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街市上,商贩云集,游人如织。
官府与民间同乐,灯市从正月初八持续至正月十七,整整十日不歇。
烟火升空,光怪陆离,如龙蛇飞走。鼓乐喧天,杂耍百戏,引得众人驻足。孩童提灯嬉戏。
元宵节过去,年节也算是基本结束了。
正月十六,乡勇队陆营把总王世德带着印着登州卫官印的公文一路北上,抵达高苑县城。
大明的卫所制度是在明太祖“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理念下设置的地方军事驻防机构,朱元璋曾骄傲宣称“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粮”。
卫所的最高领导层是指挥使统领,为正三品武职,佐贰官为指挥副使和指挥佥事。
帮陈子龙和王世德运作百户武职的董双礼就属于指挥佥事这个层级,属于登州卫中上层领导干部。
指挥之下,一般设有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设千户分管,为正五品武职,统辖十个百户所。
但因嘉靖,万历朝倭寇频繁袭扰,加上辽东战事频繁,登州卫被视为‘备虏’重镇,增补中左,中右,中前三个千户,总共额定兵额为八千九百六十人。
前五个千户基本都被指挥使和指挥副使瓜分完毕,指挥佥事董双礼许诺的是中左千户中的新增百户。
百户所是卫所制度下的基层管理人员,设一百户,分两总旗,十小旗,类似于乡勇队中把总和小队的编制。
说是新增,其实是原先的百户官剥削甚重,导致大批军户逃亡,连年节时应付检查的军队都凑不出。
在那贪婪的百户被逮捕后,按照规定,登莱巡抚须和登州卫指挥使共商‘勾军’以充空缺,陈子龙走的便是这条路子。
百户所的额定兵额是一百一十二人,历任百户都费尽心思地缩减实际士兵数量。
原因显而易见,朝廷发不出满饷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一百多人的百户所,算上军田收益和饷银最多只够供给八九十人。
加上指挥使,指挥副使,指挥佥事,千户的层层盘剥,最后能剩下一多半都要夸赞一句将军仁慈。
所以大部分百户都选择养着几个体己的亲兵,着甲佩刀,巡检时让他们站在前面装个样子,后面都是临时找来的油混青皮。
基层如此,上至千户,乃至指挥使也大同小异,不过是养着二三十个亲兵和一百多个亲兵的区别罢了。
真正打起仗来,冲垮敌军,护卫自己,抢功杀敌不靠这些亲兵,难道靠那些拿着木棍,穿着破棉絮的老军户?
倘若还养着足额的士兵,难道倒贴钱当军官吗?
想要精兵强将?没有足够的军饷,一切都是空谈。
在明末这种畸形的军事体系下,整个登州卫的常备军只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京操军,在每年的春秋时节轮流入京师操练。因为涉及指挥使的政绩和职责所在,这支军队是登州卫中唯一相对满额的部队,人数约为两千人。
第二部分是捕倭军,原为防倭而设。万历三十一年日本德川幕府建立后,倭寇渐消,后金日盛,捕倭军的职责也逐渐转为防备东北。
但考虑到后金那点聊胜于无的海军,也不大可能从辽东成建制游到山东,所以捕倭军只有不到一千人。
第三部分是守城军,负责登州府城的协防。这是卫所中吃空额的重灾区,总人数只有三百余人。
偌大的登州卫在崇祯元年的实际士卒只有三千二百余,只有兵额的三分之一。
……
在高苑稍作歇息,一众人马在陈子龙,王世德带领下前往登州卫。
此番前来,在陈子龙的调配下,王世德带上了马军骑兵的二十精锐,陈家的二十亲信家丁,以及五个秘书处文书,五个执法队差役,五个司银司吏员,分别由一个总部分管带队。
看在那三千两银子的份上,登州卫指挥佥事董双礼亲自领着王世德前往登州府城向指挥使报到。
那指挥使也是心知肚明,照例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后就让王世德领了百户将官服,前往蓬莱沿海的水城驻防。
受人钱财,替人办事,指挥佥事董双礼看着浩浩荡荡几十精兵,忍不住提点了陈子龙一句。
“陈小兄弟,甭怪哥哥不提醒你,如今朝廷发不出那么多军饷,你又带了如此多的精兵,每年那千把银子怕是还不够花的。”
心知董双礼也是好心,陈子龙虚心地连连称是,心中却是已有一盘大棋。
他就是要贴钱养兵!
亏本生意陈子龙当然不会做。
在登莱地区养一支精兵,好处至少有三条。
第一,便是登州卫中左千户的驻地在蓬莱沿海的水城周围,正处于港口之处,只要能在此安营扎寨,那南粮北运的大计就方便许多。
第二,这个百户所可以为乡勇队初期的扩张提供一个掩人耳目的借口,一百人的卫所是百户,九百人的卫所难道就不是百户了吗?
至于军队的归属性,陈子龙准备把前世军队的那一套套用过来,执法队,秘书处下基层。
等到这五十精兵扩张两至三倍,到达一百多人,朝廷拨下那点钱粮根本不够花。
想要充足的粮饷,就必然对海贸司的南粮北运形成巨大依赖,自然能保证陈子龙对这支军队的掌控。
第三,登莱地区恰好与毛文龙所掌控的东江镇,海贸司驻地汉城形成互为犄角之势。
如果有可能,陈子龙还是想保一保这个孤悬辽东的海上军阀。
毛文龙的私德和对大明的忠诚程度不论,单说他对后金的牵制骚扰,就足以抵得上两三万大明精锐。
正在脑海中规划时,一行人来到了蓬莱县水城的百户所驻地中。
由于前一任百户去职,此地已经显得萧索冷清,只剩下几个老匠人负责修补兵器铠甲补贴日用,不远处还有军户家属聚居而形成的‘百户屯’。
不少孩童好奇地探出脑袋,小心翼翼看着这支列队整齐,兵甲完善的军队。