乱复起,尚未平定,鞑靼诸部又驻牧河套,频频侵扰内地,我此番巡抚延绥,可是一件苦差事。”

  刘福闻听此言,心中稍稍平衡了几分,还是杭州好哇,天下一等一的富庶地,虽然仕途不如余子俊,可至少不用到边地喝西北风去。

  两人用罢斋饭,自有沙弥撤下碗碟,奉上香茗。

  余子俊拿起杯盏浅饮一口,便叹声放下:“我原本打算奏请朝廷开浚西湖,只是皇命来的突然,只得作罢,希望刘兄接任左布政使后,能访查西湖水利之弊,好生整治一番。”

  刘福皱眉道:“贤弟何出此言?好端端的为何要开浚西湖?”

  余子俊忧心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我都知道西湖水面愈发缩减,若是长此以往不能恢复,迟早要酿成大灾!”

  刘福拨弄着杯盏,皮笑肉不笑道:“贤弟危言耸听了吧!”

  余子俊苦口婆心道:“当年白居易、苏东坡之所以开浚西湖,本就是为了涝时蓄水,旱时灌溉,没了蓄水之所,若遇大雨大涝,不仅钱塘、仁和两县百姓遭殃,连海宁县亦会受到波及!”

  刘福呵呵一笑:“旱涝天灾是挡不住的,何况国朝定鼎百余年,杭州也未曾遇过极端的大涝,贤弟是杞人忧天了。”

  余子俊不日就要离任杭州,已无余力再干预浙江事务,但还是忍不住建议道:“刘兄说我是杞人忧天也好,庸人自扰也罢,可凡事总有个万一呀,做官一任,造福一方,总得保百姓周全。”

  刘福脸上闪过一丝不快,干笑两声道:“贤弟也是正途出身,应该也知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吧,大宋为何亡国,不就是败在君臣耽于享乐吗?西湖从前元就被侵占为田地,我朝太祖更是重视农桑,鼓励开垦,到如今西湖在册田亩有一千多亩,岂是说废就废?”

  余子俊张口欲辩,但又知多说无益,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这时门外廊道处,有沙弥阻搡之语响起:“几位施主莫在往前,竹阁今日不便外人探访,请回吧。”

  门外正是方原等人,竹阁名气太大,若不来此一游,孤山寺岂不是白逛。

  方原探头眺望,隐隐能从半启的窗扉处看到两个人影,心道也不知是哪个贵人,占了此处。

  周礼没好气道:“罢了罢了,竹阁不能凭吊,咱们还是乘舟游湖去,唉!这偌大的西湖只剩孤山湖面尚能乘舟畅游,外湖占塞,形胜破损,官府也不知去好生管治!”

  陈洵讶然失笑:“德恭倒是个直心肠,但西湖哪里是那般容易治理的,景泰时孙原贞以兵部尚书衔镇守浙江,曾上疏开浚西湖,但最终事寝,仅筑了西湖二闸救急而已。”

  众人默然,堂堂二品大员都没搞定,他们这些书生就更是徒呼奈何了。

  只有方原道:“开浚西湖利大于弊,将来总会有能臣不畏险阻,甘冒利害恢复湖面的。”

  “哦?这位小友,那你倒说说看,开浚西湖有何利弊啊?”

  方原讶然抬头,只见竹阁内走出一人,廊檐下可见其清矍昂然的身形,长身而立。

  小沙弥告罪道:“小僧未能清退几人,扰了余檀越雅兴,罪过罪过。”

  余子俊摆手道:“无妨。”

  此时屋内又走出一大腹便便之人,但他的面色却不大好看。

  方原与友人一同拱手致歉:“我等言语无状,打搅了两位,恕罪则个。”

  刘福冷哼不愿多言,余子俊却微笑道:“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

  方原含笑对道:“如今西湖之利,无非是池荡之货利,桑埂之丝利,良田之赋利,仅此而已。”

  “呵,”刘福忍不住出言嘲讽,“还仅此而已?你可知你所言的三利,却是能充实府库的,孔子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少年人还是莫要夸夸其谈的好。”

  方原却道:“这位先生所言在理,不过如今的西湖之利比起开浚后的利益,只能算是蝇头小利!”

  刘福有些不耐烦,他堂堂一省藩台,怎能与个小小书生争辩?

  倒是余子俊饶有兴趣:“愿闻其详。”

  方原气定神闲道:“疏浚西湖其利有五!”

  “其一,西湖原本面城而背山,湖面不存,则西城无险,不利城防。”

  “其二,若西湖恢复,勾通城坊水道,可供城中百姓饮用之需。”

  “其三,西湖蓄水,可便运河调节之用。”

  “其四,西湖早负盛名,历代文人骚客不绝,若恢复往日旧观,游人更盛,进而可带动商货往来,繁盛杭城。”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杭州乃省会要冲,仁和在东北,钱塘位西南,自仁和而东则为海宁,此三县水田前宋时就有塘河勾连,而源头正是西湖,若是西湖疏浚,涝时蓄水,旱时流灌,三县万顷良田无忧矣!其所增赋税只会多,不会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