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104]),号尧斋、雷轩、天池钓叟[105],生于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明睿宗)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86]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子继位,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兴王世子朱厚熜承统,年号“嘉靖”。即位不久,朱厚熜围绕其生父兴献王的尊称和祀典问题,掀起了史称“大礼议”的政治事件。后朱厚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采取厘革宿弊、振兴纲纪等改革措施,下令退还一些被侵占的民田,汰除军校匠役10万余人,史称“嘉靖新政”,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护。但朱厚熜后期迷信方士、浪费民力的行为,不仅使“新政”未能彻底实施,反使国势日趋没落,政治和经济都出现了深刻危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生了“壬寅宫变”,朱厚熜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的朱厚熜迷信道教,祈求长生不老,长期不视朝,由严嵩执掌大权[86][87]。同时蒙古俺答汗长年寇边,甚至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88][89];倭寇也侵略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着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104],朱厚熜于乾清宫去世,在位四十五年,享年60岁(周岁59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90],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全名
朱厚熜
别名
万寿帝君
号
天池钓叟、雷轩、尧斋
谥号
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封号
兴王世子、兴王(即位前)[2]
正德二年八月初十日(1507年9月16日),朱厚熜出生于湖广安陆(今湖北省钟祥市)的兴王府。[1]他的父亲朱祐杬是明宪宗第四子,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次子。兴王朱祐杬于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朱厚熜的母亲蒋氏是北京中兵马指挥使(追封玉田伯)蒋斅的女儿。弘治五年(1492年),孝宗朱祐樘将蒋氏御赐给兴王朱祐杬当王妃,并为他主持了大婚。[4]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兴王朱祐杬夫妇就藩湖广安陆州(今湖北省钟祥市)。弘治十三年(1500年),朱祐杬长子朱厚熙出生,但五日后即殇。
朱厚熜幼时就聪敏过人,他父亲教他读诗几次后就能准确背诵。稍大以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古籍,通《孝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不仅如此,他父亲还让他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他很小的时候便熟悉了各种礼仪和规范。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朱祐杬薨,享年四十四岁,得谥“献”,称兴献王,以亲王规制葬于钟祥市东北的松林山(嘉靖十年敕封为纯德山)。[5]年仅十二岁的朱厚熜在长史袁宗皋的辅佐下,以兴王世子的身份接管王府。[2]
天上掉皇冠!14岁少年“躺着”做皇帝,统治明朝45年
纵横五千年
赞78
阅读2.2万
明朝为什么会变成一个烂摊子?主要怪这位皇帝基因不好
夜读史书
赞560
阅读27.2万
议礼之争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明武宗没有子嗣,在其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预料到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他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在武宗驾崩后当天,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6]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六(1521年4月22日),朝廷遣太监谷大用、韦彬、张锦、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奉内阁拟定的明武宗遗诏前往安陆兴王邸迎朱厚熜。[3]朱厚熜以兴王的身份接见了使团并接受了太后的诏书,在王府接受诸臣行礼,随后同使团前往京师。在朱厚熜及使团到达北京城外的良乡时,双方发生了第一轮冲突。礼臣建议朱厚熜尊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援引北宋程颐议濮王礼的先例向朱厚熜进言,朱厚熜不允。[7]根据朝廷礼官建议,请朱厚熜以皇太子的礼仪继承皇位。但朱厚熜并不接受,他对其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大学士杨廷和等请求朱厚熜听从礼臣所出具的礼仪,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极,朱厚熜不同意。双方互不妥协,最后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8]明世宗入京后,初拟定年号为“绍治”,世宗未用,拟定年号为“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